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25 09:27张彬丽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多个层面界定了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肯定了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十八个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群,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支架。以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从制定目标、引进问题、设计任务和创建专题四个角度,对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依据《烛之武退秦师》的文体特征和文本内容,巧妙设计思辨类、文化类等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以此满足高中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策略

温儒敏教授在提及“学习任务群”时,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角度阐释了其基本概念,强调了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教学、建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引领价值。为此,教师可以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启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等多项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凸显学习任务群的价值。

一、制定目标,整体把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具备整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既然是整合,那就要求教师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的编排结构,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统整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第一单元所有课文,将单元导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方法等。从结构上看,单元导语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阐明了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灿烂的文化遗产”;第二段概述了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学习价值;第三段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进行了简要分析。经过对三段单元导语的解读,教师可依据《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本特点、主要内容、主旨思想等制订教学目标(见图1),为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文本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图1展示的四个目标都具备明确的指向性。第一个目标指向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核心素养,其目的是让学生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第二个目标聚焦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本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明确史传文的价值,并能围绕文本展开多元化的思考与探究。第三个目标指向了文本本身,其目的是让学生习得诵读古诗文的方法与技巧,并全面疏通古诗文中的字词和语句,由此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第四个目标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史传文的说理方法,并从语言、人物形象等多个角度明确审美特征。

二、引进问题,激活思维

默写和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会要求学生辨析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翻译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并将文本完整地背诵下来。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常识储备,但是却难以激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创新思维,自然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师要将激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引进探究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互动讨论,进而于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和强化高阶思维。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导入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积极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引进问题,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辩证思维。因而,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于课堂导入阶段引进富有探究意义和思辨价值的问题。比如,“众人皆说,在秦和郑的这一场外交斗争中,烛之武以一己之力使秦军撤退,这一说法是否具有说服力?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在这一问题的启示下,学生深入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相关证据。学生既可以根据“秦军撤退”的最终结果肯定烛之武的论说能力,也可以从“一人的力量不足以劝退秦军”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反驳。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搜集和整合历史资料,从真实的史料素材入手,探索秦军撤离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辩证阅读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聚焦细节

经过课堂导入阶段的启发,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新的见解,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此时,教师紧抓机遇,推动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的方式,带领学生从导入环节过渡到探究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挖掘和解读文本中的细节。

文言文篇幅有限,作者需要以简单的字句叙述事件、塑造人物、描绘环境、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所以,在一篇文言文中,通常会留有一些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或是隐藏了背景信息,或是省略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针对这些空白处,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探究类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支架,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细节、填补文本空白,具体如图2所示。

任务要求:关联课文语境,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其中,“任务一”需填写形容词或者副词,描绘出人物在对话情境中的真实状态;“任务二”需填写恰当的副词,展现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时的表情。

上述两个任务的设置聚焦于人物的神态、表情两个细节上。在第一个任务中,学生需要关联文本的前情提要,即烛之武在年过七十、国家危亡之际,方才得到国君的关注,心里难免有怨气,所以烛之武在面对游说时极有可能神态冷漠,学生可在横线上填写“冷漠地”“淡漠地”等词。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可以根据烛之武的身份推断其表情。从文本内容中不难看出,烛之武作为一个外交使节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在劝说秦穆公时,烛之武既不能失去礼数,也不能过度谦卑。横线上可以填写“诚恳地”“诚挚地”等词。这不仅符合烛之武外交使节的身份,还能使其达成最终的外交目的。

四、创建专题,引领实践

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之上。学习任务群的功能不仅在于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还在于引领学生实践探索、加强学科教学的深度。为此,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主题、内容等要素,创建专题式的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民族文化、生存智慧等。

作为一篇流传至今的经典史传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元素。比如,文中的“礼”是一个要点。据此,教师可以创建“‘礼的多元化解读”这一专题化学习任务群,并设计“文中的‘礼指的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解读‘礼的内涵。”“在现代背景下,‘礼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对当代人们的生活有何启示?结合你的真实经历谈一谈。”等多个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答问题,让学生在多元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深层意义。

综上,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教师从制定目标、引进问题、设计任务等环节入手,基于学习任务群展开了文言文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践行课程理念、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引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变革学习方式、转换思维方式。从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果来看,以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的支架或沟通的桥梁,不仅加速了学生的知识建构速度,而且深化了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共识。

参考文献:

[1]辛志英,王凯.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考[J]. 衡水学院学报,2022(1).

[2]羊琳.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课外语文(上),2022(2).

[3]周琳琳. 试论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学习任务群[J]. 成才之路,2021(34).

[4]孙楚欣.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聚焦三个关键词[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1(8).

[5]吴国珍. “学习任务群”下高中语文教学样态的改变及其对策[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10).

[6]周佳俊.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5).

作者简介: 张彬丽(1973— ),女,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