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发展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维度

2024-06-14 06:52涂雯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在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首先,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源禀赋利用的角度,论述了贵州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发展逻辑,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势的协同发展。其次,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从区域协同发展到区域共建共享的视角,提出了贵州绿色经济的实践路径,包括发展生态旅游、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建设绿色产业园区等策略。最后,本文分析了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价值维度,包括提升绿色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共赢、培养绿色生活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区域合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深入落实,为贵州和整个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区域协调;贵州绿色经济;区域经济;绿色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本文索引:涂雯.<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14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4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面临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挑战。贵州绿色经济的转型意味着通过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这种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既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又符合当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从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出发,贵州绿色经济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统一。

1 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发展逻辑

1.1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源禀赋利用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贵州可以逐步淘汰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提升经济结构的绿色化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为实现绿色经济奠定基础。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力资源、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推动产业向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贵州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引导和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如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生态农业等,不仅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还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科技创新引领,将绿色技术和创新应用于产业中,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实现经济增长和环保的双赢。同时,培养适应新型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资源的科学利用是推动贵州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充分发挥资源禀赋,贵州可以实现从传统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绿色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是绿色经济建设的战略性起点。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源禀赋利用,贵州由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可以为绿色经济提供清洁的生产环境和可持续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企业改变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模式,鼓励转向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方向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宣传和普及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这有助于形成绿色消费的市场需求,推动企业提供更加环保的产品。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促使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既提升了产业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塑造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和认同,推动社会形成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构建生态文明奠定文化基础。设立并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政府治理、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生态环境保护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绿色创新和创业的机会。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和提供绿色服务,创业者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关系突显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构建绿色经济方方面面的关键作用,不仅仅是单一的环保行为,更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引擎。

1.3 从区域协同发展到区域共建共享

贵州加强区域内不同地区、城市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效连接,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的协同机制,促进各地区资源、产业、科技等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协同发展。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建设绿色产业园区,为绿色企业提供集聚和协同发展的平台,有助于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集群,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形成紧密的区域合作网络,加强区域之间的互信互助,有助于推动共同的绿色发展目标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促使不同地区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确保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补,可以最大化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区域共建共享也涉及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跨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确保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协同建立共同的环保标准和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区形成一致的环保法规,提升整个区域的环保水平,减少跨区域环境问题。从区域协同发展到区域共建共享,贵州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的合力,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产业合作,提高区域绿色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增长。

2 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实践路径

2.1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创新环境保护技术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提升对环保技术的需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保护自然环境,创新环保技术将成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入创新的环保技术可以降低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用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有助于在旅游活动中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生态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环保技术的引入将提升生态旅游的品质。通过智能化环境监测、清洁能源应用等,改善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生态旅游。通过创新环保技术,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升级。投入绿色科技,使得旅游业更加环保、智能化,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生态旅游与环保技术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旅游业需求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创新,而环保技术的应用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实现了产业间的互相促进。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收入,还为贵州提供了应用环保技术的契机。通过在旅游区域推广和应用环保技术,如智能监测系统、低碳交通工具等,提升旅游业的环保水平。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贵州可以引入环保技术,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基础设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需要对旅游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借助环保技术,可以进行生态评估、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最小损害。贵州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与创新环保技术,可以在旅游业的基础上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的升级,同时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2 建设绿色产业园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建设绿色产业园区是推动贵州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化的关键一环。通过规划和建设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产业园区,可以引导企业朝着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实现绿色产业的集聚。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提供了集聚效应,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手段,促使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绿色化转型,包括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创新。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促进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企业在同一园区内可以形成紧密的产业协同,共享绿色技术、资源和市场,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资源利用。在绿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贵州可以充分应用环保技术,建设环保设施、推动低碳交通、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园区管理等,以提升园区整体的环保水平。

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旨在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引入社会资本、社会技术力量,促使各方共同参与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建设绿色产业园区,不仅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能引入更多社会参与,推动绿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产业园区的建设有望成为整个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平台。政府在建设绿色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政策和市场机制激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提供税收优惠、土地政策、技术支持等,以推动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贵州可以借助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的绿色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绿色经济的实现。

2.3 加大清洁能源投入,推动科技绿色融合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基础。通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能源结构向更清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与绿色经济的核心目标实现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相一致,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清洁能源的投入促进了相关绿色产业的升级。从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到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绿色能源,还刺激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贵州的区域经济活力。绿色经济与清洁能源的结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推动科技绿色融合注重绿色技术的创新。通过投资研发,鼓励科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包括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提高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精准监测和管理。科技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打造智能化城市、工业园区和交通系统,提升基础设施的绿色水平,实现资源的智能调配和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制造向绿色化转型,倡导绿色制造理念。应用工业4.0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测和管理。推动科技绿色融合,贵州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3 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价值维度

3.1 提升绿色生态效益,改善社会就业结构

发展绿色经济,贵州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效益的提升。推动绿色产业、清洁能源等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的退化,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为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打下基础。绿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推动可持续林业、生态旅游等项目,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从而提升生态效益。绿色经济的实践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轻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助于净化空气、水源,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绿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包括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环境科技等领域。培育绿色产业链,鼓励创新和创业,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绿色就业机会,改善社会就业结构。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农产品质量,还能推动农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绿色经济的兴起将促使社会就业结构向更为高端、技术密集的方向升级。培养和引进环保、生态学、清洁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劳动力向绿色产业转移,有助于提升整体社会就业结构水平。

发展绿色产业链涉及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为社会创造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就业机会。培育绿色产业链,既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又推动了社会就业结构的升级。提升绿色生态效益需要依赖于环保科技创新。投入环保科技领域,培育高端技术人才,既推动了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技能、高薪酬的就业机会,又有助于社会就业结构的提升。 发展生态旅游是提升绿色生态效益的一种途径,不仅为本地区域创造了服务业就业机会,如导游、酒店服务等,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提高了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提升绿色生态效益,需要有一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为了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环境科学、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实现社会就业结构的优化。

3.2 推动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区域协调共赢

推动绿色产品消费需要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更加关注产品的环保、可持续等方面特征。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公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推动绿色产品在市场中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建设完善的绿色产品供应链是推动绿色产品消费的关键,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到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产品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绿色经济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选择。制定政策支持措施,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可以激励企业推出更多绿色产品。同时,建立市场导向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对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行认证,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绿色产品信息,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任感。

促进区域协调共赢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推动跨行业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通过对生态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使资源丰富的区域能够为生态环境负担较重的区域提供支持,实现生态效益的共享。共享创新成果,推动科技、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促进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共同投资绿色基础设施,如清洁能源设施、智能交通系统等,实现区域内绿色发展的协同,提升整个区域的环保水平,共同享受环境效益。 加强区域内文化交流,增进区域内居民的认同感。通过文化合作,推动绿色文化的传播,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有助于促进区域内企业、居民对于绿色经济的共同责任心。实现区域协调共赢需要政策协同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通过联防联控,制定统一的绿色经济政策,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提升整个区域的环保和绿色发展水平。

推动绿色产品消费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的需求。通过引导市场需求向绿色产品倾斜,可以激发企业提供更多绿色产品,推动生产企业朝着环保方向调整,从而实现市场需求与生产的协调。 推动绿色产品消费需要构建完整的绿色产业链,从而形成全方位的绿色经济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包装到销售等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为区域内各个环节提供协同发展的机会。推动绿色产品消费需要进行消费者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意识。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将带动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区域内企业转向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3.3 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将推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励企业投入绿色创新和技术研发,培育新兴的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绿色生活方式通常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绿色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生态成本,包括资源利用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法规压力下。绿色生活方式的培养需要涉及科技创新、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知识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含量,为贵州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绿色生活方式的区域将形成更好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将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健康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提升环境质量将鼓励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推动环保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培育绿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高环境质量减少了环境外部成本,如医疗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负担,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区域良好的环境质量将提升该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培育环保文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对环境友好行为进行经济激励,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体系。

通过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居民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投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居民共同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社会共识和广泛的环保合力,共同致力于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更加注重环保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环保举措将有助于减少工业排放,改善区域的空气和水质。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将促使对绿色科技和环保创新的需求增加,促进环保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而提升整体区域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黄焱昆.贵州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措施研究[J].中国水运,2023 (3):51-53.

张涛.贵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12-19(2).

程焕.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N].人民日报,2022-12-05(8).

盖敏燕.贵州绿色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206-207.

谌晗.绿色制造描绘高质量发展鲜亮底色[N].贵州日报,2023-11-14(6).

杨唯.白云:绿色经济释放发展动能[N].贵州日报,2023-11-09(9).

丁明雪,庭静,商昌斌.贵阳贵安:壮大绿色经济 做强“绿色引擎”[N].贵阳日报,2023-10-12(1).

张健辉.守青山护绿水 助力绿色经济发展[N].贵州政协报, 2023-02-24(1).

许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3(1):184-185+190.

冉津铭,黄海燕. 贵州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耦合协调关系: 基于西南地区的比较分析[J].统计与管理,2022,37(7):80-87.

申云帆.贵州绿色经济快速增长[N]. 贵州日报,2022-06-13(1).

渠丽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运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16):107-109.

陈以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5):6.

高鑫.资源环境约束下贵州经济绿色转型路径研究[D].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2019.

寇杰.云南绿色水电能源产业发展的出路与探索[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316.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