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青 范瑞雪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以调研结果为导向,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课堂;生命教育;中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指出,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占全国抑郁症患者总人数的30.28%,同时在所有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的患者属于在校学生。心理问题影响青少年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害青少年生命,中职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尤为必要。
一、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分析
(一)调研对象
为真实了解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共3个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所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情况。调研对象相关特征如表1所示,问卷调查总人数为100人,问卷回收率100%,男、女调研数量1∶1,用于综合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此外,在该中职学校3个年级中,一年级与二年级均发放40份调查问卷,因三年级学生面临重要考试压力,故调研数量相对较少,仅随机发放20份调查问卷。
面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后,笔者发现该中职学校各班级教育管理期间,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心理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笔者采用访谈法与5名班主任进行交流。
(二)调研结果
1.访谈结果
通过班主任访谈得知,在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工作均由班主任兼任,多以班会为载体实施相关的教育活动。5名班主任均表示,除班会外,通常基于任教学科课堂表现及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状况,同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访谈内容一中提出“是否已将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3名班主任认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故将生命教育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支板块进行教学,2名班主任指出,单独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并未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联。
访谈内容二对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3名班主任开展进一步的访谈问询,“在两者协同进行期间,是否结合两者关系而设计教育目标”。其中,1名班主任表示综合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设计了协同教育目标,其余2名班主任表示并未融合式、协同化地设计教育目标。对未协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2名班主任开展进一步的访谈问询,“在后续教育工作中,是否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他们表示近几年由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生命安全事件越来越多,会在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考虑将两者融合。
通过班主任访谈得知,现阶段部分班主任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关系,但被访谈对象中,仅1名班主任结合两者特征协同制订了教育目标,由此得出了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育目标不协同”的问题。
2.问卷结果
表2中的问卷结果为节选内容,基础信息与非典型信息的调查结果未呈现。
通过表2中的问题1可知,面对负面心理状态,部分学生选择吸烟,这就意味着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心理纾解方法;通过问题2可知,面对生命,大部分学生均理性看待,但有少部分学生对待生命缺乏同情心。结合问题1与问题2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仍有待优化。
借助问题3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对生命教育的协同融合看法,发现58%的学生明确认为两者关联紧密,有23%的学生并不认为两者存在紧密的关系,有19%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表示不确定。从这一角度来看,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存在“协同融合不佳”的问题。对问题4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54%的学生认为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活动丰富程度不足。由此可知,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存在“课堂活动单一”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导向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状态,完善教育目标
通过访谈得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方面存在“教育目标不协同”的问题,为加深两者融合程度,发挥协同教育作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状态的关注,并从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两个角度出发,完善教育目标。
在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理解程度,设计阶段性融合教育目标,逐步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基础目标。教师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学活动,将生命能量传递给学生,同时将负面心理疏解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全方位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对生命的重视、敬畏、尊重,以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陷入生命危险。此外,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心理风险的学生,需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与引导,使学生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第二,中层目标。教师需对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解与观察,并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学科任教等过程中,传递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形成正面的情绪与心理状态,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第三,最终目标。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教学,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调动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内在渴望。
(二)加强互鉴融合,健全教育体系
在具体实施期间,教师将生命教育全方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不仅需要基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单独开设生命教育内容,还需要将生命教育贯穿始终,以挫折教育、压力应对、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认同为切入点展开融合教育引导,使学生在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继而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取生命教育议题,找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例如,教师将“死亡教育”“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生命教育重要议题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展的同时,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应在使学生认识到两者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生命,实施生命情感教育活动,将生命特征(不可逆性、唯一性、独特性、有限性)传递给学生,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
(三)丰富教学活动,优化学生体验
1.基于情境,加强引导
受限于教学条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学活动无法在真实情境中实施,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与渲染适宜的氛围,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自我反思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静默闭眼,然后播放舒缓身心的轻音乐,用温柔平缓的声音,鼓励学生思考与回顾近阶段所期盼的事件、美好经历,想象与家人拥抱的瞬间,联想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在一系列的想象与感受下,学生能更好地认知生命。
2.加强互动,深化体验
为确保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联系,并形成正面心理状态与生命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活动,用于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体验。例如,教师以“攻克挫折难关,彰显生命魅力”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状态、常见的心理风险隐患、生命危机等设计多重关卡,要求各个队伍合作完成闯关,促使学生在闯关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认知,同时将积极心理状态、情绪纾解方法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生命产生尊重心理与敬畏心理。
3.促进交流,内化体验
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若能在问题未发展严重之前进行倾诉表达,得到他人的引导与帮助,在倾诉中舒缓情绪,则能消除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交流互助倾诉会”活动,学生可以与同学、朋友、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倾诉近阶段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交流平台,避免学生负面情绪恶化为危机事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教育目标不协同、两者协同融合不佳、课堂活动单一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关注学生状态,完善教育目标;加强互鉴融合,健全教育体系;丰富教学活动,优化学生体验三大教学策略,旨在从不同方面出发,使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牛娜娜.浅谈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
[2]刘灿华.探析“三全育人”视角下生命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教育的路径[J].新课程,2022(44).
[3]陈永珠.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实施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22(11).
[4]王轶诺,陈群和.为心灵成长扬帆护航:湖南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案例探究[J].湖南教育(C版),2022(3).
[5]缪艳君.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8).
[6]张灿.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探讨[J].山西青年,2020(9).
[7]俞初晴,姚雨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 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生命教育融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HZDB2023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