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素养赋能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2024-06-17 07:50张幼琴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课堂教学

张幼琴

【摘 要】针对职初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对象忽视、学习活动弱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缺失等问题,柯桥区以数字素养赋能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制订数字素养下的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以数字化应用服务教师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业评价和教学反思等课堂教学全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数字素养 职初教师 数字技术运用 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成长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职初教师(站上讲台)—骨干教师(站稳讲台)—卓越教师(站好讲台)。职初教师是走上教师岗位0~5年的教师,他们一般在小学担任相应教学或班主任工作,且正处在适应到胜任岗位的阶段。笔者曾对区内部分职初教师进行两年听课跟踪调研,发现他们的课堂存在诸多共性。

一、课堂观察职初教师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情对象

虽然对“以学定教”的理念大家已达成共识,但是走进职初教师的课堂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还远没得到解决。一位有1年教龄的老师教学《a o e》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但学生却已大声喊了出来:“我知道,这是‘a o e,我早就学过了!”可老师仍然按部就班地用课件教学。教师似乎抱着一种简单的假设:“教师教什么”和“学生想学什么”之间是直线关系。但是,教与学的内部逻辑远非这么简单。因为课前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了解,教学效果很差。

(二)缺乏设计能力

课堂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两位有3年教龄的教师同课异构复韵母复习课:第一位教师出示所有复韵母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拼读、记忆;第二位教师给学生六张单韵母卡片,引导学生合作拼组复韵母,一个组合卡片,另一个记录拼音。后一个班的学生明显在课堂中更主动地学习探究、更愉快地合作分享。职初教师往往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简单等同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而缺乏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学习活动的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欠缺,课堂参与度低。

(三)缺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及时做出反馈和点评,并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观察中发现,职初教师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对学生课堂互动或书面作业的即时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更成为低年级教师的口头禅。笔者曾在一次新教师课堂基本功比武中统计,每位教师“很棒”“不错”“太好了”之类的口头评价次数平均达到20余次。他们的课堂评价缺位,是因为常态课堂时空中很难即时采集表征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的表现、情感和行为。

(四)缺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在自我吸收与理解后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获。笔者听了一位有三年教龄的教师执教《小猴子下山》后,借助录播设备回放词语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像这样“又大又红”的词,你还能找到哪些?

生:又香又甜的桃子。(学生几乎脱口而出)

师: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东西吗?

生:又大又红的苹果、又大又甜的西瓜……

(教师表扬,教学结束)

当问及如何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时,该教师表示学生积累了许多“又( )又( )”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再追问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后有没有语言增量时,教师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她误把学生生活经验视为教学终点,没有帮助学生解构词汇构成特点并体验表达效果。职初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停留在对课堂流程的梳理,而缺失聚焦课堂关键问题的反思能力。

职初教师课堂中教学对象忽视、学习活动弱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缺失,这些问题的症结并不是他们对“学情”的漠视,而是对把握学情的方式、方法、策略、路径的“无能为力”,这成了制约职初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瓶颈。

2023年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其效果逐渐体现在数字技术融入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和数字技术赋能的教师研训方式的改革。

近年来,柯桥区以数字素养赋能职初教师专业成长,制定数字素养下的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见表1),以数字化应用服务教师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业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教育教学全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初教师课堂能力的提升。

二、数字赋能职初教师课堂改进

(一)数字化分析学生需求,定位学情起点

笔者曾对职初教师(低年级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及是否将学情分析写入教学设计时(见图1),能经常写入的仅占2.9%。检查职初教师的备课笔记时发现,他们的教学目标设定往往不够聚焦,只停留在笼统描述或教学参考书的统一建议上。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为例,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职初教师的教学目标表述往往与教学参考书中相类似,如“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面向的是所有一年级学生应然的学习起点,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必然能体现高度的个性化,应该是面对“这个班”“这一类”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在这个万物互联、精准服务的时代,课堂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拥有数字化意识。柯桥区积极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柯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标办法”,为每个职初教师提供柯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账号,开通班级网络学习空间,要求他们用新媒体、新技术上好一堂课,做好一个课前导学微课,每月网上观课评课一次,把个人空间建成一个活跃空间,分五年时间完成对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晋升挂钩。

数字技术资源除了为职初教师提供更开放的教学资源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变革着教师的思维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实证精准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起点,成了他们确定教学目标的有效依据。这位教师在区级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中,改进教学目标如下:

(1)以“远近、声色、来去”(认读错误35%)等生字为重点,以对对子、连线等游戏巩固识记。

(2)正确、流利朗诵古诗,纠正16个学生“声、惊”后鼻音读法,指导3个学生朗读停顿。

(3)理解、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借助微课初步了解“谜语诗”,并感受其意趣。

(4)巩固“来、去”的笔顺,重点指导8个学生写“水、不”两个字。

对比前后两个教学目标,不难发现第二个目标较第一个目标的不同在于用数据量化学生的学情,体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35%的错误率”“16个学生”,这些数据和实证非常重要,因为数据背后体现的是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职初教师的学情研判力、诊断力,从而促进教学设计走向精准。

(二)可视化展示学习过程,突破教学痛点

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关注学习结果,而对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却很少去触及展开,很大的原因也是受到技术的制约。如合作学习,学生是否人人参与、充分交流?课堂对话,学生是否专注倾听、思考内化?这些指向学习内部的指标,正是课堂中隐性的,不可见的学习痛点。网络学习空间、智能移动终端、学科技术工具等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让师生、生生之间教学过程立体化。职初教师本身就是数字时代的公民,他们更能接受新技术,往往能熟练运用手机进行“随堂拍照”“随堂直播”“实时投屏”,记录学生的合作状态,拍摄学生的学习过程,定格学生的读写姿势,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学习痛点。

运用技术可以及时捕捉、还原、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学习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一位有4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运用希沃技术制作课件,学生借助移动平板整理满屏的除法算术,有的学生按照除数大小整理,有的学生则把商相同的算术排成一列,然后教师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动态复现了两个学生移动算式的短视频,使学生隐性的数学思维可视化。

数字技术可以定格、放大学生学习的细节或瞬间,然后教师运用即时生成的学习实证设计针对性教学。如一位教师执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时,用数字技术拍摄学生默读时翕动嘴唇、划动手指的过程,让学生自我反刍默读习惯,很好地纠正了初学默读时的不良习惯,课后要求家长在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上传孩子在家默读的照片、视频等,巩固默读习惯。

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学教关系的多样化发展,重塑课堂新生态。柯桥区用心打造柯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支撑课前、课中、课后课堂全流程的数字技术资源,职初教师可以借助线上资源进行网络备课,运用“教学助手”布置课前导学定位学习起点,课中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课后多元共享学习经验,让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让课堂朝向开放化、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

(三)多元化评价学习结果,突破教学难点

数字技术,对于教育最大的帮助,不仅是快捷方便,更应该是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一对一的个性教学,使教育不是一种制度或程序,而是成为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教学评价,创新了评价的方式方法,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为学生成长提供更精准的个性服务。

柯桥区32.3%的职初教师任教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他们发现学习习惯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态化运用数字技术后,熟练运用技术放大强化的功能,用照片、视频等方式定格学生倾听、表达、读写、合作等课堂学习行为,同时引发学生的合作讨论和自我对照,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的教师拍摄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包括现场捕捉学生的合作状态,合作时的身体姿势,分享时的眼神交流,发言时的音量控制。因为有了教师即时上传的照片或视频这些鲜活的学习实证,原本难以评价的合作习惯很快得到了巩固,学生默契地学着教师评价同学的合作:“他们合作时围在一起,眼睛也看向同个地方,讨论得很认真。”

有的教师重视书写习惯,运用每堂课5~8的分钟书写时间为一列学生拍摄握笔姿势和书写作业的视频,并上传至班级网络学习空间。长期坚持,就为每个学生记录了一份完整的一年级书写数字档案,用“实证照片+达标评定+教师评语”的方式全面评定学生的书写习惯。

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基于实证的教学评价,更促进了家校沟通,获得了职初教师在家长心中的认可度。一位一年级家长在给一位职初教师的微信中写到:黄老师,一开始我们家长都对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担心你是新老师,教学没经验。但是经过半个多学期的相处,不仅孩子喜欢上你的课,而且我们家长都被你的课堂吸引。因为总能在班级网络空间上看到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照片、视频,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学习动态,都是珍贵的学习历程啊,是你记录了孩子们真实的成长。感谢你!

(四)复盘式呈现教学过程,梳通反思堵点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柯桥区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倡导“应用为王”。各种特色应用实现了与教师学习、教学、研修的完美衔接,拓展了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时空。

天天智慧课堂,提升校本研修质量。这是一个跨校际、跨学科的网络研修平台。它采用日历排课的形式,安排每天一节智慧课堂,由各校骨干教师报名执教区级公开课。课堂通过平台直播,供区内教师观摩、交流,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远程点评。这些课例是职初教师开展课例研修的优质资源,尤其是山区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学校的教研团队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职初教师可以借助资源开展以课例解读和教学反思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科教师的专业反思。

网络名师工作室,提升区域研修效度。柯桥区目前有名师工作室100个,网络名师工作室不受地域的限制,致力职初教师的发展和培养,促进名师引领常态化。每位职初教师申请加入网络名师工作室后,参与在线教研,远程观课、议课、评课,为职初教师提升教学反思力提供了多元路径。

智慧录播平台,提升自我反思深度。柯桥区建成48个精品录播教室、20个常态录播教室,配备20套移动录播设备,这些设施设备为职初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位有5年教龄的职初教师执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风景取小标题。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了标准答案。课后,我们用智慧录播平台重现教学场景,执教教师困惑:面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呢?当笔者把听课中拍摄的学生归纳的小标题投屏到电脑上,让教师给这些小标题分类打等级时,她马上意识到这些标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呈现了三类学生的语言品质,课堂上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及时捕捉、分类呈现,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品评语言,阐述想法,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反思因为有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和学生的学习实证,即时呈现和聚焦关键问题,运用“微格教研”提升了职初教师的反思深度。

在以数字化应用服务教师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业评价和教学反思等过程中,数字技术为职初教师变革课堂生态提供了技术支撑,课前精准分析学情,课中及时捕捉学习痛点,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洞见真实的学习过程,课后开展智慧研修和专业反思。数字素养赋能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让数字的精准与教育的人文关怀共同促进师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砥,陈敏.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5).

[2]郭绍青,林丰民,于青青,等.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23(7).

[3]张勇,徐文彬.职初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合格:内涵、标准及校本培训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7).

注: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情分析的入学适应期语文课堂重构研究”(编号:Z2022028)。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课堂教学
微课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议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挪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