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磊
摘要 结合农业现代化的相关观点,全面分析咸宁市农业建设现状,并且分析咸宁市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湖北咸宁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82-03
农业部门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农业生产效率是一个国家的其他产业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1]因此,不管是在原始阶段的人类社会,还是在如今的时代,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业现代化观点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改变,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农业得到现代先进的科技和优良的工业技术的支持和改造,并且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运营,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1.1 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调整效果明显
1.1.1 农作物播种面积概况。截至2014年底,咸宁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2.58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21.543万hm2,油料作物8.191万hm2,棉花作物3 060 hm2,苎麻4 530 hm2,茶园面积2.183万hm2(图1)。
1.1.2 历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概况。咸宁市历年的农林牧渔业1990—2005年按照1990年不受变价计算可以看出来(图2),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总量上来说是递增的。农业在1997年的总产值达到最高值20.92亿元,畜牧业虽然涨幅不大,但是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渔业的发展势头还比较快,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6.54亿元,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在2003年开始进入统计,也就是服务业的进入,可以说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从0.7亿元开始开始发展势头比较缓慢。但是从2005—2014年按可比计价来算发展一直是稳定增长,从2005年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142.5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物的多重性选择更多,也就造就了畜牧业的发展,从2005年以后咸宁市的畜牧业相对于2005 年以前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2014年年底达到最大值 71.52亿元,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相对稳定增长(图3)。
1.2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按照工业化的思路大力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6年咸宁市的工作报告中,咸宁市作为湖北省的东南部城市,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视,咸宁市农业总产值29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4∶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农业产业化板块基地24.4万hm2,省级龙头企业53家,咸宁砖茶销量占全国30%以上,咸安、嘉鱼、崇阳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1.3 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如图4所示,农村用电量从一开始的1978年最低2 926万kW·h,到2014年的45 840万kW·h,这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如图5所示,化肥的施用量也是保持快速递减的形势,但是农药化肥的施用量1992年的最高峰168 630 t到 2014年的124 773 t,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也越来越注重环保,绿色健康生活的意识日趋提升[1-3]。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农业机械总动力这一方面,从开始的1978年的逾338 552 kW到2014年的最大值逾1 898 700kW,这是现代化农业进步的标志,咸宁市在农业方面越来越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由于社会化服务机制逐渐完善,农业机械生产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农业机械产品品质校验也越来越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在针对农业机械化保障这一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总生产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图6)。
2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2.1.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尽管咸宁市在建设农村公路这一方面比较迅速,可是还是存在分配不太均匀的状况。在靠近县中心的位置都修了公路,并配备了相应的客运站,而偏远山区地带的公路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仍存在破损现象,也没有相关的客运站点,有些山区的农户要到城里还是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搭上客车,可见交通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得到更好解决[4-9]。
2.1.2 我国农业发展在融资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以应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由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也会严重制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些地区大面积施用有害化学肥料、采用效率低下的原始耕作方法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农业高科技没有得到全面普及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农业科技化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中国农业将进入新的徘徊时期,这是值得注意的。”[2]
2.2 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2.2.1 缺乏一个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至 2015年咸宁市农业方面的省级龙头企业只有53家,龙头企业数量与其他农业生产发达的城市相比而言偏少了一些。同时,本地的龙头企业从事精细加工及农产品的衍生品数量较少,农业产业的高科技技术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此外,龙头企业和农户、小型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匀,农户基本上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有多余的农产品会拿到市面上去销售,小型农业公司一般都是某地超市或者小型农贸市场的供应商,大型农头企业则主要结合农户和小型农业公司的特点形成“产—供—销”三者相结合的产业链,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但是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还是难免会形成价格竞争或者区域内垄断的情形,因此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2.2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管理力度不够。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无形的调控作用,我国政府在对农产管理过程中比较偏向于农产品价格方面的问题,对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重视,如缺乏比较健全的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农业方面的法律没有得到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相对落后,无法达到农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3 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2.3.1 农业生产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咸宁市农业生产者中拥有初中或者小学学历的占到80%以上。这表明农业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就造成了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教育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与现实状况严重不符。
2.3.2 农业生产者的年龄较大。拥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流向大城市,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甚至出现一部分土地抛荒,而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待学幼龄儿童,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经营土地的种植,这些农户因为年龄太大,接受新型技术的水平低,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有一定难度。
2.3.3 培训较为简单。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相对单一,成效不大。
2.4 农业科学技术落后
农技投入资本过少,地方政府在农业创新和农业发明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预算,只是单纯地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农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虽然每个省都有相对应的农业类大学,但其偏重于作物的品种改良和基因的研究 ,在机械和技术方面的科技公司还是偏少,不利于农业科技发展。
3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3.1 实现农业现化,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的配套使用。“我们的耕地面积少,平均七个半人一公顷土地。要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单靠机械化是不够的,还要精耕细作,加强农业科学研究。”[4]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好基础设施,包括修建道路、水利水电维护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咸宁市的农村公里建设计划基本按照到2015年“基本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公路、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班车”的规划目标来实行的。
3.2 加快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聚集产业群,形成规模效应
3.2.1 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咸宁特色茶产业集群。全市共有大小茶园2 800多个,其中注册企业有600多家;总面积约为2.68万hm2,其中采摘面积1.6万hm2。茶叶产量4.12万t,其中黑茶(砖茶)产量最高,有2.79万t,其次是绿茶,茶叶生产产值11.42亿元,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可以形成一条更好的茶产业链。二是发展农业合作社。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农业企业、农户、龙头企业通过重组、股份、联合的形式成立农业合作社。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合作社的抵抗市场风险企业比单独的龙头企业或者农户来说有更大的抗压力,在政策方面倾斜于农业合作社组织,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农业合作社,提高科技运用方面在农业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能力。“随着农业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提高,农业同相关产业部门相互结合,彼此依存益密切,从而出现了供产销或农工商等农业经营的一体化。”[8]
3.2.2 加大农业产业化管理力度。健全农业产业化保护法规,明确好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政府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应该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机械方面做出带头作用,放宽农业领域的门槛,加强标准,吸引外资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落户咸宁。在高新科技的带动下,以实现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化、水田水利、化肥农药投入使用的效率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农业劳动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凡有条件的农村基本上实现电气化;农作物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实现水利化。”[3]
3.3 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力度,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现代化相关知识的普及,改变农户的思想和观念,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并且分派一些农业科教点,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现代远程教育把先进的知识和最新市场动态传播出去,帮助农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化农业。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拓宽科技知识的传输渠道。国家和政府要在财政支出这一方面留出足够的预算。要依靠政府在广大的农村组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政校合作,定期组织农科类校园的学者专家下乡帮助一些文化水平较低、需要掌握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户,以此来帮助农户取得一个良好的丰收,提高农产品的生存率和质量要求。同时要鼓励和引进社会闲散资金和机构,帮助农村建立农业科技点,政府同时也要切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4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通过投资引入传统农业所不具备的新要素一知识、技术、资本。”[5]“中国也不能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搞市场化,中央政府必须调集充足财力保证全国性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统一负责和财政支持。”[6]政府要落实人才引进和项目引导计划,因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应稳定农业市场次序,引导良性市场竞争,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4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31-43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19.
[5]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4.
[6] 钱津.论二十一世纪的屮闽农业发展[J].经济纵横,2009(6):41.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8] 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01(1):13.
[9]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