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探讨小学语文语用教学路径与策略

2024-06-17 07:50丁倩微唐婷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同课异构教学策略

丁倩微 唐婷

【摘 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直接指向语言文字的生活化运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太阳》教学为例,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探寻课堂中的语用教学路径,探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利支撑。

【关键词】同课异构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渗透在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价值取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作为重要载体,如何有效落实,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为例,谈一谈我们探索的落实路径和策略。

一、同课异构,探寻语用教学路径

“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构”是核心,是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和发展。三位教师采用不同的语用教学路径,分别以绘制“太阳”的思维导图,为学校太阳展厅征集设计方案,借助数据展开说明文探索之旅等三种不同的课堂教学路径,探析指向学生语言素养落实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书本里的“太阳”——来回之间教做事

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唐婷老师按照“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围绕结果,组织学生展开任务式学习:阅读课文,绘制“太阳”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思路;指导学习说明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向身边人有条理地介绍太阳。

1.关注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唐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太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提炼要点,从而完成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接着围绕“特点”和“关系”引导学生厘清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体现在动植物、气象和健康,完成二级分支。借助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学生经梳理、整合,提炼出重点信息,厘清课文结构,明确主要内容。

2.学习方法,完善思维导图

《太阳》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说明方法是学习重点。唐老师通过问题“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使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观察图片、对比等多种方法,体会到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完成思维导图的三级分支。学生自主建构、反思、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知识内化与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散落在文本中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思维更具逻辑性、条理性。

3.聚焦表达,巧用思维导图

学生绘制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文字脉络,理解说明方法,这是输入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太阳,这是内化后输出的过程。思维导图构成了交流的支架,帮助学生更有效、更清晰地输出。

这样的教学方式,始终聚焦在“太阳”上,思维导图既是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成果,也是介绍太阳时的表达支架,学生就在这“输入”和“输出”的一来一回中,完成了有效学习。

(二)场馆中的“太阳”——虚实之间学做事

丁倩微老师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创设大任务情境—为学校太阳展厅征集设计方案,并设计了三个子任务:我是条理清晰的设计师;我是善于选材的设计师;我是能说会道的设计师。这三个子任务环环相扣,层层提升,建立起学生、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1.划分区域,理清脉络

学习语文就要用语文的方式做事。首先丁老师借助课文信息,让学生给太阳展厅划分区域。学生既快又准地将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接着又根据每个区域里的共性内容给两个区域分别取名字,学生在完成取名字的任务中学会了信息的整合与提炼。

然后,丁老师把大家的资料全部复制到“太阳特点区”的立体展厅墙上并追问:“各位设计师,大家觉得这样的设计舒服吗?”学生纷纷摇头,并在自我思考和小组交流后,提炼出三块展板分别展示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原本枯燥的分段、概括和分层训练,在任务的驱动下,变成了有趣的设计工作,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2.布置展板,合理选材

本课将“体会说明方法的效果”这一目标隐藏在了“选取合适的句子布置展板”这一任务中。学生在布置太阳远这个展板时,很快就找到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两个关键句。

有了布置第一块展板的经验,另外两块展板,学生举一反三,聚焦特点,在联系生活经验、对比数字和观察图片等多种方式中,成功地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得学用合一、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

3.设计展厅,实践运用

丁老师创设“运用所学方法,设计并向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星球展厅”这一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阅读文本、学习方法,到自主设计、进行讲解,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言语经验转变为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地球和月球展览馆。在“金牌设计师争霸赛”中,多名学生获得“金牌设计师”称号,实现了同伴间的欣赏、评价和分享。

本节课,丁老师创设了虚拟的情境,“太阳”从文中的说明对象变为场馆中的任务对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域。学生在经历中自主学知识,自觉用知识,在虚拟的场景和真实的任务中真正学会做事。

(三)生活中的“太阳”——聚散之间做成事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时,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说明文特点,聚焦“明白”,从作者怎样“说明白”听者怎样“听明白”及学生如何“用明白”三个角度展开,启发学生展开对说明文的探究。

1.作者本位说明白

课堂上,蔡老师借助组块式词语的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了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的表达特点。同时,蔡老师引导学生从读者角度转换成作者角度,梳理、对比文中的众多数据,并通过量、测、换算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在“说明白”中的重要价值。在数据的转换与对比中,学生体会到用多种形式的数据把事物说明白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价值。

2.读者本位听明白

基于学生对作者本位说明白的理解,蔡老师设置了一个生活化的表达情景“把太阳的知识介绍给弟弟、妹妹听”,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在说、评、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站在讲述者的角度学习恰当使用数据。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应用数据,蔡老师对说明文中的几种数据应用与对应的说明方法进行了解释,帮助学生厘清了数据与说明方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调“说明白”当以读者“听明白”为标准。

3.学生本位用明白

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最后,蔡老师跳出文本的介绍情境,创设了“向弟弟妹妹介绍‘江阴超级工程”这一新的情境任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收集、筛选数据,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地使用“数据”,在“让听者听明白”的评价标准下,开展“超级工程讲解员”活动。

本堂课,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围绕“听明白”“说明白”和“用明白”,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聚焦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创造性地进行迁移运用,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聚于方法习得,散于方法运用,在聚散之间做成了事。

二、异中求同,构筑语言运用素养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三节课教学路径虽然不同,但是教师们都努力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寻找语言表达的新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以实践体验为着力点

由任务驱动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以新颖的主题引发兴趣,以指导代替传授,通过体验、探究和反思实现学习,是实用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三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任务驱动,通过画思维导图、设计展厅以及探究说明方法的妙用,学生享受着发现和探究的乐趣,同时,阅读与交流的体验使得她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品”—一张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一个合理安排的展厅布局、一次条理清晰的成功介绍。在体验语文学习的同时,也获得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以语用生长为落脚点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的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三堂课遵循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创设了“运用思维导图介绍太阳”“设计并介绍学校星球展厅”“介绍‘江阴超级工程”,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强调学生的亲历、体验和参与。学生在分析、梳理和探究实用性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策略时,也将收获迁移到自己的生活语境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生活互动中,不断联结、整合和重构,最终获得在真实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同课异构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