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实现

2024-06-17 10:55段海燕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7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

段海燕

摘要: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建设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解决目前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以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基于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出相应策略。文章从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强化现代化农业水平、加强农业现代化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整体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关乎全中国人民的福祉。据统计,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高达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全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各类农副产品仍保持全面增长的趋势,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农产品价格平稳,完全可以保障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在新时期,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在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对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实现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的体现。农村地区是保障城乡居民日常衣食住行的非常关键一环,在人们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认识不断加深的今天,人们对农业的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其从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从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从播种到成熟再到售卖是一个长期过程,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而进行现代农业的推广,投入现代化农机设备,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并将资源实现最大化。此外,相关部门要进行政策指引,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完成资源合理化配置。

一、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解决农村资源发展需求

中国的土地面积很广,农业是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乡村资源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农业的影响下,农民为了获得更加高产的农作物从而得到更多收益,往往使用过多的化肥和除草剂,而这些药物和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耕地的肥力降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超标,不能很好地涵养水源,从而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等问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用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加盖楼房和道路,使得我国的农地资源日益紧缺。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导致农村资源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对乡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土壤进行科学化管理,让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发生变化,最终达到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对土地长期耕作的损伤,还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创造良好经济发展条件

由于地域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差等原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农村地区由于条件较为艰苦,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再加上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出,使得农村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在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下,由于经营观念和制度的陈旧,农民的专业水平较低,不但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还会导致农业资源的品质下降,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从而限制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将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清晰简洁,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控制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化肥和药剂投入,将土壤恢复成可持续生产的状态。此外,现代农业器械设备的使用,可以给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减少传统农业中由于自由职业过少,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的现象。政府通过颁布各项鼓励政策,提供多个智能化管理岗位,使得年轻人不必去城市务工,在乡镇地区就能顺利就业,避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提高农村地区生产效能的同时,解决了新一代的就业问题。在新型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教育系统,加强课后实践活动的推广,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新型科技人才,达到农村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

目前,在许多乡村地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产品的宣传不到位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由农民进行自主生产的行业并不多见,这就导致了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地区具有产出农副产品的条件,但是由于缺少劳动力,很少有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大型企业,增加了仓储和物流的成本,相对来说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农业现代化管理手段可以将产品的播种、种植、收获以及售卖等阶段连接起来,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产品溯源,打造良好口碑,在提高当地农产品销量的同时,有利于后续其他农副产品推广销售。政府还可以引导涉农企业进行农副产品精加工,对农产品进行再处理,获得增值远远高于原产品的产品或副产品,既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户获得更高的收益,又能使农产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这一途径与举措,可以使乡村总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对于推动乡村工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安徽某农村,以水果种植为主要产业,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多雨洪涝的气候会导致成熟的水果减产甚至腐坏,收入无几。政府通过引入现代农业建设管理体系,将果园进行智慧化管理,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进行环境和气候监测,采用物联网及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定时定点灌溉,并且可以根据土壤状况进行定时定量施肥,可以节约人工投入,节约用水50%,节约肥料40%,极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此外,还可以将不易运输的成熟果实制成果酱及果干等加工产品,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为该地区注入经济活力。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现实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尽管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很长的历史,但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却仍然处在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要保证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高水平高效地进行,就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系统来支撑,这样才能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根据现实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由于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没有进行规范的管理,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不够关注,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了不规范的问题,这也会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发展的步伐。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有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务工,造成留守农村进行农业作业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女性,这部分人群的体能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知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制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脱节。另外,由于农产品加工公司本身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难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整体加工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从古至今,农业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改变,农业的经营观念也要进行一些创新,在当今的社会中,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因为这种传统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虽然,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理念,并且已经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广泛宣传。然而,根据数据显示,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农业信息管理水平仍然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部分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对于某些农村地区,没有进行网络宣传,到了售卖的时期却因为知名度不高而无法在最佳时机售出,减少了农民收益。此外,受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影响,相关农产品的深加工行业以及副产品宣传都受到限制,使得农户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生产效率和收益的提高。所以,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解决目前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结合产业特点,设计出符合当地的特色产业链条,充分开发产品的附加价值,在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收益。

(三)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活的便利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个行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支持的情况下,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农业管理的信息化体系。但是,在目前阶段,我国仍然处在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特别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信息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薄弱,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够,相关农业部门及农民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仅仅停留在建设网站等初级的水平上,并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网络平台设置。因此,在开展农业生产的时候,由于农业生产信息较为分散,农户很难将实时信息有效地利用起来,无法将信息的实用性和实时性完全发挥出来,其次,由于缺少相应的处理机械装备,缺少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加之缺少安装、调试和使用的专门人员,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对农业的促进效应越来越显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实行现代经营方式。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为主,经营面积存量较大,不利于进行统一采购和管理,生产规模较小。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在我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可以将双层经营体制引入农业生产中,与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有机融合,符合国家的农业发展方针的需要,达到现代的管理水平。例如,在东北地区某农场,经过大量数据研究,制定出符合该地区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策略,实现智能化生产水稻。该农场的经营管理体制主要由农业分工体系和农业行政组织体系组成,给家庭农场提供全面的智慧服务,设置从事农业服务的种子供应站、气象监控站以及现代农机设备站等部门,实现对水稻种子集中育种和收割,减少了农机供应紧张的情况,对种植水稻的大棚进行精准控温,保证秧苗的质量。此外,由于用法治的手段解决家庭户主和雇佣员工之间的矛盾,减少了矛盾纠纷。

(二)强化农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农业活动是一项具有长期性高投入特点的生产活动,要想进行农业现代化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具有更高的管理意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等都会对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实施产生影响。作为基层管理者,一定要增强自己的经营观念,充分了解到农业现代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当地的农业监管部门也要做好自己的监管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达到对农业经济进行精细化和科学合理化管理的目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提高创新水平。身为底层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和上面的指示,让政策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农业现代化的管理起到指引作用。此外,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与基层的管理人员进行合作,从而提升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中指出,截至2022年6月,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监管能力已经得到全面提升,可实现食品安全追溯的产品达到24%,并实现农药产品100%可追溯,并实现全国共3882个污染断面监控,对农业生产地区实现资源全面监控。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三)加大现代农业建设科技投入

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有限的资源在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效分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造效益。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进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科技,对农业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强化,最终达到提高相关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督和指导,最终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强科技投入,主要从培养科技人才入手。农学专业的高校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缺少实践活动,学生容易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导致农业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将智慧农业纳入高校专业中,据统计,从业人数从2016-2018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边疆地区某院校的智慧农业专业培养方案中,将传统的理工学科与农学专业相融合,优化教学体系,并结合政府和当地产业的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对接,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新农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事业发展。除此之外,加强科技投入,还需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研究与开发。采用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强调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宣传和培养,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机新技术不断涌现,使传统的农机操作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农业机械中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能够使机械设备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轨道进行自动化生产,显著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比如某农机割草机,就可以实现麦秆的全自动装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手工收割麦秆所造成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全面提升麦秆收割工作的效率。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中国的各个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各异,从事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发挥当地的优势,采取适合当地实际的经营方式,对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当地的经济振兴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调整乡村产业结构,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产业结构以粮食生产和种植业为主,对深加工的投入不够,导致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较低。对于种植业而言,受气候影响较大,成熟的农产品若不及时运输售卖则会导致囤积,无法正常售卖,加之没有深加工设备,无法将成熟的果蔬进行加工成半成品,无法将产品价值最大化,限制了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所以,相关政府要对乡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乡村的产业结构进行最优的分配,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当地的农业特色。例如在青岛某生态田园农业综合体,政府首先明确该田园综合体的准确定位,以河流为基础,把农作物养殖、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构建出一条完善的生态链条,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也可以增加旅游业收益,树立起一个很好的品牌形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对农村地区而言,设计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链是提高农民收入最直接的办法,可以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进程,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首先强调了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政府要继续加强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应的信息服务网站,让农民对目前的农业的有关政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合理分配和使用农业资源,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大现代农业建设科技投入,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真正提高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2021(29):6-7.

[2]吉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管理协同发展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06):124-125.

[3]李天池,梁金池.助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N].黑龙江日报,2023-07-18(003).

[4]董立强.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西农经,2021(21):65-67.

[5]刘海艳.刍议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4):96-98.

[6]张玉龙.对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0):78-80.

[7]夏柱智.双层经营体制与中国农业现代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75-82.

[8]李万君,颜廷武.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23(08):45-52.

[9]申奥,唐滢.新农科背景下边疆农业高校智慧农业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以X农业大学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5):11-14.

[10]华新安.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3,54(10):68-70.

[11]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新画卷青岛莱西市大沽河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探索特色发展之路[J].新型城镇化,2023(07):75-76.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