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妮
摘要:教师的高质量讲解结合学生深度参与是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绩。基于此,文章分析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讲解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和选择理由,思考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天然药物化学;翻转课堂;在线学习
一、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传统的课堂讲授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尽管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但它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他们往往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讲,难以积极参与或提出问题。其次,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难以深入探讨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互动讨论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存在差异,而传统课堂没有开展分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然而,传统实验室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除了上实验课时可以短暂地接触仪器设备外,很难有时间再次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无法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还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学到更多知识,由此产生了教学仪器应用的供需矛盾。这就需要高校在对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资金的同时,认真考虑如何适时、适度地开放实验教学空间,尽可能增加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二)当前的挑战与问题
1.学生参与度较低
学生参与度较低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提出问题,课堂参与度不高,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
2.教材陈旧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不断涌现,但传统教材更新速度慢,很多内容无法及时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信息和研究动态,不利于学习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为了确保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以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3.科技化教育的崭露头角
科技化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崭露头角。虽然教育科技为教学带来了许多创新和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教师需要积极适应和利用新的教育科技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确保教育科技的有效使用,保护学生的数据隐私、信息安全。
此外,教育科技的崛起要求教师在技术应用和教育理念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科技化教育真正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和选择理由
(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教育方法的演变,旨在整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现代在线学习的特点。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它提供了多种教育手段和策略,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风格。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多样性和适应性,允许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在教育过程中融合传统的面对面互动和在线学习资源。多元化混合式教学的特征包括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学习资源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堂和家庭作业的界限。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将课程内容的传授转移到课堂之外,通过在线视频讲座、阅读材料或其他多媒体资源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家中独立学习课程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互动和实际应用。这种模式通过提前让学生接触课程内容,鼓励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提出问题、分享见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深入地探讨主题。总之,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2.在线学习平台
在线学习平台是多元化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在线资源和工具,极大地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些平台包括学习管理系统、虚拟课堂、在线教材、多媒体课程材料、作业提交和交流工具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访问教育内容,与同学和教师互动,完成作业和测验。教师则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管理课程,跟踪学生的学术进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互动教材
互动教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结合了多媒体元素和互动元素,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互动教材包括数字化教科书、模拟软件、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和互动问题集。教材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课程内容。通过图像、视频、模拟和互动问题,学生可以更生动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不仅如此,互动教材提供了更生动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选择和定制互动教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选择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由
首先,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允许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多元化混合式教学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访问教育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教材,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技能,增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课程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的理论课程是教学核心,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理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用于互动和讨论,而将教学内容的传授转移到在线平台,如教育视频或在线讲座。学生在课前独立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一起探讨难点,解决问题和分享见解。另外,多元化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演示、模拟软件和互动问题集。这些在线教材不仅可以随时访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
1.翻转课堂的实践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材料,如观看教育视频、阅读文章或参与在线讲座。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和实际应用知识,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交流,并一起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践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线教材的开发
在线教材的开发对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运用至关重要。在线教材包括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室、互动问题和模拟软件等。它们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更具体、更生动。学生可以随时访问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在线教材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多样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各项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和定制在线教材,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二)实验室教学改进
实验室教学改进包括虚拟实验室应用和实践操作优化。虚拟实验室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虚拟技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实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实验室教学改进还要关注实践操作的提高,教师要进行更有效的实验设计,提供实验资源和更全面的指导。学生可以在实验前通过视频演示或互动教材了解操作步骤;在实验后提交结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总之,实验室教学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增进实验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互动学习和合作
在多元化混合式教学中,高校建设在线学习社区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课堂内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对课程内容的见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学习形式不仅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此外,通过合作,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四、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预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些关键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个性化学习、跨学科整合和全球化教育。
首先,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和工具,如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天然药物化学的世界。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度定制符合学生的教育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跨学科整合。天然药物化学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包括化学、生物学、药学等学科的知识。只有掌握多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天然药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敏,李容榕,王敏.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MOOC+SPOC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海峡药学,2022(7).
[2]崔晓秋.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4).
[3]赵雪.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21).
[4]李亚军,易鹊,邓小美,等.基于多元化信息技术的高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10).
[5]依明·尕哈甫,勉强辉,古丽巴哈尔·卡吾力.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混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6).
[6]汪雁,于庆才,钱立生.地方本科院校《天然药物化学》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21(20).
基金项目: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天然药物化学”,项目编号:KCSZ202207;2022年度校级一流课程“天然药物化学”,项目编号:YLXSKC202202。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