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初中语文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2024-06-25 10:03姚晶晶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路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化情境的设置、认识与情感的结合、当代价值的思考等方面努力探寻一条适切的德育路径,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初中语文;陶行知教育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路径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其突出学校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引导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然而,在日常各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往往趋于抽象化,大多停留在班会的道德宣讲,不能打动人心。此外,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参与度较低,效果不佳。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陶行知先生作为坚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国家观念、爱国实力和大国民之气概”为务。陶行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强调的“教学做结合”为初中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搭建了融通的桥梁,给教师提供了在学科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为打造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基,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消失了近20年,近年又重回课本,文中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精神密码的传承。深入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助于学生涵养爱国情怀,描绘精神底色。笔者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课堂教学为例,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讨初中语文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生活化情境的设置:课堂导入的艺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强调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既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例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导入环节,笔者结合新闻“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举行”,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相关新闻视频,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笔者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国家要如此庄重地一次又一次迎回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介绍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节。

生活化情境的设置不只是在导入阶段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例如,当学生从文本语言的角度分析松骨峰激战的文字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是参加本次激战的一名志愿军战士,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想象自己看到的场景、听到的声音,并以“我看到阵地上……我看到敌人……我看到战友……我听到了……”的句式来呈现。此处,笔者为丰富教学资源,引入三幅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的抗美援朝图片,搭配情景化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重大历史关头,亲身参与松骨峰激战的历史时刻,感受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坚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有的学生情到深处哽咽起来,使得课堂进入了教学高潮,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深化。

二、认识与情感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实施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应该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要坚持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方法首重启发思想”。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在介绍写作背景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文中描写的松骨峰激战、马玉祥救孤、防空洞谈话三幅画面,笔者采用批注示范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采用联想式批注、感受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等常见批注方法,同时指导学生从文本的细节之处(如数词、副词、形容词等的使用,如人物的细节描写,如换词比较等)发现作者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一处处细节探究中启发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带领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的更深处。在这里,批注法如同一座沟通认识和情感的桥梁,发散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理应具备创新的教学能力,发现文本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然后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文本和生活真正发生联系。在学生充分认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后,教师要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里,笔者设计了仿写和朗读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文章第15小节的句式“当你……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仿写的学生读完词句,其他学生齐读文章第15小节剩余内容,“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此项设计意在让学生用历史观照现实,在动情的朗读中自觉将志愿军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三、当代价值的思考:课堂到生活的观照

陶行知先生认为“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笔者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开去,回到课堂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国家要如此庄重地一次又一次迎回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或者说“为什么本文在教材中消失多年后又重回教材?”此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思考这篇文章有着怎样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前面一系列学习的铺垫,此时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当代生活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例。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深刻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学生列举了疫情下的医护工作者、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还有每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在本课教学的最后笔者让学生齐读结束语(来自纪录片《为了和平》的插曲歌词),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家国情怀的伟大力量,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心,争当民族复兴的时代建设者。

四、生活中的爱国行动:作业布置

陶行知先生强调“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即在现实生活中知行合一,将认识与行为深度关联,强化爱国主义行为的教育。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作业布置环节,笔者建议学生寻访身边的老军人或者医护工作者,做好材料搜集,制作英雄卡片,形成采访报告,引导学生将爱国认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切身实践,坚定爱国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有很多路径值得探究,在“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等理念的引领下,多元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语文课程也理应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也理应成为释放立德树人效能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作者简介:姚晶晶(1989— ),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路径爱国主义教育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