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学校体育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师可以设计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学习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体验式作业的优势在于能让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探讨“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的安排与实施策略,阐述其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课后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体验式作业
“双减”政策是为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而提出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过热等,以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双减”政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体育课后作业模式因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体验式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场地和器材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作业的实施面临场地和器材不足的困境。学校的资源有限,缺乏足够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求。这导致学生在课后难以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同时,体育器材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锻炼选择,导致他们无法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兴趣。
(二)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传统的体育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作业缺乏针对性。这种忽视学生差异的做法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达到作业要求,感到挫败和沮丧,甚至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
二、“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层次性
层次性是“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设计的原则之一,指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差异化设计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层次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难度的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作业目标的层次性,即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制订个性化的作业目标,引导学生在完成体验式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三是作业评价的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1]。通过贯彻层次性原则,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出现传统体育作业中“一刀切”的弊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融入游戏元素,将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升技能。教师可以设计竞技性活动,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设计具有竞技性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要注重作业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与家长、同学一起完成作业,增强作业的社交性,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通过贯彻趣味性原则,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2]。
(三)丰富性
丰富性也是“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作业内容应涵盖多种运动项目和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教师要贯彻丰富性原则,避免单一、重复的作业内容,而是引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使学生接触并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拓宽他们的运动视野。同时,教师要结合个人挑战、团队合作、亲子互动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丰富性原则还鼓励创新。在体验式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尝试新的运动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了解情况,分层实践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各不相同,这要求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
在设计体验式作业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制订个性化的作业方案。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竞技性的作业,如足球比赛、篮球运球接力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技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或运动技能运用尚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基础性、趣味性的作业,如跳绳、踢毽子、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等,通过轻松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这一动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即让学生在软垫上反复练习立定跳远的起跳和落地动作,确保动作规范、稳定;第二层次为提高练习,即设置不同距离的跳远目标,鼓励学生尝试跳得更远;第三层次为拓展练习,即引入一些趣味性的跳远游戏或竞赛,如“跳远接力赛”“跳远闯关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技能,提升运动能力。
(二)游戏助阵,趣味横生
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都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设计体育作业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升技能。
民间儿童游戏如“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一二三,木头人”“捉迷藏”“跳皮筋”“丢手绢”等,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且喜爱的。这些游戏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民间儿童游戏进行改编和融合。以“扔沙包”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将其巧妙地融入体育作业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制订不同难度的扔沙包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站在指定位置,将沙包扔进桶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远的距离或准备更小的桶,以增强挑战性。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站在同一线上,轮流扔沙包,看哪一组扔进的沙包最多或扔得最准。这样一来,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游戏玩法,如自行设计障碍物、改变投掷方式等,以提高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提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如,在教授跳跃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入“跳皮筋”游戏;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和速度时,教师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教师巧妙地融入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升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家校共育,实践落地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教育阵地。家校共育旨在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教师在设计体验式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学校的锻炼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锻炼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活动空间和可利用的体育资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适合学生在学校进行,又能在家庭中轻松实践的体验式作业[4]。
例如,在教授“体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回顾并练习课堂上所学的体操动作。为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和学生利用家中的家具或其他物品,创建一个简易的“家庭体操房”。在这个特殊的“体操房”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将所学的体操动作与家中的各种物品结合起来,创编新的体操动作。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学生练习的精彩瞬间,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或其他互动平台上。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体验式作业的设计方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的教育环境。这种方式能够让家校共育理念真正落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升技能,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四)体验为本,深化感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在设计体育作业时,教师应以体验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感知深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感知能力。
以五年级“耐久跑”的体验式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安全、宽敞的场地进行耐久跑练习。为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设置一些标志或障碍物,如小旗子、塑料瓶等,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跑步练习,并在跑步的过程中尽量避开这些障碍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耐久跑对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记录每次跑步的时间、距离和感受。通过定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跑步记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的耐久跑作业进行检查和点评。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跑步记录、分享跑步心得和体验感受,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结语
总之,“双减”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后体验式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分层实践,巧妙融合游戏活动,同时强调家校共育,以学生的体验为本,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享受运动的乐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科伟.新时代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田径,2023(12):74-76.
[2]仲兆仓,李虎.家校联动模式下小学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3(26):53-55.
[3]董晓敏.“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23(18):7-10.
[4]林勇吉.学科融合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实践与创新[J].新课程导学,2023(2):45-48.
作者简介:田军(1970—),男,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