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理解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18 22:51王明利
求知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理解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阐述了数学理解的内涵与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细化过程教学、利用数学图示构建知识框架、引导反思教学三个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理解;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王明利(1974—),男,湖北省利川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数学理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本研究从数学理解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通过细致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数学理解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数学理解的内涵

数学理解,简而言之,是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入、透彻的认识和把握[1]。这种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对公式和定理的表层记忆,更涉及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探索和领悟,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洞察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和深层结构,从而实现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层次、系统性的理解。在数学学科中,各个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数学理解要求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系统性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数学理解还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思考上。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概念和原理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的符号表达,还要深入探索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深层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理解的重要性

谈及数学,许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公式、定理和复杂的计算,实际上,数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使命,是众多学科的基础。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工程、计算机科学,其背后都有数学的影子。一个对数学有深刻理解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这些学科时更加游刃有余,而且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准确地应用相关理论。

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一门高度逻辑化的学科,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将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函数、变量、不等式等,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需要跳出具体、直观的思维框架,学会用抽象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一个显著问题,这主要源于数学本身的特性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等抽象概念的学科,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2]。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如代数方程、几何图形、函数等,这些概念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缺乏对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和直观性展示,教学往往以文字叙述和公式推导为主,缺乏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辅助,导致学生难以通过直观感知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此外,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还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缺乏互动性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也制约了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差异性,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在数学学习中,互动和讨论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理解深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环节,学生缺乏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的机会,便难以在课堂中形成深度思考和探究的氛围,影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此外,教师常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种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难以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体验。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也就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忽视实际应用,缺乏实践性

掌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问题,这种倾向会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

三、数学理解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细化过程教学,改变教学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细化过程教学,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知道数学公式或定理,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他们通过自行研讨和实践思考进行总结,实现逐步理解[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生活元素,利用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数学知识的不同技巧,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总结数学知识的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合理的学习和挑战获得提升,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梳理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定理的验证和理解上。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定理,教师可以采用图形教学法,指导学生绘制直角三角形并标注边长,再用简洁的符号语言解释勾股定理的核心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如给定两边求第三边、验证某个三角形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难度。注重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利用数学图示,构建框架模型

数学知识往往以抽象的形式存在,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图示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数学图示,如数轴、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等,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操作、感受和思考,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框架模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框架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为此,教师可以利用“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养殖场情境,例如,“一个养殖场里总共有35只小鸡和兔子,它们的脚加起来有94只,那么小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呢?”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这样的解题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以及解方程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完善个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数学理解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深化,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学生逻辑、易于理解的题型,使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三)引导反思教学,深化数学理解

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不仅仅是记住公式或概念,更重要的是明白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内涵。反思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发现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反思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出发,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准确判断。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表达出来,以更好地整理思路,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古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物体与其镜子中的影像的关系,来解释轴对称的概念。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轴对称的理解和想法,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标准概念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的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他们在反思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也能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结语

通过对数学理解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本文得出了细化过程教学、利用数学图示构建框架模型以及引导反思教学三个策略,旨在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未来,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推动初中数学教育持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廖永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J].科幻画报,2022(12):52-54.

毛云长.重视数学理解,做好初高衔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1):81-82.

金军.促进学生理解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38-39.

猜你喜欢
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不在知其然,更在知其所以然
课堂对话,促进学生数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