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4-06-24 12:00崔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模式阅读教学

崔爱华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思维,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本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思维,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教学路径的前期准备与导入、深度阅读与分层次教学以及反思与拓展三个阶段,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旨在通过这一探索,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  模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190-03

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深入探讨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思维,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教学路径的三个关键阶段,能够深入剖析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一、《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教学被视为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深入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更是一种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基础的识字和阅读速度,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选择丰富多样的文本,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并通过推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深度阅读的过程不仅仅可以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兴趣。阅读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并通过上下文理解其含义,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1]。

(二)有利于促进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思维

阅读教学涉及的不同领域文本的选择是促进学科整合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文本的深度分析和多角度理解,这意味着学生将接触到来自科学、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文本。通过阅读跨学科的文本,学生得以拓宽视野,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例如,在阅读历史文本的同时,学生也涉足了社会学、地理学等相关领域,使得知识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完整、立体的知识网络。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强调对文本的深度分析,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深度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本背后的逻辑、思想,同时还要关注文本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这种跨学科思维并非简单的知识迁移,更是一种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有机融合的能力,通过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跨学科性的问题,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读完文章或文学作品,但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理解和把握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要点,也无法抓住重点,缺乏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而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强调对文本的分析、评价和批判,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被引导去主动思考、质疑和分析。通过对作者观点的审视、对论证的分析,学生逐渐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信息进行辨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语文学科中得到锤炼,更能够渗透到学生未来各个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建立健康的批判性思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阅读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文本,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文本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文化、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2]。

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路径

(一)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以以具体的文学作品或课文为基础,设定学习目标,如提高学生对于作者意图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理解、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等。以一篇富有启发性的短文《草房子》为例,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草房子的方式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对社会历史的敏感度,以及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基石,在前期准备和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素材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以《草房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或者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一些引人注目的情节,激发学生对这篇作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建立更为亲近的联系,激发他们对这个时代、这个作品的浓厚兴趣。在讲解故事情节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如人物的内心矛盾、社会变革对个体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和导入,教师在学生心中构建了一个富有趣味和深度的学习场景,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思考中,这不仅提高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更为后续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达到了语文教育的多重目标[3]。

(二)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过程中的导引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文本的初步认知框架,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其中,先导阅读和问题引导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它们的合理运用,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先导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以简要的方式介绍文章的大致结构、主题以及一些关键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初步认知框架,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先导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核心要素,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这种引导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任务中。问题引导是在阅读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文本的过程,这些问题可以包括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以及评价性问题。通过合理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性问题有助于确保学生对基本事实和信息的理解;分析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评价性问题则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立的判断和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信息,还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文本的综合理解水平。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本难度进行灵活调整,适度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于困难可能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此外,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观点,促进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从这一层面来看,阅读过程中引导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先导阅读和问题引导,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对文本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选定适当文本,开展分层次阅读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科需求选择适宜的文本,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学科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同时确保文本的深度和广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选择注重韵律和意境的古诗,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学习古代散文时,则可以选择突出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风貌,通过这样的精心选择,教师能够确保文本不仅符合教学目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使深度阅读更具意义。分层次教学是深度阅读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学习需求,以便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层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例如,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难度的文本,并提供相应层次的辅助教学材料。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提供更简单、更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同时辅以注释和解析;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更为复杂深入的文言文,激发其深度思考。通过分层次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水平上取得进展。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将他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初级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描写生活场景较为简单的章节,通过教师的解读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对于中级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描写人物性格和关系较为复杂的章节,让他们通过深度阅读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小说的文学理论和社会背景的章节,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考。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教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

(四)引导学生反思,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反思是反思和拓展阶段的关键一环,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小组讨论、写作、口头表达等,以学习一篇古代文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前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文言文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对文中某一句或段的理解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能力。拓展学习是反思和拓展阶段的延伸,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体验。如,学生在学习了一篇现代散文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延伸阅读资料,包括其他类似主题的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或社会现象,甚至是该文学派的其他代表作品,这样的拓展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通过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可以发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思维,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前期准备与导入、深度阅读与分层次教学,以及反思与拓展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下,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其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力。这一探索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强.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22(34):160-162.

[2]王朝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4):51-52.

[3]乔君.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50-151.

[4]赵媛媛.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J].智力,2020(27):163-164.

猜你喜欢
模式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