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2024-06-29 17:43:26席芳
公关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席芳

摘要:社会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结构性调整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拥有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能力,而高职院校作为给予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紧密相连。为此为了适应产业升级以及结构性调整,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注重于对于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此给予社会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促进产业与人才的同步发展。为此本文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来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关键词:社会产业;创新创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引言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高职院校与校外相关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关于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合作,能够给予高职学生提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使企业或者相关科研机构能够指导学校具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岗位发展需求,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提出则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果,要求高职院校能够给予社会培养出技术创新人才。但是,目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影响着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例如,学校的教育模式未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相结合、未能建立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以及产业的发展进步,为此需要高职院校能够认真分析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服务于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规模日益增长;高职生数量的增长以及高职院校规模的增大,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越来越优越,特别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于人才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不断地升级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给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而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给予产业的发展输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双创人才,利用高素养的双创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利用人才的竞争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助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1]。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引导高职院校走出学校,及时地了解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点,促使学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给予产业发展培养需求性人才,从而增加高职院校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能够强化高职学生专业的实践性,及时地了解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积极地调整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向,利用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来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双创教育未能与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仅仅是开设与双创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双创教学理念的宣传,而提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未能与相关企业开创具有研发价值的实践项目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致使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流于形式,致使师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给予产业培养的人才仅仅局限于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在校企合作当中很少拥有关于创新创业教学的合作机会,未能让学生成为产教融合的核心力量。未能有效地引导企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给予师生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学校教师也未能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产业研发合作当中,致使教师只能给予高职学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未能给予学生开创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项目,导致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有待加强[2]。

(二)企业、学生以及学校未能同步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

企业方面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发展目标,而产教融合给予企业带来的利益并不能够马上见效,为此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动力不足,致使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在政策的鼓励下有些企业虽然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交流当中并没有关于实际的产业项目研究成果输出,并且在合同协议结束之后,校企之间并没有开展可持续性的项目合作,甚至未能给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合理的专业实践平台。对于学校而言非常愿意与企业对接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希望校企共同努力给予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教育环境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但是高职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学校对于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理念,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当中没有高度的契约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精神,致使校企合作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出率较低,给企业以及学校带来了诸多成本的浪费,也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践项目可持续性发展。为此企业、学生以及学校未能同步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在实际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参与以及学生实践的动力不足,都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未能建立符合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职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但在实际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却与产教融合管理工作相分离,致使高职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得到更多的产业实践机会。企业的逐利性和学校的长期育人机制未能有效对接,致使企业和学校不能够建立长期的互惠互赢的合作模式,学校也无法及时地得到企业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各种优势资源,企业没有及时地给予师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及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产教融合模式下给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激励不足,没有成熟的贷款制度来鼓励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产教融合下开展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模式需要学校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双创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由于涉及多方面的参与力量,为此使高职学校的双创教学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因此未能建立确切有效的双创教学管理监督以及评价机制来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

(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模式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阻碍的原因之一就是薄弱的师资力量,大多数的高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只是注重给予学生输出专业理论知识,并没有以产业发展需求来给予学生指导专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依然使用的是“孵化器”模式,此种模式只是将产业的优秀人才或者教育专家邀请到课堂上给予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出,但是邀请的课外学者或者行业精英并不是教育专家,更不会了解教学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课堂讲学当中不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产业技术发展有效地相融合合理地输出给予学生,致使高职学生接收到的双创教学模式收效甚微。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创立双创人才培养课程,技能与实践并重培养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在实际的人才教育工作当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在实际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当中,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相融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为任务,给予高职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的同时让其有创新创业能力,让师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并重教学,从而建立符合创新创业人才要求的双创课程体系。为此高职院校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及时地与企业的发展对接,及时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如此才能够及时地调整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共同商讨对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培养模式,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开设献计献策,以此来强化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荣誉感以及认同感,也能够帮助高校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及能力。在进行双创课程的建设时,需要融合经典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课程的人文性,例如,可以带领高职学生参加革命基地,或者学习红色文化等,也可以邀请社会教育专家或者行业精英进入高职课堂给予学生指导专业实践课程,有效地拉近高职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距离,有效地利用榜样力量来促进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高职学生在实际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地总结以及反思学习以及实践经验,增强高职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有效地督促高职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拥有自律性,能够及时地了解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资讯,在校期间积极地调整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丰富自身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专业实践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提高社会竞争力[4]。

(二)建立双创管理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督促双创教育成果的转化

改革创新创业教学评价方法,对于高职教师的绩效评价可以进行教学评价改革,不再局限于利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而是将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以及双创教学成果进行融合评价,以此来提高对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不再仅仅是凭借考试成绩来衡量,而是将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当中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表现纳入评价体系,注重高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有效引导高职学生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此种改革教育评价机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及时地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提高技能,创新专业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以及方法真正地融合到教学活动当中,积极地参与社会或者学校组织的关于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相关培训,强化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给予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工作建立一支高素养的师资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双创教学管理工作成果的评价可以将市场评价以及学校评价相融合,可以要求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如此才能够及时的督促学校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来完善双创教学管理工作机制。为了有效地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双创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学校可以针对双创教学成果建立专项基金,如此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配合导师积极地参加项目实践活动,加快项目科研成果的产出,给予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双方都注入动力以及信心。并且建立合理的双创奖惩机制,根据师生参与项目实践过程的表现以及成果给予奖励或者惩罚,对于实践过程当中表现良好的团队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项目实践过程当中表现不好,或者未能有实践成果输出的个人或者团队给予惩罚,但是惩罚应以警戒为主,以免降低师生参与双创实践教学的积极主动性[5]。

(三)更新师生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创建环境

师生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重作为教学的方向;在提高高职学生双创能力方面需要校企开展深度合作,给予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学校带领师生及时地了解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点,将学校的双创管理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内容相融合来开展,注重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工作对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作为双创教学工作的主体,尊重每一位高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实践方向,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专业特长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相融合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双创教学当中能够实现专业实践活动的个性化与合理化并举,以此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素养的合理化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双创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合理地利用产教融合的背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有方向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6]。

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引导师生拥有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有效地督促师生及时地更新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与方法,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设符合双创要求的课程体系,引导企业和学校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给予双创人才的培养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以及条件;利用合理的双创教学评价以及管理机制来及时地调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共促企业、学校以及师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给予产业的发展输出技能以及素养并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兆斌,苏与晴,张秋凤.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22(5):68-75.

[2]戴玉林.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机制研究[J]. 南北桥,2023(4):175-177.

[3]陈伟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及推进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2022, 5(8):13-15.

[4]单新乐,张懋元,王德龙.产教融合视角下当代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3,12(12):5.

[5]程琳.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践探索[J].才智, 2023(27):167-170.

[6]徐一兰,李益锋,张跃飞,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4):6-8.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职业教育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浅析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1:16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