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
摘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对中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需求。根据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实践分析中,老师可以把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肢体的运动和节拍中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和情绪。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了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体态律动;中学教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目前大部分中学音乐课堂仍在使用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对于音乐课堂的边缘化,对于体态律动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比较薄弱,目前整个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堂。因此,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已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体态律动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的肢体律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加强对音乐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体态律动的涵义和作用
所谓的体态律动,是一种音乐教学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第一个提出这个教育理念的人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家达尔克罗兹,他认为,情绪往往是由人体的运动所表达的,人体具有多种感知和分析音乐和情绪的能力。另外,奥尔夫的节奏感和柯达伊的动作也很注重肢体律动的接触和表达。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通过教学和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等方面进行。由此可见,“体态律动”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音乐课中,教师运用体态律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性。体态律动,可以弥补初中生害羞不好意思动的缺点,尤其是在音乐欣赏中,只让学生枯燥的听赏,他们很快就昏昏欲睡,适当的让学生运用体态律动,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学生在欣赏《西班牙舞曲》的时候,让他们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做相应的举手、抬腿、持红布、踏步等动作,如果音乐突然改变或者停止,他们必须将自己的身体还原成原来的样子。通过这种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注力,他们在合适的音乐完成正确的动作,很容易就分辨出歌曲的曲式结构、并且很好的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可以达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自身的律动感,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理解歌曲、表达歌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我和你》的教学,导入部分,我用激情澎湃的美国世界杯主题曲《we well rock you 》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孩子们作声势律动,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进入学习歌曲中,接着老师再创编几组动作,让学生初次聆听《我和你》让他们说出,歌曲的段落和情绪,学生根据动作轻而易举的说出答案,学唱旋律的时候,为了解决大六度大五度音程的音准,我又让他们运用柯达伊手势解决难点。最后,歌曲学完后,学生主动用自己创编的手势舞表演。整堂课,通过体态律动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完成了课堂任务,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体态律动的应用
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正确地选择适当的体态律动,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整体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在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中,老师在运用体态律动的同时,通过身体的韵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所学音乐知识的内容。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学习的内容都是一些很童趣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歌曲。老师要利用体态律动,来记住歌曲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老师就会在每个词里,让学生用一个动作来表现,以此来记忆歌曲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记忆歌曲的关键词和乐点,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并培养学生的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一课时,音乐老师首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引导学生动起来,利用欢快的节奏做出自然而然的动作。然后播放《茉莉花》,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晃动手臂,带动班里的氛围,随后老师教学生一些体态律动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运用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体态律动的表现全然不同,利用与歌词相近的动作来表达,从而引起深刻的记忆,利用这种愉悦欢快的课堂模式,吸引学生对于音乐体态律动的兴趣。
(二)通过体态律动,感受乐曲的情感
在中学音乐教师运用体态律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从身体节奏的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情绪表达。这也是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的一种表现。比如,老师在讲述富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歌曲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体态律动来表现。当一首悲伤的歌时,老师会要求学生用三个指头在自己的脸上画一抹,这就是哭的意思。如果是欢快的歌时,可以用拥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三、体态律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们进行了体态律动的教学,可以采取模仿的方式,在音乐气氛的影响下,跟着老师做一些肢体动作。随着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老师们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自主编排出自己的动作。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情感和肢体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音乐上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在体态律动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敏感度、肢体协调能力、身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充分备课,做好“导”师
现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比较权威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在创编和表现音乐时,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与理解不够深入,因而参与以及表达音乐的持续度不高。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思考如何导入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体态律动上动起来。注重意识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可以通过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的体态律动方面的专业动作,注重学生音乐艺术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意识为主导思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的教学中起到了,老师要学会体态律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总之,在中学音乐课上,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来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必须把握身体节奏的功能,并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加以运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充分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音乐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