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

2024-06-29 14:04王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体育课程课程思政

王楠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探索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现实困境,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方式,构建形成“以体育人、以德育才”课程思政理念建设体系,探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大思政意识的全面高素质体育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76-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意识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体育课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并且在过程中还注重从思想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锻炼意识,经过坚持锻炼来改善和提升身体素质。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理念元素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最终通过高校体育课程实现育人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收集课程思政、高校体育思政课程相关文献,从中查阅、整理、归纳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作为完成撰写论文理论支撑。

(二)专家访谈法

对省内高校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访谈,以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途径为题,各位高校体育教师从体育课程视角融入“课程思政”分别给出各自的建议。同时,还访问了一些高校从事“思政课程”的专任教师,将“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各位专任教师从各自视角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对于完成本文内容撰写有较大的帮助。

(三)比较分析法

将相近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进行对比,分析课程中的共性点及不足之处,补充和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途径。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理念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并且不可分割。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3]。当前,我国学者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例如:邱开金认为,要将所有课程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高校开设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夏丽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从专业课视角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建设、学生未来发展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5];高德毅认为,从本质上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了阐释,并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教学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6],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述学者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理念及视角分别提出各自的建议,突出“立德树人”意识及要求对高校思政建设进行阐述,以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价值。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全面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主观意识,形成构建符合相对较完善的教育健康理论体系,发挥起作用使学生自主不断提升锻炼和实践意识及能力[7]。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树立榜样力量为主要内容,利用混合式教学法创新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培育和深化,探索并总结出更适宜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

四、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现实困境

(一)育人理念意识淡漠

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重技能,轻思政,唯成绩论,唯技术论的教育思想,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随着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技能日益熟练,体育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技能完善,从而在课程中忽略了育人理念培养意识。

(二)体育课程思政重视度有待加强

体育课程是学校公共必修课程之一,体育课程囊括多种体育竞技项目,以体育授课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及掌握体育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全面讲解和传授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体育课程中蕴含较多的思政教育元素。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德育教育,不能结合体育课、运动项目等有关教学从实践环节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三)“以体育人”政策落实不够

2020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实际教学中,学校体育工作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需完善人格的塑造及建立。“以体育人”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综合育人功能,没有有效发挥。

(四)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导向性尚待加强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依托体育课教学内容制订的,课程思政理念是以教学内容特点进行设置,学生在体育课实践环节中以动手练习和掌握技能的操作的同时,从思想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知识传授,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即能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在思想理论方面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知高度进行提升和完善。

(五)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待完善

体育课程在教学量化考核方面注重技能的考核评价,以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完成的技能标准程度作为参考评价。普通高校在体育公共课方面分数比例划分;过程考核占据50%,期末考核占据50%。期末考核比例分为40%和10%,40%为技能考核,10%为量化考核。同时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融入体育课程中,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立德树人”意识为宗旨。体育课在考核比例划分方面,应将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作为重要一项,建议占据考核评价比率30%,在考核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对课程思政意识的认知高度不同给予考核评价分数。体育课以提升学生素质为长远目标,更要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理论意识对于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性。

(六)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有待加强

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体育教育需要依靠体育教师来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更需要体育教师来培育和践行。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提升新时代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一是体育教师应养成自学思政理论意识;二是专项体育教师进行统一学习;三是由部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思政素养学习;四是要对于体育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建立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化引领体育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有待深入挖掘

体育课程思政创新性,是思政元素的基础。每一门学科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体育课程也是同样如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深入挖掘体育项目的思政亮点,以授课形式向学生讲述说明。

五、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

深度挖掘高校体育课程德育元素,使体育课程教学更有温度,内容更富内涵。

体育课程涵括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因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项目与项目彰显的思政育人元素不同。

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载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则需要更加全面化,在思想主观教育方面注重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意识。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体育为载体,把“育体”和“育人”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如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胜不骄、败不馁”,在比赛场上每一次进攻与防守,向世人传递出女排精神和士气,对于赛场上的对抗女排姑娘们在思想和信心方面体现出有能力、有信心赢下比赛,在比赛艰难时刻团结一心,克服场上一切困难,稳扎稳打赢下每一分,实现最终胜利。中国女排精神诠释祖国在心中,祖国的荣誉无限之上,为祖国美好和强大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众所周知当今足球是世界范围内最庞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世界关注度相对较高,世界人民较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但中国足球在向前发展过程中成绩一直都是处于下滑态势,令国人失之众望、心灰意冷。相比邻国日本、韩国足球成绩的发展持续稳定向上, 需引起我国对于邻国足球发展的关注及经验借鉴,将我国足球未来发展推向更高的舞台。当前,中国女足水平处于亚洲一流球队水平,在世界大赛上成绩也发挥的相对稳定,具有中国足球的代表性,赛场上女足姑娘们团结一心,一鼓作气,在重大比赛中不仅能赢得比赛,同样赢得对手的尊重,每一次胜利对于国人精神和信心上都是一次鼓舞和激励,使国人在面对人生中出现的种种困难,通过借鉴女足精神来激励和鼓舞不断向前的士气和决心。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思政育人元素,从思想方面分享体育运动项目精神魅力及力量,使学生们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有抱负的国家栋梁之才。

(二)以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为途径

体育课程是通过实践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为目的,同时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进行加强指导,完善个人人格塑造等。同时实现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人格塑造提升的同时,体育教师更要做好对学生思想意志的鼓励和培养。课上通过调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情况为重点进行思想意识点评,过程中注重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等意志品质的强化培养,使学生形成意识上对自我肯定,在面对困难时刻勇于拥有自我超越意识品质的态度,不断实现自我能力认知与提升。

(三)以榜样示范力量为引领

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课堂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于学生进行强调榜样力量精神的作用,结合体育明星事迹案例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体育明星效应及作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努力奋进意识。将体育明星榜样力量的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有意使学生自我树立远大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勇于向前。

(四)以混合式教学方式为渠道

当前混合教学方式成为现阶段发展趋势,体育课堂教学亦如此,体育教师除线下课堂的讲解、示范、练习之外,还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实现现代化教学,体育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线上直播、互动、学习理论及视频技术动作知识,并通过“数据记录”“学分估算”“全面评估”等深入挖掘线上课堂的应用价值。

(五)以传统+创新教学的理念为导向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会学生为主;创新理念是通过课上实现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手段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工作,由于体育教师认知有限,对于体育教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深度挖掘不够,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思政育人的效果,值得体育教师深刻思考和反思。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主观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应注重内涵、方式、路径构建符合体育教学思政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1-04-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8/c_1124250454_2.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10).

[5]张茜.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6):62-64.

[6]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7]吴向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困境与推进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4):384-392.

作者简介:王 楠(1987.08—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22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项目编号:JGJX2022D90)。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体育课程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