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萍
[摘 要]项目化学习是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明确的任务和情境中,将教学的重点以驱动性问题来推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学习成果,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依托单元主题,在关联统整中明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序列;借力单元资源,在感知体验中创设项目化学习的可感情境;激活思维,在问题设置中开辟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神话单元;项目化学习;聚焦主题;学习建构;驱动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3-007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指向积累言语经验、习得语言运用方法、促进思维发展、获取审美体验。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旨在通过可感情境,为学生提供类群化、多样化的知识材料,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对知识和文本的深度理解,获取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定位了师生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夯实了学生在课堂中“最中央”的位置。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将单元整体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结合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依托单元主题,在关联统整中明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序列
(一)解构语文要素,提取核心概念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不是表面上的“广积粮”和“深挖洞”,而是在其统整、扩展的学习过程中蕴藏着概念性知识,以作为支撑和推动项目化学习的抓手。这种核心概念具有鲜明的可迁移性,能够指明项目化学习的方向。
统编语文教材设置了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呈现出鲜明的学习主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基于单元学习主题,架构与主题相关的子任务,确保不同板块、不同环节的教学都与单元目标、学习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很明显,语文要素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了解”和“感受”这两个关键词上,旨在让学生以梳理的方式,明确神话故事的发展逻辑,聚焦其独特的“神奇”特质。教师应借助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定位,提取其中的核心概念,并从神话文本的特质入手,基于单元整体编排的真正用意,明确本单元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序列。
比如,本单元的首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从一开始的“开天辟地”到后来的“顶天立地”,再到“改天换地”,不仅展现出鲜明的情节顺序,而且将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色融入情节发展的逻辑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二篇课文《普罗米修斯》则需要以第一篇课文为基础,将梳理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发展的整体过程,并聚焦车中取火、啄食肝脏、快速恢复等细节来感受神话特质;而最后的略读课文《女娲补天》则侧重于让学生在梳理情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逆向思维,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依托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提取核心概念,并依托教材的编排方式,设定了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与过程体系,明确了神话单元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方向。
(二)明确活动主题,分列学习任务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概念来审视,要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规划,就要对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和思维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借助适切的问题来驱动任务的开展。
纵观整个单元,编选的神话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需要基于单元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要求,规划相匹配的学习任务,设置具有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将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设定为“我是神话传承人” 情境下的一系列活动。其次,根据神话文本的特点,依循学生的内在认知规律,教师可将情境任务划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我心中的神话故事”。以教材和采风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化资源融合,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
【板块二】“神话故事真神奇”。从神话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故事环境的渲染以及角色的超自然力量等方面,感受神话文本独有的特质;
【板块三】“神话故事我来编”。将想象和创编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穿越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神话故事中,通过情境表演、连环画创作等方式,丰富分享故事的途径,以“神话故事大宣讲”“我与神话人物过一天”等活动为平台设置学习任务。
在单元整体情境和任务的统整下,教师明确了不同板块的主题和任务层次,规划了项目化学习实施的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力单元资源,在感知体验中创设项目化学习的可感情境
(一)拓展类群文本,丰富项目化学习资源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指向具体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既不能刻板僵硬地顺应教材的编排逻辑,纯粹依循固有的顺序展开教学,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打乱教材原本的节奏,而要基于主题单元创设鲜活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具体场景中,强化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感知以及对文体细节的洞察。
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这一神话故事是典型的创世类神话。民族不同,起源的方式也不相同,自然孕育出了独特的创世神话。教师可以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考量,拓展其他民族的创世类神话,鼓励学生在统整联系中展开对比和辨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好资料的收集者,又要做好资料的统整者和学生思维价值的遴选者,促使学生对神话类文本形成更加深入的感知与了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视域局限在教材所编选的资源上,而是从项目化理念出发,在统整规划单元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彰显单元课文范例的效能,以积极拓展的方式,释放教材课文“以一篇带一类”的特质,将更多息息相关的资源融入教学之中,形成更加丰富的类群化资源。
(二)打破认知界限,设置项目化学习板块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教材定位为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的对象。项目化学习积极倡导吸收文本知识之后再运用。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资源吸收之后的理解、整合,借助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此,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的弊端,设置以单元为抓手的教学板块。
其一,整体阅读,学习字词,消除障碍。通过对单元课文的整体阅读,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词进行集中学习,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由此,形成本单元的第一个项目产品:神话故事项目产品图。
其二,品析语言,聚焦细节,深入感知。紧扣故事中角色具体的言行细节,感受人物的具体做法,体会其伟大的精神品质,感受文本的语言表达之美,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并能够借助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讲述不同的神话故事,并通过音频和视频录制的方式,完成第二个项目产品:神话故事音频/视频。
其三,拓展资料,合理分类,探寻共性。围绕课文的故事内容以及独特的情感价值,进行类群联系性阅读、统整性阅读、对比性阅读,深化学生对神话文本的感知与理解。在从量到质的变化中,完成第三个项目产品神话:文本卡片。
其四,创设情境,拓展迁移,实践运用。学生对方法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要依托可感的情境和具体的任务,否则将陷入机械生硬的泥潭之中。教师要搭建迁移运用的平台,如“我为神塑像”“我是神的代言人”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神话故事,而且能在活动中展现出神话人物的鲜明形象,就此完成最后一个项目产品:神话人物卡片。
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感知神话特点、落实语文要素为支撑,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壁垒,营造出更为开放而多元的课堂教学情境,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激活思维,在问题设置中开辟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路径
(一)设置合理支架,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完全关注教师之教,而是将学生之学作为关注的核心,在依循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将极富思维含量的问题作为支架,构建内在的思维冲突,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编排一直践行读写一体化的原则。教师可以尝试从单元最终的习作入手,统整规划单元学习的基本板块。如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和(一个神话/童话人物)过一天”。究竟选择哪一位神话童话人物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该单元选编的精读课文中,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神”的基本特点:这些“神”有着怎样的特点,有着哪些常人无法企及的能力?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语言文字中聆听到了“神”的哪些声音?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可以选择其中一处,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通过绘制美术作品、角色表演、激情演讲等方式,将人物形象以及故事内涵展现出来。
在这样的问题支架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分层小支架,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着更深处迈进。比如,围绕对神话人物的形象进行感知与鉴赏的关键问题——“你想成为谁”展开阅读、选择、表达后,有部分学生发现他们的认知相对肤浅,仍旧停留在具有神力等外显性层面上。此时,教师不妨直接对这一主问题进行调整,甚至是重置。比如,教学精读课文《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可以淡化学生最终选择的结果,而将如此选择的理由展现出来。具体而言,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神话故事内容,联系自己的感受,说出“我想成为普罗米修斯”的理由,也可以创设为普罗米修斯撰写“感动全班颁奖词”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文本的深处迈进,从而更好地对话文本,将教学的关键点聚焦在本单元“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上,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
项目化实施的价值在于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培植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意识。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驱动性问题的设置、调整乃至重置,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思维,为项目化实施中的思维运转提供了动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统整辨析,延展高阶思维意识
要全面理解文本,就不能停留在单一的信息层面上,而需要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关联、品味和辨析的策略,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不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很多的共性,“神”都有神力,都具有超凡的能力;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如盘古为了创造世界,用尽了全身力量,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身体,为人们开创了这个美丽而精彩的世界;精卫为了防止溺水事件再次发生,试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将东海填平;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驱赶黑暗,使他们不再忍饥挨饿,宁愿被锁在高加索山上,饱受风雨雷电的折磨……分析神话的共性,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对文本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化学生对神话人物的感知和洞察。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设置一些超越文本内容的拔节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认知从原本的纯粹接受转变成深度洞察。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盗火、女娲补天的故事,处处都彰显出独特的价值意蕴,使得文本故事的逻辑以及角色的言行变得更加真实,而一旦将其置于生活背景下,就显得有点不可思议。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思辨性问题:“你觉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自己却付出了巨大代价,是否值得?”
这样,教师组织学生借助全新的社会价值判断,对神话故事进行审视和把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使学生洞察蕴藏在神话故事之中的丰富内涵,对神话文本的理解也从原本的内容维度转向了内在的文体特色维度。
总而言之,统编语文教材独特的编排方式,为践行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支撑。教师可以依循语文新课标理念,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组织学生积极合作、深入探究,在自主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葛美玲.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挑战及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5):96-98.
[3] 叶雪冰.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四年级上册 “神话故事” 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2(45):36-38.
[4] 金磊.统编教材神话单元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3(2):74-7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