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尝试

2024-06-19 16:00:51张新梅
电脑迷 2024年4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背景双减

张新梅

【摘  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新构建和优化数学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等工具,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减少内容冗余、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提质增效”,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向提升,使得“双减”政策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完善。

【关键词】 “双减”背景;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初中数学

在当前的“双减”环境下,数学教师需要全面构建和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并调整学习状态。这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效率,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向提升。

一、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传统的做法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尽管大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布置预习任务时,通常只是简单勾勒课题,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相关内容,缺乏对学生如何预习、应该关注何种内容以及如何评估预习效果的指导。这使得预习往往仅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预习效果如何则未能得到重视。据了解,绝大多数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忽视了章节开头的图示和相关的数学文化,在课堂上仅匆匆带过甚至完全忽略。然而,这些章节开头的图示通常展示了本章内容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传播的数学文化,忽视这些教学内容意味着错失了向学生传承数学传统文化的机会。

其次,许多教师忽略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未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在教授抽象的几何概念或复杂的图形变换等内容时,教师仅通过枯燥的板书讲解,使得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不足,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几何学习的畏惧。

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解相关公式和定理的概念,而未对其推导过程和推理流程进行深入描述。这种做法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底层规律,难以进行快速高效的题目解答。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往往只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使他们成为“做题机器”,但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还无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反而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最后,在作业布置方面,多数教师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方式或直接使用现成的练习册,导致作业形式单一、难易不当、机械重复,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可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传统做法和弊端,亟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 优化自主预习流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成效

教师可以采用提前制作教学课件或录制微课的方式,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将预习任务交给学生。通过这些课件和微课,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方式得以改变,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点,并标注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升预习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而言,在学习《一次函数》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何区别”等。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并试图找到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解答,也可以通过提供的微课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疑问。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尝试独立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可以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对学习的信心。

2. 利用网络教育云平台,传承和发扬数学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数学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内容时,可以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如故宫、天坛、京剧脸谱、福娃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体验图形对称美,又了解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我国早期发现并使用勾股定理的事实,如我国将短直角边和长直角边称为勾与股,因而定义为勾股定理。古今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法有400多种,而我国西汉《周髀算经》中的证法比西方早了500多年,东汉时赵爽弦图的证法更加直观简明,可向学生传递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刻苦钻研精神。

章头图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证明数学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大量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可利用云数字课程教材平台上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微课等资源进行整合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数字资源与数字教材的无缝融合。这不仅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3.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课件等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创设易于理解的场景。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小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练习环节设置成小游戏闯关的形式,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也让学生在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

举例而言,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可以设计引人深思的问题,如古印度国王放麦粒的问题: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后来,来了一个僧人,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也没有这么多麦粒。”教师提出“国王的国库中究竟有没有这么多麦粒”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性。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好奇心,还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科学高效备课,有效突破重难点

使用智慧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备课环节,尤其是备教材和了解学情的过程。在“双减”环境下,要打造数学智慧课堂,教师需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善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备课,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品质和效率,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融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几何图形的静态和动态变化,从而掌握几何知识,增强对几何学习的信心。又如,在教授函数时,常数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形的动态特征,有效地将函数图像与函数知识点融合,渗透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技巧。在讲解一次函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形式展示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规律来理解一次函数在坐标轴上的特点。在讲解二次函数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通过减量提质增效,实现双向提升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不能再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以减量提质增效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深入讲解基础公式、定理和概念的底层规律,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规律,使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答问题。教师还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情,精选习题,设计分层作业,通过减轻作业负担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且具有实践性、合作性、趣味性、探究性、反思性、总结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优化基础知识教学和作业设计,可实现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和因人施练的作业设计,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自信心,最终实现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这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向提升。

(二)给予学生课后服务指导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的职责更加重要,他们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还需要为每个学生制订适合其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从而促进他们的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差异化教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形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改进,包括调整教学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以及提供更加细致的课后指导。教师通过落实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在建设数学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定期向学生发送学习资料、布置在线作业、提供课程辅导等。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之间分享和讨论学习问题。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从而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三、结语

在“双减”环境下,数学教师能够通过充分利用教育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和广度。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助于他们找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调整学习态度。同时,这也促进了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了延伸和拓展智慧课堂,提供更加良好的课后服务和指导至关重要。这种综合措施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最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美金.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华夏教师,2022(17):45-47.

[2] 申海学. “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J]. 知识窗:教师版,2021(10):115.

[3] 蒋雅斌. 浅谈初中教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80.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背景双减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17:45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