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刍议

2024-06-18 12:50:53余海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双减策略

余海冰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新的教育样态的出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做具体阐释。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策略

2021年,“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在这一新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探究式教学则成为新时代语文课堂的重要方向。

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诱导,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中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这种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下面,我就“双减”视域下实施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浅浅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要求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以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学情的文本深层解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能够减少无效的讲授时间,还能够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将完美阐释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如《礼记.学记》中所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表述的一样。

二、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学生观和育人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要得到有效开展,教师一定要有科学的学生观和育人观,这是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备品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展示思维美好碰撞的平台。《大教学论》中“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启迪我们:教育是塑造生命和未来的艺术。好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育人观。教师要坚持“学生第一”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切的教育。“让大树成为最壮的大树, 让小草成为最浓荫的小草”。

三、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

登高方能望远。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唯如此,教师才能抓住文本的基点和制高点,才能准确把握探究的“牛鼻子”,学生才能围绕“牛鼻子”更好地庖丁解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探究”二字才能落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之匹配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高标准,由是而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备品质。

四、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缄默知识的挖掘

佐藤学先生在《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一文中谈到“束缚思考的东西”时写到,教师坚信“手势”教学能够清晰明了地把学生的思考和意见表现出来,故“赞成”“反对”“声音再大一点!”等语言贯穿整堂课,满足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习得性应对。那些没举手,或者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则会被老师贴上“思考迟缓”“发言不积极”的标签,甚至习惯性善意地撇到一边。这些老师可能永远也不会理解那些犹豫不决、谨小慎微的发言价值的,更不可能理解那些充满矛盾、疑虑、复杂情感的学生的。这些学生的表现价值取决于他们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具有隐蔽性,缄默知识的价值不可估量。传统的课堂模式抑制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僵硬单调,学生的话语权遭到剥夺,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单调的评价,非但不利于缄默知识的激发,反而使缄默知识更加缄默,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天性,甚至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不但为缄默知识的激发提供了脚手架,还极大增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教师“一言堂”的表现欲较之于学生流畅的观点表述,清晰的思路,丰富多彩的答案,渐行渐远,缄默不再缄默,课堂愈发显得深刻。

五、探究式教学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谈到课程实施的建议时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课堂上,一个接近真实或富有想象力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诸如多媒体展示、现场模拟等多种手段,构建一个生动的学习场景。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更能够让他们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六、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主要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维度的深层解读。这些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问“为什么”,不断探索“还有什么可能”。

七、探究式教学要发挥合作学习的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步。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彼此启发,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彼此相互影响、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得以交流、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以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和分享,学会了尊重和包容,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八、探究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探求答案,去解决问题。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在实践中进步。在“双减”时代的语文课堂上,探究式教学策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思维的道路引燃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小的探险家,他们在语言的海洋中航行,在思维的天空中翱翔,最终他们将在探究的旅途中收获成长收获智慧收获未来。作为新时代的点灯人,我们将充满希冀地行走在探究式教学的大道上,因为那里有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那里定是春暖花开。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23年度 一般课题  “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研究  2023YB1310

参考文献:

[1]靳玉勒著,探究式教学论[M]. 西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4

[3]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双减策略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