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

2024-06-19 01:30于永龙
教育界·A 2024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德育小学数学

【摘要】“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共识,开展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文章基于游戏化教学背景,对德育在数学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要求、策略展开探究,提出以文字游戏、体验游戏、互动游戏、竞赛游戏、实践游戏为载体,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社会观念、科学精神,以期深度落实德育目标,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德育

学校德育是狭义层面上的德育,是指学校根据社会要求,从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计划性的教育工作。德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与根本保证,德育的落实离不开实践。实践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将影响德育效果。游戏是既具有实践空间,又能消除学习疲劳、锻炼身体、促进人际交往的活动形式,深受小学生喜爱与欢迎。因此,教师应借助游戏化教学契机,探寻德育渗透点与融合点,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接受德育熏陶,实现育智、育德同向同行。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内容严谨

严谨是数学学科的典型特征,数学知识、推理演算过程具有严谨性。保证教学内容严谨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关键,能避免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混乱、漏洞频出。因此,教师要关注内容的严谨性,既要保证游戏规则严谨,又要保证德育渗透与融合过程严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能够全面发挥德育作用。

(二)体现持续渗透

素质教育中,每个学科均肩负着德育任务,但除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在其他学科中均作为隐性教育内容。教师不应脱离学科知识单独设立德育目标,也不应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使学科教学转变为专门的德育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游戏作为载体,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感染完成育德任务。若想有效发挥德育价值,教师应持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三)融合学科思想

数学凝结着百万年来人类的思想与智慧。小学阶段要求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从该目标出发,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设置障碍、困难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逻辑、辩证统一思想,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数学、热爱祖国等情操[1]。教师要深挖学科思想,提炼德育元素,使学生在游戏中接受具有数学思想特色的品德教育,使其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敬畏之心。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借文字游戏,育道德观念

文字游戏是以帮助学生学会读题、抓住题干关键词、提高解题准确率为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文字游戏,利用社会道德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判断等设计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深挖德育要素,引发学生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图片显示,在地铁内,几名年轻人在座位上玩闹,一个人占据2~3人的位置,而老年人、孕妇均站在旁边,老人颤抖着双腿,孕妇的手抚摸着肚子。教师根据这一课的核心知识,结合让学生认识图形这一教学目标开展文字游戏。游戏内容为:根据教师的口令,在图片中找到相应的图形。在保证回答快速、答案准确的同时,学生需要对教师的口令进行甄别、揣摩,分析口令中是否有语言陷阱。在游戏之余,学生纷纷表示图片中年轻人的行为引人反感。教师追问学生具体原因,并组织学生围绕图片中的行为展开简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谴责年轻人的行为不道德,指出公共场所不是打闹的地方;而且老年人与孕妇均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地铁运行途中的颠簸容易使老年人与孕妇发生危险,设置“爱心座位”的目的是方便弱势群体出行,年轻人不仅没有主动关心、爱护弱势群体,还违背了社会道德标准[2]。教师基于学生的理性认识,运用文字游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用数学说理。例如,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图片中的年轻人像( )(填图形),需要经过打磨变得圆润,如( )(填图形),才不会使棱角刺伤他人。

在文字游戏中,教师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锻炼学生读题、分析、观察等能力,并将数学教学与德育结合,让学生领会德育内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借体验游戏,育人文素养

体验游戏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教师要通过开展体验游戏渗透德育,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刻感知德育元素。教师应结合生活情境、数学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设计游戏,在与社会现实的深度接轨中,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领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从人文角度加深德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形成时间观念,教师开展“制作个性化日历”体验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出二月第一周的日历,要求学生将日历补充完整,并在日历中融入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气。本次体验游戏过程是学生充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优秀文化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先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年是否为闰年,确定二月份的天数,顺着一周的日期继续补充,完成二月份日历,并通过对大月、小月的判断,补充各个月份的信息。另一方面,为了了解每个月的节日与节气,学生搜集大量资料,掌握节日日期、内涵,并简单了解节日的由来、设定节气的初衷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提炼最典型的文化元素。通过查找资料,学生了解到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着“雨生百谷”之意,谷雨时节降水增加,滋润新种下的秧苗[3]。

教师以体验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展现巧思与动手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以数学知识为核心的人文体验,将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感受人们经过长时间实践形成的对历史、文化、自然、生活的理解与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三)借互动游戏,育健全人格

互动游戏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为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教师应在互动游戏中创设模拟情境,开展互动交流,根据学生下意识的行为表现、口语表达,了解学生的人生态度、自我认知、思想品质等情况,并通过游戏互动、模拟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行为。这有益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自尊自信观念,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为例。教师开展互动游戏“你导我画”,让学生6人一组参与游戏,排列好顺序。教师交代如下游戏背景:小华去动物园游玩,目前位于大门,本日要参观狮子园、老虎园、猴山、熊猫馆、海洋馆、飞禽馆,现需要大家为小华绘制参观路线图。教师为学生提供第一条导航信息(方向与距离),由第一名学生绘制路线,画完后传给第二名学生,并描述下一条导航信息,引导其确定第二个参观位置[4]。游戏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所有小组绘制的路线图,让各组相互观察方向与距离信息是否有误,并纠正错误。本次游戏以生生互动为基础。在游戏中,教师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互动实施德育。作为一个团队,在需要彼此配合的游戏中,学生应秉持平等、尊重理念对待每个人,积极互动,认真传递信息,争取游戏的胜利;以平和、包容的心态面对游戏,理性看待失误,不贬低、不指责出现错误的同学;以谦虚的态度参与游戏,在游戏中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身的认知。

教师应在互动游戏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端正心态,理性看待输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借竞赛游戏,育社会观念

竞赛游戏是以强化知识、提升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游戏。竞赛游戏具有竞争性、技术性、规则性等特征,游戏中会出现诸多典型的“社会现象”。教师应在竞赛游戏中渗透正确的社会观念,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现象、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在理性思考中优化观念,这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社会观。

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在强化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开展“解方程”竞赛,要求学生在解决每道应用题时均列方程。但本次竞赛中的题目十分巧妙,有些题即使不列方程也能够分析出数量关系,以简便的方式计算出结果。竞赛开始后,学生准备好平板电脑,停留在竞赛题目界面,在教师发出“开始”指令后,点击屏幕上的“开始”按钮,列方程计算后,点击选项并进入下一关,对错由平台统计。本次竞赛题量大,右下角设置“放弃”按钮,点击后可以自动退出竞赛。竞赛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列方程过程,发现有的学生因题目数量关系简单且不要求上传列方程过程,所以选择直接计算,忽视竞赛规则。竞赛共25道题目,第18~20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第20题选择放弃,殊不知仅剩5题就能完成所有题目。教师利用这两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

竞赛游戏中包含简单的“社会规则”。教师应设计竞赛游戏,分析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

(五)借实践游戏,育科学精神

实践游戏是以延伸课堂、丰富生活体验为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游戏中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为学生辩证思维、创新精神、理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规律,体悟科学精神。教师应在实践游戏中渗透德育,利用游戏的开放性、探究性、操作性,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开展创意实践游戏。游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圆心、半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等圆的知识完成创意设计,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有的学生将两个半径为3cm、两个半径为5cm、一个半径为7cm的圆错开粘贴,并画上图案,制作精美的摆件。第二部分,教师将学生的设计成品作为游戏道具,让学生交换道具,开展“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止时,被抽中的学生需要快速说出道具中圆的知识,确定知识点全部说完后可以退出游戏;但如果被其他同学发现仍有知识点没说,则要接受惩罚[5]。在制作道具环节,学生要认真分析设计原则,结合自己的设计内容,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这能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理性思维。开始游戏后,学生要不断突破认知,从道具上发现新的知识。游戏的第一部分能够促使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知识,第二部分能够促使学生分析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

实践游戏能够使学生经历理论建构、实践探究的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思维的具体应用,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认识、探究数学的科学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渗透德育具有可行性。教师应将德育目标、内容具体化,寻找适配的游戏形式,实现合理、持续的德育渗透,融合数学知识与德育内容,发挥德育的作用,有效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社会观念、科学精神,提升数学学科德育效果,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韩玉岭,刘新宇.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J].吉林教育,2023 (22): 63-65.

[2]郑智旺.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 (6): 43-47.

[3]周梦.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策略:解析小学数学德育渗透路径[J].家长,2023 (2): 40-42.

[4]卢引静.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2 (37):232-233.

[5]原芹.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 (16): 68-70.

作者简介:于永龙(1987—),男,甘肃省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德育小学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