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之紧密结合,创新语文教学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自由,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应用才能将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融合信息技术也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优化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能提供有力支持。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新颖的方式,能一定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丰富的呈现方式,让知识更加生动、立体、形象,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需求。对于学习语文的学生们来说,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也许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句话等等媒介,每次上课期间教师都可以换用更加新奇的课件,以及更加新奇的内容,让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动态的图案和视频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们的视线。这种结合方式也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毕竟,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很多事物都缺乏主观的认识,每当课本上出现比较新奇的事物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课堂上得来的这些认知是很难忘记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一些比较古板的只是框架,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文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没能去过,但教师可以提供很多的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教师也能够在幻灯片的中间用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即使,学生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特别浅显,但经过整个班的同时思考并且由教师进行整个,这样一来,教师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没有挑战性。
二、信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的素材拓展。
信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弥补传统教材信息承载量的不足,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料供学生阅读了解,这是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传递,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掌握字词的语义用法或者诗词典故的出处内涵。
比如在讲到《童年的水墨画》这节课的时候,其实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已经有些陌生了。很多小学生并没有捕捉过蜻蜓,没有坐在小河边钓过鱼,也没有赶着鸭子下河或者在野外的山林里采蘑菇。那要怎么让学生理解这种乐趣呢?老师在网上搜索“难忘的童年”这个主题,获得了大量反映60后、70后、80后人群童年生活的图片资料给大家看。其中有真实的照片,也有木版画、连环画、剪纸画等等。这些图片内容或者完全真实的反映了几代人的童年生活,或者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比课文里的文字描述要更有感染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充实了学生的认知。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帮助小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共同发展的有效渠道。学生在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的接收中,更容易调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来帮助理解文本。
比如:在学习《繁星》一文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本篇散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三次在不同地方看繁星的经历,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美丽的星空,让学生感受星空的浩瀚,紧接着播放介绍作者巴金及其作品的简介短片,让学生对巴金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开始文章的分析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诵读课文,找到文中有几处描写繁星的生活片段,作者一共有几次看繁星的经历。然后分成小组探究式学习,精读课文,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比较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情境和感受。繁星是作者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具体物象,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不能脱离文本、脱离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去深入分析和思考。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字词和语篇知识,更要在阅读课堂中,让学生学会体验作者的感情,将人文情怀作为课堂的一个拔高教学目标。
四、信息技术参与语文写作训练活动。
就小学语文的课程安排来看,写作训练占据不小的比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功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本身年龄小,经验少,对于很多事物缺乏了解和认知。这就导致学生的写作往往会空洞无物,难以有真情实感。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关于写作主题的丰富素材和资料,这能有效提升写作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习作《他___了》的教学中,课文要求学生对标题进行填充并完成作文,题目可以是《他哭了》、《他笑了》、《他受伤了》、《他发怒了》等等。这是一个侧重于神态表情的描述的写作课题。为了帮助大家牢牢把握各种人物在不同情绪或者不同状况下的神态动作,老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照片给同学们看;同时也包括在影视剧作品或者视频画面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形象。比如《水浒传》中李逵的豪爽大笑的形象等。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充实了同学们的写作素材,也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的细致、细腻。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学生的写作不再是一种空想空谈。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尝试中,我们必须要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不能拘泥形式,不能盲从过往。要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的短板和不足,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利好,通过两者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王伟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08-109.
[2]赵元强.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