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敬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首先,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提问现状,包括提问类型单一化、提问质量不高、提问频率不适当和提问方式不合理。其次,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提问策略,如开放性提问、层次性提问、使用追问策略、个性化提问和多样化提问。这些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阶思维;有效提问;高中生物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扮演着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促进深度学习的关键角色。有效的提问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呈现和检验,更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新课标对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的要求日益凸显,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而提问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政策对教学的指导也越来越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以及注重提问的设计,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学习。
一、高阶思维能力概述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一种深层次的认知过程,涵盖了分析、评价、创造等多个方面。分析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对复杂问题或情境进行透彻的分解和理解,将其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并针对每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评价能力则是个体能够客观、全面地审视和判断信息、观点或方案的优劣,包括对其逻辑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和选择。创造能力则是个体能够独立或合作地产生新的想法、观点或解决方案,通过创意的思维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新的知识、新的发现,推动学科和社会的进步。这些高阶思维能力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核心能力,对解决复杂问题、应对挑战性任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个体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境和挑战,为个人学习、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物学科中,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从微观的生物分子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的广泛范围,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现象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并深入探究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例如,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生物反应链的各个步骤,理解细胞内能量转化的机制;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其次,评价能力在生物学习中同样至关重要,学生需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不同的生物学理论或假说,区分事实和推断,并对生物学实验设计及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学生需要评价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益处;评价科学研究论文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可靠。
最后,创造能力在生物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或合作地提出新的假设、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或者通过合作设计基因编辑实验,探索基因在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总之,高阶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更广泛地应用科学方法,从而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师提问现状
(一)提问类型单一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提问类型的单一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闭合式、记忆性的提问方式,要求学生简单地回答问题,这种提问类型的单一化使课堂氛围显得呆板和缺乏活力。学生在这样的提问环境中往往只简单地记住知识点,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这种单一化的提问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闭合式、记忆性的提问方式往往只需要学生做出机械性的反应,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分析的作用。此外,单一化的提问类型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兴趣和好奇心的减弱,因为他们已经预料到了教师提问的类型和答案,缺乏新奇感和挑战性。
(二)提问质量不高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往往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不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缺乏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使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难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挑战性和引导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问及某个生物学概念的定义,而缺乏对该概念的应用和相关案例的讨论,导致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记忆性的层面,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问频率不适当
提问频率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以及课堂氛围的不稳定。如果教师提问频率过低,学生可能会感到课堂氛围缺乏活力,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过低的提问频率也可能意味着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相反,如果教师提问频率过高,可能会使得学生感到压力过大,难以跟上教师的提问节奏,甚至影响到课堂秩序和学生的情绪状态。过高的提问频率也可能导致提问质量的下降,教师可能会不加思考地提出简单的问题,而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引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提问方式不合理
教师提问方式不合理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课堂产生负面情绪和压力,导致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的下降。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不合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表现为提问方式过于指导性或过于严厉,缺乏鼓励和支持,从而使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一种情况是教师提问过于指导性,即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往往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变得被动和产生依赖性,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提问过于严厉,即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能会批评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者缺乏回答,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和压力,使他们不愿意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三、如何利用有效提问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一)开放性提问
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例如“你认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或者“你能想象出一个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创新方案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此外,开放性提问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团队精神。
(二)层次性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基础的认知层面逐步深入分析、评价和创造的层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逐渐提出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方式,学生将逐渐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层次性提问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和学习。
(三)使用追问策略
使用追问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一种重要策略,它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挑选出有潜力的思路或观点,并向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这种追问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更多维度,从而提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追问策略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通过连续追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的思考链条,逐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追问策略时需要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不能简单地进行反复提问,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思维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四)个性化提问
个性化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一种重要策略,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提升。通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提问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相关的提问内容,使学生更加投入和积极参与。例如,对动物行为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与动物行为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动物行为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更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个性化提问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通过个性化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多样化提问
多样化提问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包括思辨性问题、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提出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或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思辨性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研究真实的生物学案例来分析动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设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从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生物反应的影响因素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文章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提问策略,以满足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相信可以不断完善提问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淑亚.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115-116.
[2] 张芳.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培养路径分析: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2023(20):99-101.
[3] 易娟. 跨学科融合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探索:以高中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教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23(06):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