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生问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19 08:21潘小英
教育界·A 2024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授课模式,积极构建高效的“生问课堂”,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实际、多元引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文章简要论述“生问课堂”的概念和作用,针对小学数学“生问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析,以期提高“生问课堂”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问课堂”;问题意识

学数学“生问课堂”的构建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从而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生问课堂”的概念与作用

(一)“生问课堂”的概念

“生问课堂”指以学生提问为主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倡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应提前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课程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方案。此外,“生问课堂”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表达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问题。

(二)“生问课堂”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构建小学数学“生问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提问的机会,达到增强其问题意识的教育目的[1]。具体而言,“生问课堂”的构建使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教师负责提供解题思路,师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可见,“生问课堂”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发言,切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打造“生问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生问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自主探究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提出不理解的知识点或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指引的方式厘清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应用等环节,思考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以及运用规则,并进行深度研究,从而有效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生问课堂”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提出个性化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生问课堂”教学策略

(一)建立良好沟通关系,让学生敢提问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问,从而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状态、互动情况、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根据他们的随堂检测结果和作业完成情况初步掌握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这样,学生在初步了解课程主要内容的同时,逐渐增强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调查学生的基本学情,通过课间谈话、查看成绩单以及日常观察,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在沟通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有关的内容,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勇敢地提出疑问。例如,对于课件中提供的素材,学生提出问题:“‘12×3中的‘3表示什么?‘买了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花了多少钱的综合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为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核心知识息息相关。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的指引,逐渐明确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2]。

(二)创设多元学习情境,让学生想提问

构建“生问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课程重难点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图片或视频中,利用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其主动提出问题,进而推动后续活动的开展,彰显情境教学法对构建小学数学“生问课堂”的积极作用。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为例,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在视觉刺激下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并产生疑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由此,学生逐渐得出结论:因为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而后,学生产生另一个疑问:“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呢?”同样地,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提问中深化知识理解,充分锻炼数学思维。

(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提问

“生活即教育”理念对“生问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中,提出个性化的数学问题,使其抽象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此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提问,从而有利于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可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让学生拥有更多发现问题的渠道,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的运用法则,从而爱上提问。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小数的含义”时,教师展示“五年级学生身高和跳远统计表”,有学生主动举手提问:“王刚的身高是1.62米,跳远成绩是1.80米,其中跳远成绩中的‘0有具体含义吗?”基于此,教师顺利引出本课主题,并借助统计表详细介绍米和厘米的关系。在多元互动中,学生又提出问题:“分母是10的分数应该如何写成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呢?”由此,学生结合知识储备展开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爱上提问,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生问课堂”的构建。

(四)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学生善提问

1.提问的实效示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想要让他们善于提问,可以从模仿教师提问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与示范的作用,根据课程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对新课知识形成一定了解后参考教师提问的角度、思路以及具体方向提出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又要教授相应的提问技巧,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提问与解答过程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为例,在学习“2和5的倍数特征”时,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了解偶数和奇数。教师可以示范提问:“请观察课本第32页的数字表格,说说哪些是5的倍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而后,学生总结出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者0这一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模仿教师进行提问:“表内哪些是2的倍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由此,学生总结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规律。此时,有学生将以上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疑问:“怎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样,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正确思路与方法,有利于问题意识的提高[4]。

2.提问的时限区域性

“生问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敢于表达,还要保障提问的质量,尽可能地杜绝无效提问。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程标题与核心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厘清提问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矛盾处进行提问,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新课知识结合起来,衔接新旧知识,发表个性化见解,通过提问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形成全新认识,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铺垫。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小棒,且同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等,以此引导学生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由此,学生会提出疑问:“具体需要多少根小棒呢?如何摆放长度相等的小棒?”在完成操作后,学生观察不同的长方体框架,并提出新的疑问:“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怎样证明所拼的框架是长方体而不是正方体?”这样,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促进自主探究意识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3.提问的多样创新性

在课堂中,学生有时会受限于固定的思维,多次提出相似的问题,从而难以发现知识点中的独特之处,无法保障“生问课堂”的实效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解读教材,并在提问时加入新颖的个人观点。这样,学生能逐渐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学会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新课内容,并提出创新性问题,使创造能力和高阶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为例,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学会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呢?”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其他视角进行分析,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分数、除法、比三者有什么联系?它们存在什么相同点或者不同点?”该问题突出了本课重点,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除法是一种运算方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只表示两个数量的相除关系。可见,构建“生问课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他们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生问课堂”,教师应主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疑问为切入点,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逐渐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传授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焦倞宇.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110-112.

[2]白美滨.增强数学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例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2(20):122-125.

[3]章人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2(27):64-66.

[4]杨祖珍.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8):93-96.

[5]刘尚华.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17):194-196.

作者简介:潘小英(1983—),女,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