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6-23 14:20朱方耿雪婷高蕾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朱方 耿雪婷 高蕾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成为稳外贸的新增长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企业急需“懂外贸、通电商、敢创业”的复合型人才,但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本文围绕安徽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这一主题,以学校和企业一起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双创平台为载体,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途径,探讨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及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17

1安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1.1安徽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的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2480.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6920.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达12.1%,分别在2014年、2018年、2020年、2021年突破3000亿元、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2022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530.6亿元人民币,安徽省外贸规模再创年度历史新高,排名全国第13位。

在安徽省货物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渠道。2022年,安徽跨境电商交易额约280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了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使用海外仓322个。

目前,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宣城5个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打造集通关、物流、仓储、收汇、退税、保险、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引导企业深度链接国内外市场,以带动全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1.2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有大量中小企业进入该行业,需要大量的配套人才来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企业亟须大量能运用商务英语,具备外贸业务知识,熟悉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计算机图文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除了业务操作基础知识,跨境电商人才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如果与客户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导致新手从业者因一段时间内不能出订单而失去信心,抗压能力不足,在入职后短期内即离职。

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的供给来源有企业自主培训、社会机构培训、高校培养等。由于跨境电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和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自培、社会机构培养和高校相关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培养还不能全面满足社会需要,行业内缺乏大量专门培养的、有经验的双创型复合人才。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及芜湖市的近百家跨境电商企业调研显示,92%的企业表示现阶段跨境电商人才紧缺,只有5%的企业表示现有人才基本满足需求,另有3%的企业表示人才是否紧缺不确定。相对于跨境电商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安徽省的跨境电商人才储备更为不足,高校培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质量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安徽省各地市的对外贸易、跨境电商企业,每年也因为招聘人才难、人才流失多的问题头疼不已。

2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形式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安徽的高职院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陆续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作为还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并且实践操作性强的新兴专业,许多院校在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双创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探索适合该专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形式。

2.1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跨境电商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产业特色明显,能够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区域。安徽省培育认定了18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各地市有超过4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在运营或筹建中。

为凝聚学校与社会的力量以培养出优质的跨境电商人才,安徽的高职院校纷纷与各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校企合作。较为普遍的合作形式是由园区组织安排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园区内的各类跨境电商企业实习或就业,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同时也为园区内各类不同规模的企业培养、招募了优秀人才。依托产业园的功能与定位,部分院校与园区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如共同打造跨境实训服务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选定班级进行联合培养等,促进产教融合实体化,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2.2引企入校

引企入校是产教融合的一种经典形式,由学校提供场地、硬件设备等服务,将企业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从事真实业务操作。安徽部分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与企业合作,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在校内建立跨境电商工作室。采取“校企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负责带领学生一起创业,进行跨境电商真实网店运营操作,校内导师主要教授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管理工作室。工作室建设初期,可由教师或学生注册真实公司,选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由企业协助选品、发货,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进行跨境店铺运营操作。工作室的店铺成功运营一学年后,若有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出,可以继续招募下一级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实战运营,以实现实践型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

2.3校企共赢跨境电商技能竞赛

为推动行业发展、提升跨境电商行业技能水平,每年各地都会举办各类跨境电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许多比赛还会同步开展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或产教融合的论坛、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等配套活动,希望多维度挖掘、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比赛着重考核参赛团队的创业实战能力,竞赛内容包括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选品、营销、售后等多个方面,有真实的跨境平台运营经验的参赛团队具有更大的优势。许多高校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选手缺乏实战经验,往往只能研究竞赛规程、使用模拟软件练习。部分院校邀请具有丰富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经验的企业指导教师加入团队参与指导,或直接派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学生参加竞赛,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3当前安徽高职院校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调查显示只有7.5%的企业选择通过高校招聘跨境电商人才。可见,高校在跨境电商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3.1专业建设起步晚

高校专业的设置除了要紧随行业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长远职业规划,师资、课程建设、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准备,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从2013年起逐步发展,2015年起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配套专业教材,2017年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2020年起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进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可见,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很新的专业与学科。目前安徽省开设电子商务的高职院校有53所,而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仅为13所。对于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很多学校还在不断努力探索中,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支撑薄弱

多数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基础上转型开设,在课程设置上多以原专业课程为基础,增设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营销等课程,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变化,未形成核心能力导向的课程群,双创教育也融合较少,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没有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是在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设两三门跨境电商的课程,以培养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体系,笼统介绍部分专业知识,培养出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

3.3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低

由于缺乏合作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普遍流于形式,合作层次较低,难以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功能。例如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高校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时,学校希望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但园区内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需要的实习生数量较少,因此园区作为管理方承诺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往往和园区内企业实际可以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存在差别,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不利于学校对实习班级的安排与管理。不同的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及安排的实习内容也不同,学生相互了解后容易有落差感,对实习工作产生不满情绪。这些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校企双方难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甚至会影响今后合作的持续性。

3.4双创引导与支持不足

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专业,目前跨境电商专业的授课老师多由其他专业老师经过培训转型而来,校内的双创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授课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可以部分解决教师指导团队缺乏经验的问题,但一些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忙于自身工作,企业导师存在人员不稳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沟通不畅等问题。多数院校对引企入校、成立跨境电商创业工作室等模式只能提供办公场地、电脑等硬件设备,在创业资金、选品、供货渠道等方面无法提供支持,依赖于与企业合作的深入程度。

4安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4.1加强专业建设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既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商科素养,也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平台运营等信息化能力,还需要熟练运用网络营销、跨文化交流等工具,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传统专业的支撑。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将跨境电子商务纳入专业群建设发展,一方面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专业联动,以弥补新专业师资、实训设施等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开设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可以多渠道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各院校应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经营跨境网店对技能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4.2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融合多学科的特征,各院校可推动跨院系、跨专业的师资团队合作,以解决新兴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一般而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类型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跨境电商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专业核心课包括跨境电商实务、多平台运营、跨境电商营销、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美工、跨境电商英语等课程。拓展课可分为外贸方向和电商方向,外贸方向可开设进出口业务操作实务、国际结算、关务操作实务等课程,电商方向可开设短视频与直播策划、网店运营等课程。在实践型课程建设中,有条件的院校可创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双创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中。

4.3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高校与企业之间不能局限于短期的实习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形式,建立校企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多由校方先制定,再咨询企业专家的意见,企业参与度不高,如果企业能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并和校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施实践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或部分实力企业可以考虑与学校合作小规模的“订单班”,提供奖学金、就业机会等,提高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4.4建设双创平台

许多高职院校已在校内设有学生创业园区,但学生的创业项目多局限于校内学生需求,如开咖啡店、零食店、打印店等。部分有双创意识的学生有热情、有勇气,但缺乏经验、资金、专业设备,学校能提供的支持有限。而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一般都设有创客空间,已搭建集双创教育、孵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学校可以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合作,将创客空间引入校内或组织学生去园区进行跨境网店创业实践,并鼓励学生利用跨境平台网店创业成果参加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比赛,促进双创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5结语

极具发展潜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高职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行业和政策背景。推进校企“资源整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使新专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通过高职院校与跨境电商企业深入合作,丰富现有校企合作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中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双创型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方,赵宝山,戴艳,等.芜湖外贸新业态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4):57.

[2]李圆圆.基于高校视角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分析[J].营销界,2021,(11):6768.

[3]王晓林,汪志林.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8):9294.

[4]周晗.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2):8992

[5]杜青.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07):2628.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