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路径探索

2024-06-19 22:44:15陈闯
电脑迷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陈闯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传统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困难。高中物理教师如果仍然沿用旧方法,将难以满足新需求,可能会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有效打破这一局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从多元角度出发,同步改革和创新物理教学、实践和巩固工作,并逐步提升这些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简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短板,探讨物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详细探讨教育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具体路径,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学创新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体量更大、理解难度更高,高中生的学习时间也更有限。为有效解决这些挑战,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物理知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需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实践和巩固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学生能够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并建立起更高品质的高中物理教学体系。

一、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物理是高中教学体系当中颇具学习难度的科目之一,其在教学工作环节中存在的短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教学方面。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依赖板书文字、口头阐述、言传身教的方法,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虽然能够起到知识传递的作用,但其效果却不甚理想,特别对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而言,高中物理教师继续沿用这一方法进行授课,甚至还会带来较强的学习枯燥感与乏味感。此外,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教学眼界、教学思维没有打开,所解读的物理知识、设计的课堂练习皆紧扣教材课本,以致高中生难以感知到物理学习更深层次的魅力以及物理知识的更高层面的表现。

二是实践方面。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时,往往以简单的课堂练习形式为主,缺乏特别设计的实践活动,未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悟,还限制了他们的物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尽管一些物理教师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受限于教学理念的固化和教学手段的单一,难以有效开展有价值的物理实践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速度。

三是巩固方面。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因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往往忽略了对课后巩固环节的设计。他们认为这一环节只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认为可有可无。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他们通常只是让学生解答习题或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这种情况不仅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中也时有发生。由于作业缺乏设计,学生在完成课后巩固任务时,难以有效地回顾和强化知识。相反,他们会承受较大的课后学习压力和负担。长此以往,这不仅会阻碍学生建立坚实的物理知识基础,还可能威胁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实践和课后巩固三个板块。高中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发展使传统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因此及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实践活动以及课后巩固方案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能为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练习和复习体验。其次,高中学生的心智和思想逐渐成熟,教师若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打破这一僵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再次,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技能和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教师若守旧不变,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创新工作方式是破局的最佳策略。最后,随着新课改、新课标等改革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为了实现这些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对传统工作方式进行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创新。

三、教育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跳出固化格局,以多样化形式创新教学模式

“师授生从”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优势又存在弊端。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确保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然而,其弊端在于高中生学习过程极其枯燥且被动,难以提高知识获取、理解和掌握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扬长避短,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跳出固化格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展开授课:

模式一“自主钻研模式”:教师只需在黑板上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明确知识钻研的主线,然后让高中生独立展开学习与思考。待大部分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站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收获。之后,教师进行最后的补充和总结。

模式二“合作探究模式”:教师先对课程涉及的知识进行简要讲解,奠定高中生的知识基础。然后围绕课程主旨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组内探究等形式逐步解析问题,逐步参透知识。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高中生都会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物理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巧用数字技术,以信息化形式创新教学方法

科技的进步为教育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高中物理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教学工作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以信息化的形式实现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变化。例如,教师在教学《行星的运动》这一课时,可以灵活运用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

其一,数字投影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数字化的情境氛围,让高中生以最直观的方式去赏析“行星运动”的趣味画面,以最真切的形式去感知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

其二,微课视频技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后,可以将知识回顾、知识梳理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尽数录制到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让高中生以更加便捷、省时的形式进行课后的复习。

其三,网课教学技术:该项信息技术与微课视频技术相似但不相同,但同样可以作用于课后。具体而言,教师在当天教学工作结束后,利用傍晚的时间展开网络在线教学,以远程线上的形式,面对面地带领高中生回顾课堂上所讲授的全部要点内容,或引导着高中生进行特定物理探究题目的解答。

无论在哪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中,高中生都可以获得更具动态感、更加鲜明的视听体验,进而实现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的优化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形成的创新。

(三)合理关联资料,以联动化形式创新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仅依赖教材课本进行授课虽然有助于打造学生的知识基础,但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掘知识内核。然后,围绕这些核心知识,合理整合和关联优质的物理资料,让学生在拓展性学习中进一步丰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完成“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章节全部课程的教学后,可以利用临近自习课或晚自习的时间,组织高中生进行物理拓展的主题学习活动:

活动环节一:教师需要先带领高中生在教材上的空白位置,绘制一张对比表格,随着单元知识的梳理,逐步将表格左侧填写完整。

活动环节二: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旨,使用教室中的数字投影技术,播放与之相关的优秀课外视频资料。比如,与“牛顿定律”有关的物理科普片、与“运动和力”有关的物理实验拍摄视频等。该类素材不仅与章节内容存在密切关联,还呈现了许多教材课本当中并未涉及的新知识。在观赏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提炼课外素材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并将其写入表格的右半部分。

活动环节三:教师需要基于制作成的表格,布置一些稍有挑战性的物理探究题目,并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观看理解和自制的表格,完成所有题目的解答。

在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中,高中生的课业基础得到了强化,知识需求得到了满足,知识运用的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进而在满足高中生物理学习需求的同时,又实现了物理教学和实践的提质增效。

(四)精心设计实验,以操作化形式创新教学实践

物理知识的来源有二,其一为既定的自然法则,其二则为真实的物理实验。高中物理教师在改革教学时,不仅要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还要对教学实践做出有效的调整。为了将其落到实处,物理教师可以实验化的形式进行展开,让高中生在物理实验实践中,逐步深化知识感悟,逐步生成实验技能。例如,教师完成“相互作用——力”这一章节全部课程的教学后,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来设计物理实验课程:

方向一:教师可以利用复习课的时间,引导高中生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高中生需要留心观察实验的各个细节;待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围绕实验现象进行提问,而高中生则要运用既往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原理、分析结果。

方向二:教师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实验结果告诉高中生,让他们利用生活时间,使用生活工具,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与教师所提供的相同的结果。

若班级高中生物理实验操作素质整体处在较低的水平,教师还可以将他们划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实践的有效性。进而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实验操作中切实促进高中生物理实验实践技能的培养,切实实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工作的提质增效。

(五)优化作业设计,动态化创新教学巩固形式

课后巩固(即课后作业设计)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常常忽视了对这一板块的设计,导致课后巩固工作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为了有效改善这种局面,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双减”政策的指导,采用动态化的方式创新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逐步优化高中生的课后复习体验,并提升复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课时,可以基于以下几种方案来布置动态化的作业:

方案一生活现象解析: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几段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圆周运动”的视频短片,高中生在观看后,尝试使用课业知识对现象原理进行解析。

方案二真题模拟作战:教师可以选取历年高考同课程的真题作为作业的载体,让高中生自行组成课后互动小组,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真题的解答。

方案三微课巩固视频:教师可以再度运用微课视频技术,录制详细的课后知识梳理视频,并围绕梳理的知识要点,设计不同题型的课后作业,让高中生在课后观看时,既可以强化知识的掌握,可以健全答题的思维。

多种方案的灵活选用切实实现了高中生课后巩固、复习形态的变化,切实实现了高中物理课后巩固工作的减负、提质和增效。

四、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巩固三个方面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辅助改革与创新。这种做法不仅弥补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优化了高中生对物理学习、练习和复习的认知。夯实高中生的知识基础为建设新时期的高品质高中物理教学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淑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3):59-61.

[2] 任瑞琴.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J]. 学周刊,2022(26):70-72.

[3] 李光.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9):63-65.

[4] 叶少斌.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2022(06):61-63.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2:22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3:20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6:13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