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

2024-06-18 12:50李达超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学科素养

摘 要:为促进教研模式可推广、教研内容有深度、教学成果分享途径有创新的教研新思路的逐步形成,实现育人方式的有效转变,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育发展需求,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为重点,围绕高考的考查内容开展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提升关键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深度教研;学科素养;教研模式;高中教学;校本特色;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学业监测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37)。

作者简介:李达超(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梧州高级中学。

一、 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的构建

(一)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秉承的理念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指导性文献对新时期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目标[1]。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中结合新教材特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适当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2],重视学科融合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通过精心设计作业,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得以在课堂上落实。新高考在助力课程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以上相关理念,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抓好深度教研,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这种能力进一步内化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学科素养,同时,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的创新

1.倡导“三深三共”理念,确保深度教研顺利开展

在教研内容上,要求做到“三深”:立意深远、探究深入、体验深刻。(1)立意深远。体现在教研目的和教研主题之上,细化在教研目标和教研内容之中[4]。(2)探究深入。鼓励质疑,不盲目唯教材、唯权威;提倡各抒己见,尤其是对待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上,能做到集思广益,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最高智慧,找到解决问题或优化教学的最佳方案。(3)体验深刻。发掘深度教研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学科渗透、学科融合、学段整合等教学策略。

在教研组织上,要求做到“三共”:自主共享、互促共进、监督共赢。(1)自主共享。每一位教师均应自觉、自主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主动分享研究成果。(2)互促共进。每一次的思维碰撞,均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全员参与的教研,必将实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3)监督共赢。检查教研的落实和成果的收集,做好教前研、教中悟、教后思,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赢。

2.实行“三备二磨一反思”模式,规范集体备课流程

探索实施“三备二磨一反思”集体备课模式,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勤在课后、研在课外,让教研真实地发生。

“一备”:集体备课前,两名当周主备人备好课件、教学设计,完成后上传相应群共享和云文档。

“一磨”:集体备课时,由一名主备人发言,另一名主备人记录修改意见,组内磨课。流程:主备人结合“区域高中大单元教学设计”介绍单元规划、每一课时的具体主题、分析和目标,以及“教—学—评”实施策略,重点逐一介绍教学设计过程、课件内容,备课组全员研讨。具体包括:(1)对主备人提出的主题、目标确立依据分析(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课时目标等提出个人见解;(2)对大单元下“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课时)主题、目标确立依据分析、课时目标、活动设计等内容发表意见;(3)对课件内容(包括情境设置、问题引领、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内容深度和知识点顺序等)发表意见。

“二备”:集体备课后,两名当周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意见修改完善课件和教学设计。

“二磨”:组织组内公开课(展示课、研讨课),组织听课、评课,再磨课。

“三备”:主备人、上课教师根据评课建议,再修改完善课件和教学设计并共享。

“一反思”:所有教师上课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情况,反思本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前进行集中研讨反馈,达成共识后将反思写进最终版的教学设计中的“反思”一栏,并修改形成最终版的课件,以便一并传承、引以为鉴。

3.创新“共享监督”做法,实现教研过程监控和教研成果传承

以往常规的教研成果通常只能通过学科组内QQ群共享的方式进行分享,学校教研部门难以对教研过程进行跟踪把控,且教研成果也往往局限于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备课组共享,导致教研成果得不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WPS软件,开通该软件的云文档会员共享功能,建立资源群组,并邀请学校领导、教研部门和任课教师进入相应资源群组,要求所有教师及时将集体备课成果上传至相应资源群组。整个操作过程不仅非常简单、便利,而且这一创新举措能使学校教研部门更好地监督深度教研全过程,同时实现学科集体备课成果共享,也有利于教研成果的传承和发展。

二、 高中校本特色深度教研模式的实践

深度教研工作可围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来开展,以教学设计为抓手,做到“功在课前,研在课外”,主备教师团队在备课之前,要结合教材板块知识特点,提炼出大单元主题或概念,并围绕其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和作业等。然后,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集体讨论,反复推敲,形成最终可用于课堂实施的教研成果,实现高效课堂,切实转变育人方式,让教研真实地发生。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秉承的理念

新课程、新教材不再局限于知识逻辑,更加关注学习逻辑和认知逻辑,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可将教学目标任务化,以真实的情境贯穿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逐一完成目标任务,解决问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分析学情,提出大主题或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及学业质量,结合任务驱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活动、嵌入评价、设计作业等。遵循“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思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铺设学习路径。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结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契合新教材需要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校内交流研讨→形成校本单元课堂整体教学思路→专家论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并不断积累反思”的程序,最终形成重点围绕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开展“三备二磨一反思”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全校教师应对照课标要求,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强调课堂情境创设和问题引领,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进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1.注重内容的整体认识,推行大单元整体教学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对本学科教材每一册、每一章节的区别和联系有整体的认识,包括知识的逻辑关系、学习方法的异同,全面挖掘和解读教材编排意图,必要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并体现在课件上。

2.重视大单元主题的提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可为教师配备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并组织教师研读,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各单元对应的学科素养、核心观念等,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提炼大单元主题,并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思考学法,学会学习。

3.突出课程标准的引领,落实知识能力素养

深度教研实践应坚持在教研内容上做到“三深”:立意深远、探究深入、体验深刻。为使全校教师熟悉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学校可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对应任教学科的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提炼学科教学基本特征、课堂建议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连同教研模式要求等内容制作成学科教学指导手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课程标准引领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4.挖掘德育渗透的素材,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无德育不课堂”,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该单元、该章节的教材内容的德育生成点,并写进教学设计中,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德育自然生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讲到原电池的知识“Zn-Fe(海水)电池”时,可利用轮船镶嵌锌板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轮船出海前必须做的工作是检查锌板是否足够(否则将腐蚀船体的铁板),让“有心(锌)才能远航”的观点得以自然生成。学校应持续不断积累德育渗透素材,形成各科的校本德育素材库,并印刷成册,加以传承发展。

5.强调情境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实情境和问题引领也是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必需。一方面,鼓励创设有创新性的直观、具体和生动的真实情境,各学科教师通过充分研讨、借鉴各地经验和自主创新等方式,逐步建立校本情境教学资源库。例如,在上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电能”一课时,教师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番茄导电性实验,而是现场展示锌铜原电池电动小汽车模型,让学生参与操作、直观观察,并引导学生提问:“电动小汽车运动的电能来自哪里?”另一方面,倡导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课堂的主线,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6.依据高考考查的要求,精心设置作业测试

学校应高度重视作业和测试的评价功能,并以此引导教师反思教学。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围绕“四翼”的高考考查要求进行作业准备和测试统筹:(1)无论是作业还是测试,均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帮助学生筑牢知识基础;(2)设置适量形式多样、知识综合的题目,体现核心价值引领下在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查;(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材设问,以便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4)在日常作业和测试设计中合理呈现情境,并通过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接纳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三、 深度教研实践的思考与愿景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自治区级示范校,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近两年来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实效,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一)继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积极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研。主要通过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方面,对个别未能很好把握新教材理念和实施方法的教师,主要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加以指导,学校教研部门做好跟踪帮扶;另一方面,修改完善契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激励制度。

(二)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引领区域教育提质发展

牵头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和比赛。以2023年为例,学校规划了一年中不同时段的比赛或活动项目,例如教研论坛、名师公开课、学科微讲座、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等,邀请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和区域其他高中学校参与,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做好深度教研经验的积累、推广和传承工作。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指导手册,建立校本情境教学资源库;通过区域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平台、各级各部门(包括本校)组织的讲座等推广教研经验;接受其他学校、专家好的建议,对教研经验加以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常州市教育局.科学定位 改革创新 追求卓越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普通高中[C]//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培训班论文集.常州:常州市教育局,2019:21-26.

张乐.多维赋能 打造高效课堂[J].上海教育,2022(合刊1):38.

袁夫石.顺应新高考试题之变革 施策新教材阅读之教学[J].语文月刊,2023(5):18-24.

李文送.深度教研“深”在哪儿[J].江西教育,2021(17):4.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