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劳动教育,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两方面意义,并提出了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四点策略,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家庭劳动;劳动实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则着眼于落实《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绘制了一份全学段劳动教育推进路线图[1]。这些文件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纲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开展劳动教育,构建综合性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立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立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中强调,义务教育课程应当“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相较而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劳动教育直至2022年才被正式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课程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构建更加立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教师可以据此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综合性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一方面要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劳动教育的特性设计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还有利于构建立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教学目标,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2]。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显著,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以及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自觉地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并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时引导学生逐步具备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人格。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中寻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科学组织校内外的劳动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并让学生有机会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3]。
(一)整合教学内容,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包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并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综观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见表1)可以发现,教师可以设计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集体劳动、生活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多个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
考虑到不同学段开展劳动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思路的基础上,设计由自我服务劳动到家庭劳动、集体劳动、校园劳动再到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的由低到高、逐级进阶的劳动教育体系,并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的劳动教育方式。面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逐渐萌生劳动意识与劳动情感;面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组织劳动知识教育以及在家庭、班级、校园内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劳动能力;面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参与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劳动精神[4]。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质量,教师要摒弃一味进行理论讲授与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采取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把劳动知识讲授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多体验、多交流,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1.以情感驱动学生参与劳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了解自己在家庭、班级、学校中需要承担的劳动责任。接下来,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实践,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与习惯。
比如在开展“干点家务活”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父母的一天”为主题录制展现学生家长辛苦工作的短片。在学生看到爸爸妈妈为家人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后,他们会受到触动,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道:“同学们,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你们是否也应该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在讨论时,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帮助爸爸妈妈完成扫地、拖地、洗菜等家务劳动。在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后,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并努力坚持下来。
2.组织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致力于传授知识,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自己学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多组织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顺利掌握相关劳动技能。
比如在开展“这些事我来做”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叠衣服、煮饭、择菜、拖地的技巧。接下来,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叠衣服、煮饭、择菜、拖地等任务。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回家完成一项家庭劳动并拍照记录的作业,鼓励学生实践自己学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三)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风向标”[5]。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也应当让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方面,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要关注学生回家后完成家庭劳动的情况,重点评价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等的发展水平,激励学生坚持参与劳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大对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力度,多通过组织劳动知识或者技能竞赛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劳动能力,推动学生认真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
(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育人效果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实施劳动教育,教师还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构建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教师应该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在家中、在学校积极参与劳动。
其次,教师应该多开展亲子劳动实践活动。教师既可以在与家长沟通后,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亲子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种植、采摘、饲养等相对复杂的劳动实践任务,从而切实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意义;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务劳动,并由家长记录、点评学生完成家务劳动的效果。
最后,教师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系社区组织公益活动,让学生完成社会公益劳动;或者联系生产基地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实际的生产劳动,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在开展“我参与 我奉献”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服务社区的公益活动。在组织活动前,教师需要与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带领学生前往孤寡老人的家中,让学生完成帮扶劳动,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感受奉献的价值。
结语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劳动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系统的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和劳动教育效率,将热爱劳动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培养具有良好劳动素质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15)[2024-04-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郭岚静.学思践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新教师,2022(8):61-62.
[4]吕文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23):12-14.
[5]韩庆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彰显劳动教育[J].教书育人,2021(31):28-29.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xczx22-18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敏(1976—),女,福建省漳州市金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