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宁
【摘 要】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日益关注,也更加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优化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目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最后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仅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然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改善许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基础、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等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得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呈现更加独具特色、质量更高的教学面貌。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对知识内容的联系、组织和分析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思考、探究、观察、判断、实践和推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更高水平。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点的灌输,也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具体分析、实际应用的过程,只有理解并能够应用,才能真正展现出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数学能力。教师应该采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指导和训练,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数学知识学习比较枯燥且逻辑性较强,尤其对一些小学生而言,他们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难以跟上进度,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然而,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随着教师采用更多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在多样化。当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兴趣逐渐增强时,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强。他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逐渐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未转变
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长期观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转变,他们未能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过多地以自身为主体进行授课。尽管运用了一些有效且新颖的教学方式,但在时间管理、课堂氛围营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同时也使得教师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整体教学评价不完善
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一些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他们常常将评价聚焦于自身,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内容通常限于数学成绩和课堂表现,评价标准不够全面,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也不够多样化。这使得评价过于片面化和形式化,学生很难从中获得真正有效的进步建议,同时也让教师难以吸取到真正可改进的教学经验。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能力
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兴趣,表现为课堂上精神不集中、积极性差,容易走神。这些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他们既未能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未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难以产生持续的关注和兴趣,缺乏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还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因年龄较小,对学习活动的投入主要源自个人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实现知识、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堂导入作为整节课的起始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状态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他们集中精力倾听教师讲授,并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和学习。同时,它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师生双方更顺利地进行课堂活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导入内容和学科学习的兴趣。
举例而言,教师教学《圆》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落实“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圆,如花坛、水池、车轮、镜子等。教师随后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哪位同学在图中找到的圆最多。”接着,教师邀请学生报告他们找到的圆的数量及其具体形态,并再次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再列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在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展示了更多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与学生分享,从而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这种导入方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问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点更加感兴趣。同时,在师生互动中,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推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推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他们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思考、探究、实践和分析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潜力的发挥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数学能力包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抽象概括和应用意识等方面。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围绕共同任务展开探讨、验证和总结,同时也能相互分享学习经验、互相帮助。最终,这种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共同良好发展。因此,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举例而言,教师教学《三角形》一课。基于“推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数学学习基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多个数学学习小组。然后,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探究:给出四组不同的数据,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剪出相应长度的纸条,并用这些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观察并记录他们能发现到的现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时间和课堂氛围。接着,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并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及其特点进行正确认识。随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个三角形,讨论它们的共同特点,并进行手工测量。学生实践探讨结束后,教师引导他们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通过此形式,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增强了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
(三)鼓励提问质疑,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表明他们正在进行发散思维,真正思考知识,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获取更多知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教师主导的过程,而是需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过程。在全员参与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或质疑。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有助于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课堂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对学习结论质疑,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他们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举例而言,教师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基于“鼓励提问质疑,启迪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展示某市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展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以及其他统计图形式。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观察这两个统计图,能否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分享你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统计图?”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统计图,并结合练习题,让学生与同桌组成小组,共同整理、描述和分析统计图,并相互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回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积极参与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融入生活元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数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涵盖了位置、方向、计算和图形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融合,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概念,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不断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认识,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举例而言,教师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基础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展示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正确计算。然后基于“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师展示练习题:二年级二班的小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门票为成人票9元/人,学生票4元/人。那么用20元买3个人的票够吗?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随机提问学生的计算结果、思路和过程,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题目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更容易有代入感,此形式能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与应用的意识、能力,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健全评价体系,力促学生素养发展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利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良好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的评价主体应当从单一变为多主体,评价内容应当从片面变为全面,评价标准应当从单一变为多元。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即时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多样的评价健全评价体系,让学生能清晰明确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发展情况。小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此力促学生核心素养的更好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先对学生进行整体的书面测评,包括判断、计算、分析、填空等内容。基于“健全评价体系,力促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思想,测评后,教师结合学生在本学期中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数学素养、测试结果等内容,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互动,再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真实的评价,既要点出学生在本学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又要点出学生出现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判断等问题,并提出学生进步改进的建议。同时,教师要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以此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让学生更愿意根据评价去进步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邵燕.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整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7):104-106.
[2] 李进伟.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科幻画报,2023(06):75-76.
[3] 陈丽铭.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2(25):62-64.
[4] 熊灵芝.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的优化[J]. 新课程研究,2023(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