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松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目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遇到的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自主阅读意识等,教师应通过有效设计导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多样化、丰富阅读内容、采取激励方式、课外拓展阅读等具体解决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激励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69-04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始终关注和努力的方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乎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实际教学却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问题和对策,以期为促进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提供参考。
1.有利于深入推进新课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1]。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科普知识、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2]。同时,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引起的。首先,学生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符合兴趣爱好的书籍,而对那些较为严肃、内容深沉的书籍则缺乏阅读热情。其次,阅读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就会在阅读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3]。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掌握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影响阅读效果。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和拓展,使得阅读教学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一是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阅读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脱节,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
4.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推进,但一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章整体结构、文本的整体理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5.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才能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这种差异有时使得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难以兼顾所有学生,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但部分教师未能针对不同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
1.有效设计导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为阅读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设计导入,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例如,在教授《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来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四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音乐来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美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阅读文章。例如,在教授《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某些原因而失信于别人的情况呢?你们觉得失信于别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并给予他们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俱乐部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交流阅读心得和感悟,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章表面的信息,还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向谁借了尾巴?为什么没有借到”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承文化、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例如,在教授《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也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和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文章中的情境或创造类似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蝌蚪和其他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5]。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它后来是怎么喝到水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迷路时进行自救和求救。
4.丰富阅读内容,实现多层次体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内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6]。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的体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故事文本。例如,在教授《小红帽》《狼和小羊》《乌鸦喝水》等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故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故事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诗歌文本。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春晓》等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特点,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文本。例如,在教授《匆匆》《背影》等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题。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故事续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5.采取激励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激励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进而提高自信心。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激励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阅读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称赞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阅读能力[7]。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奖励的激励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适当的奖励。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奖品、积分、小红花等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如朗读、表演、讲解等,让他们在展示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最后,教师可以采取竞争和合作的激励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争或集体比赛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速度比赛、阅读理解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6.课外拓展阅读,深化课内认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拓展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课内文章相关的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材料和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选择相关的课外读物。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和文学形式。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或历史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或书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阅读、集体阅读等活动,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阅读一篇与课内文章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进行复述。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内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理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组织课外拓展阅读活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能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深入推进课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增长学生见识以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自主阅读意识等。教师要重视设计导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阅读内容,并采取激励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霍晓玲.以CDIO工程思维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探索[J].语文建设,2022(20):55-58.
[2]叶志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32):79-81.
[3]魏莉.基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 2022(27):19-21.
[4]黄仲华,金蓉.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3(39):43-44.
[5]庄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中国教育学刊,2022(10):108.
[6]岑云书.自我效能感视角下的初中阅读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2):101-103.
[7]肖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2(04):59-61.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Wei Shisong
(Zhaixi Primary School, Hetao Yi and Bai Ethnic Township, Dafang County, Bijie City, Guizhou Province, Dafang 551615,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crucial,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uch as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uch as low reading interest, limit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nd lack of independent reading awareness,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design and introduce specific solutions such as highlighting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diversifying teaching methods, enriching reading content, adopting incentive methods ,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xpans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required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ability; corecompetencies;teachingmethod;exc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