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上海理工大学辛艳梅老师、缪煜清教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张中海教授开发了一种基于氧空位调控的抗污染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血清和尿液中甲胎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相关成果于2024年2月14日在线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
准确测定尿液中癌症标志物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肿瘤监测方法。然而,由于尿液中癌症标志物的浓度极低,传统方法很难实现其准确测量。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因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是实现超痕量癌症标志物检测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目前,尿液中非特异性生物分子的干扰是影响光电化学传感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癌症标志物的主要原因。因此,构建光电转化效率高和抗污性能优异的光电化学检测平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氧空位调控策略,构建了抗污染型光电化学适配体检测平台用于检测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研究人员首先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高生物相容性和高捕光性能的蜂窝状二氧化钛纳米管,接着通过F-刻蚀法引入一定浓度的氧空位。氧空位不仅产生缺陷能级,而且还可作为吸附位点(带正电荷)与C-PEG(带负电荷)连接,形成良好的防污层,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将该传感器用于测量人体的尿液样本,可成功区分出健康人以及早期和晚期肝癌患者,进一步证明了其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构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抗污染的光电化学传感平台提供了新思路。
(馨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