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民间游戏 享乐趣味童年

2024-06-24 10:17秦秀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能孕育出丰硕的育人果实。我园根据所在区域资源优势及园所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尝试无限拓展与延伸“民间游戏”,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尽可能地建立起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的多维联系,结合民间游戏园本主题的实施,通过不同层级审议、日常调研、教研活动、资料整理汇总、撰写课程实施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反思,进一步探究“民间游戏生成课程”路径。本文便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从民间游戏课程“生成点、探究点、问题点、链接点、评价点”这五个方面入手,对活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成民间游戏课程的具体路径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民间游戏课程  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013-03

民间游戏生成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程的架构上强调的是生成与动态,需要教师以游戏引领幼儿去经历、去体验,并在游戏中建构知识、锻炼素养、发展能力,进而获得更好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为幼儿教师科学、有效生成民间游戏课程提供诸多有益启迪。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民间游戏课程生成路径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并使教师充分重视民间游戏之于幼儿成长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能从实际出发科学高效生成民间游戏课程,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基于园本实际,寻找民间游戏课程生成点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更是专门提出了“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基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到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幼儿自身、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所具有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园本实际出发,寻找民间游戏课程的生成点,这一生成点将有效连接起具体民间游戏与特色游戏课程之间的联系,并有效指引着教师民间游戏课程生成的具体创造实践活动。

1.民间游戏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横向联结

我园占地较大,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有非常宽广的空间。这是幼儿园极具优势的一点。由此出发,我园教师便结合空间大这一园本实际寻找民间游戏课程的生成点,以打陀螺这一民间游戏入手,尝试寻找打陀螺这一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着的知识,并试图挖掘这些知识对于幼儿科学、社会等不同领域的积极影响。也正是在结合园本实际进行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打陀螺这一民间游戏中蕴含着的旋转知识,以及抽打陀螺对于幼儿凝聚注意力、锻炼臂力等的有益促进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与之相关的民间游戏课程体系,像“陀螺旋转的秘密是什么?”“探究什么陀螺转得最快?”“什么材料能做陀螺?”“我们生活中会有哪些旋转现象?”等等。如此,遵循园本实际构建打陀螺这一民间游戏课程也变得更加自然,有助于切实带领学生开启一段有关“旋转”的科学探秘学习之旅。

2.不同类别民间游戏之间的横向联结

可以从渗透入手,先从各类不同民间游戏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渗透,不同结构与功能的民间游戏进行整合,如跳皮筋本身作为一个民间体育游戏,可以配上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探究出不同类别民间游戏之间的多元渗透。

二、关注一日生活,丰富民间游戏课程探究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形式。由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出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跳出教幼儿的思维“怪圈”,转而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从一日生活中挖掘民间游戏课程生成与建构的探究点。有此清晰的教育目标指引,富有特色的民间游戏课程生成也会更加轻松、高效。

1.游戏水平的纵向提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职业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极为宝贵的一笔财富。由此,我园教师便有意识地借鉴“过家家”这一民间游戏,组织幼儿在“过家家”游戏中进行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与体验,据此确定了与“过家家”这一民间游戏课程相关的具体探究点“我身边的职业”“了解各种职业特性”“我想成为……”“为了成为……,我需要付出哪些努力”等。这些探究点是由“过家家”这一经典民间游戏延伸而来的特色游戏课程的核心部分,指引着幼儿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体验与经历不同的职业,在积极参与及互动中,感知人际交往,明白为人所应当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2.游戏经验的纵向拓展

民间游戏历史悠久,生活气息浓厚,不仅孩子们喜欢玩,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人也都有年少时期喜欢玩的各种民间游戏。这是幼儿实际生活中所经历、接触到的真实情况。由此,我园教师便组织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民间游戏”大调查,引导幼儿对身边大人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进行调查,并跟随大人一起尝试制作各种类型的民间游戏玩具,像用布和玉米粒缝合而成的沙包、用硬纸折成的四角、用随处可见的石头组成的石子等等,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争做民间游戏‘小达人”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向更多的人宣传民间游戏,争做民间游戏的“代言人”与“宣传大使”。由民间游戏拓展而形成的“我最喜欢的民间游戏”以及“争做民间游戏‘小达人”便构建起了需要幼儿去探究、去经历、去体验的平台,这有助于幼儿进一步感知到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也能在不同的民间游戏延伸与拓展中生成生活经验、建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显然便是基于幼儿一日生活生成民间游戏课程并由此引导幼儿探究与成长的有力体现。

三、捕捉儿童兴趣,拓展民间游戏课程问题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已经充分表明了只有幼儿感兴趣,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与建构,并在此过程中收获知识,锻炼素养及其能力。也正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白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应当契合幼儿的兴趣,以兴趣推动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成长。陶行知先生主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其实也是主张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与喜好等特点,据此拓展民间游戏课程问题点,形成丰富且灵活的民间游戏课程内容。

如泥土是幼儿身边再常见不过的事物,民间游戏中便有以泥为载体的玩泥巴游戏。通过对幼儿进行的实际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对玩泥巴的游戏没有抵抗力,无论性别、性格又或者多大年龄,幼儿们都热衷于参与到玩泥巴的游戏中来,且乐此不疲。由幼儿的这一兴趣出发,我园教师便由此搭建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游戏课程的问题点,即确定了符合我园实际情况同时契合幼儿喜好的民间游戏课程内容“与‘泥相约”。该民间游戏课程具体分为“寻泥”(在幼儿园中寻找泥土)、“探泥”(幼儿在观察与探究中调查泥土的特征、用处、泥土里面有什么等等)、“玩泥”(用水稀释泥巴,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作,像用泥水画画,用泥巴捏小人等等)等等。如此,以幼儿感兴趣、愿意参与的“玩泥巴”民间游戏拓展而成的“与‘泥相约”游戏课程便很好地引领幼儿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泥的探究、思考与创造实践活动,以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奇妙体验引领幼儿们感觉泥土的形、味、色等特点,明白泥土对植物成长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保护泥土”的意识,更切实进行着与泥土相关的艺术创造,而这显然又有助于锻炼与发展幼儿的审美素养及其水平。这也充分凸显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多观察幼儿,善于捕捉儿童的兴趣与喜好,并据此拓展民间游戏课程问题点、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重要价值。

四、重视成长需求,梳理民间游戏课程链接点

陶行知先生提倡尊重三个“小”,即小朋友、小先生、小主人。在陶行知先生看来,作为教师应当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先生,信任孩子,向孩子学习;把孩子当主人,相信孩子,激励孩子,这样才能尊重并推动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由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理念出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并重视幼儿们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由幼儿们的已有经验中梳理民间游戏课程链接点,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他们所要学习的民间游戏课程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活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成民间游戏课程的具体路径之一。

如幼儿们现实生活中都有跟着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小伙伴在规定好的区域内蹦跳的实际经验,也正因此,对于“跳房子”这一传统民间游戏,只要解释清楚具体的游戏规则,幼儿们很容易便能依据已有的蹦跳经验快速融入到该民间游戏中来;再加上,幼儿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过兔子、青蛙、蚂蚱等不同的动物,对其蹦或者跳的动作也有一定的了解,由此,我园教师便由“跳房子”这一民间游戏延伸出了“跳房子初体验”“创建房子趣跳”(幼儿们结合已有的经验创建不同类型的房子,像模仿蒙古包的形状、用轮胎组成圆形房子等)“不同动物的跳法”等一系列的课程内容,生成了“人和动物的房子”的民间游戏课程内容,而这显然驱动着幼儿进一步深化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生成新的经验,实现进步与成长。

五、提升教师反思,审视民间游戏课程评价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其实便是主张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要加强自我反思,反思自身教育过程的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据此寻找可行的应对策略。可以说,在反思中教师才能明确自身得失,并由此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行为及其做法的调整,切实提升自身执教能力,实现专业化的成长。基于陶行知这一自我反思的理念,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便应当认真审视民间游戏课程的评价点,即评价构建的民间游戏课程,以为后续民间游戏课程的生成提供详细、客观且真实的依据,确保后续民间游戏课程的实际质量。

如幼儿们对“捉尾巴”这一民间游戏格外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又进一步拓展、延伸,生成了“探究尾巴”的民间游戏课程,其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人没有尾巴?”“哪些动物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我会画有趣的尾巴”等一系列的内容。在这一由尾巴延伸又回归于尾巴的民间游戏课程之中,幼儿们得以正式开启一段有关尾巴的探究学习之旅。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意识到“探究尾巴”的民间游戏课程也能让幼儿在与之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建立起对不同动物尾巴用途的深刻认知,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保护动物”的相关内容,将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好奇与热情引导到保护动物尾巴、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层面上来,从而在幼儿心中埋下“与动物友好、和谐相处”的种子,这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对于动物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反思中,教师明确了民间游戏课程生成的评价点,即既要看其是否体现了游戏的特点,是否做到了吸引幼儿参与、融入,在游戏中愉悦身心,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教育的功能,是否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特点,这显然为我园教师后续由单一的民间游戏生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民间游戏课程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与借鉴,有力指引着大家后续的教育实践方向。

在陶行知先生思想理论启示下,我园不断分析、归纳开展民间游戏课程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了解幼儿在各项民间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自主开展民间游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民间游戏生成课程的多样化。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我园教师将进一步探讨活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成民间游戏课程的路径,在知与行之间延续陶行知先生教育的光,点亮儿童心中的亮,呵护与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露.基于“活教育”思想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路径探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78-84.

[2]秦秀娟.在游戏中萌生经验,在经验中获得发展——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化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下旬,2021(7):361.

[3]沈艳凤.从资源到经验: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Z):80-83.

[4]潘晓云.幼儿园民间游戏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23(4):71+75.

[5]王绍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22(9):15-17.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