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2016-10-17 05:27张瀚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张瀚月

摘 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是促进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可否认,但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众多有关贸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需要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困难与挑战,政府和国内的企业都需要在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质量密不可分,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是否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备受瞩目。我们需要通过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对外贸易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有效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这也将直接关系到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条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

1、进口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投资品的进口能够直接促进国内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当国家获得了必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之后,就可以扩大国内的工业生产规模,增加就业,进而提高国民收入。第二,进口可以改进国内生产方法,对本国的生产起到“示范”效应,从而加速本国对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进口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并进一步带动这些国家内部的自主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三,国际贸易中激烈的竞争会形成一种强烈的传递效应,迫使低效率的落后企业退出市场,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规模,通过国际经济活动逐步吸取国外的科学管理经营方式,逐渐将国外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率体制、管理手段和技术引进到本国,从而优化本国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2、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包括五方面:第一,出口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可以带动本国经济收入的增加,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投资便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出口的不断发展可以帮助改善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其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加强出口部门与其他产业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出口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对本国的基本生产要素、中间产品、服务等的相关需求,因此,出口会带动相关要素和产品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不同地区相关要素和部门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第四,出口的扩大,有助于外资的流入,解决国内市场投资不足的问题,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流入国内。第五,出口和市场的扩大,可以使创新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激励本国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

1、较为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以出口为例,若国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出口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资源配置过度偏向于出口部门,从而增大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差距,使出口增长的推动作用收到限制,以至于出口的增长无法带动经济的增长,进而影响出口的进一步增加。

2、较为健全的市场机制。以进口为例,若缺乏生产要素市场,由进口带来的资源流动以及在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配置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对于出口来说,若缺乏全国统一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出口部门扩张的影响将难以传递到其他产业部门和地区,以至于只有出口的增加而没有整个经济增长。

3、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追求利益的精神。如果企业缺乏追求利益的精神,那么当存在进口竞争压力时,企业也不会努力谋求经营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即使企业在过去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进行过有关技术和设备的进口,那么企业也不会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企业也不会因为出口引起的市场扩大而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由出口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得不到最有效的利用,以至于不能够实现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4、出口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出口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越密切、越广泛、越深入,出口对本国的经济刺激就会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如果出口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程度较低,即使出口形成了潜在的动力,但由于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则会造成传递过程的中断,从而无法实现经济的增长。

三、生态理念下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一)环境治理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在污染最严重时期,环保投入占GNP比例达1%-2%,1972年美国环保突入占GNP的0.9%,日本占0.8%,德国占0.8%。①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相对较强,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和需求量较大,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比发展中国家强,在政府的扶持和公众的环保意识的作用下,发达国家基本将环境污染问题控制与可控范围内。而我国资源的大量开采,环境容量日益紧缩,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技术性问题的存在,使我国政府难以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因开发和进口改善环境的设备和技术而增加的费用也将提高产品生产的成本,使得多数出口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下降。

(二)我国环境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我国出口商品大多得益于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占据的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环境成本相对较高。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较强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研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的负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利用的不充分,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

(三)对外贸易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由于我国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初级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在我国的出口中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煤炭、焦炭、钢铁、电解铝、石油冶炼等行业的初级制成品是我国的优势出口产品,而相关行业都是具有高能耗、重度污染等特点的行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上述资源的开发和出口的增加,势必加大煤炭等能源物资的消耗,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区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再加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贸易发展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会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强。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仅会使我国此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增加,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工业污染。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产业在发达国家由于污染环境而被限制或禁止时,跨国公司便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便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由于我国缺乏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之我国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很容易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国外产业的转移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就我国而言,工业污染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经多年治理,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四、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的领域,目前已经拓展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的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一)政府需采取的措施

1、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在对外贸易与环境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加大环境立法力度,使其既包括实体立法,也包含程序方面的立法。特别要加强与国际条约的协调程度,适时调整我国国内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发展的有效保护措施。

2、适当调整外贸政策,优化贸易结构。为促进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我国应进一步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规模的扩张,加大政府对绿色环保产业贸易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环保绿色、低能耗的产业商品的贸易活动。根据差别性的关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引导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密度的环境友好型商品转型;进口方面,引导企业扩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的进口,以替代国内对此类商品的生产,减轻国内环境污染的压力。

3、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外贸易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也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使自然环境得到维护的,就需要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打破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和推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同时也意味着在未来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应追求协调生态环境的适度增长,而非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寻求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二)企业需采取的措施

1、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经营观念。企业环保意识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忽视,造成环境污染的恶化。作为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应该认识到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重要性,环境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环境保护备受瞩目的今天,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因为节约治污成本而丧失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此外,对企业提出较高的环保要求也是企业长足发展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更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将绿色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中,依法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2、强化技术革新,培育自主品牌。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首先要做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想要不减少企业的生产量,则需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改善经营管理的理念,使用节能和环保型的材料和生产线,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从根本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的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引进高效的环保设施,同时也要重视可循环利用的污染物,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结论与展望

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但环境的恶化也不能完全归咎与对外贸易,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很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而出现的,而非仅仅源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环保事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等发展条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不断加强环保理念会给绿色产品带来巨大的外贸机会。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二者的协调作用,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① 梁冬婷.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9:13-14.

参考文献:

[1] 卞世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8,06:1-2.

[2] 王耀中,欧阳海泉,陈羽.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及其启示[J].求索,2003,02:14-17.

[3] 樊明太.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财贸经济,2000,08:60-63.

[4] 刘海云,李兀.论正确处理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6:85-89.

[5] 戴明辉.从贸易生态化视角看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变迁:一个PSR模型的量化评估[J].国际贸易问题,2015,01:132-144.

[6] 张彩兰.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9:6-7.

[7] 李凯杰,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07:53-61.

[8] 袁永友,刘建明.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4,01:32-36.

[9] 夏东.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7,17:2-4.

[10] 蒲艳萍,王玲.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国际贸易问题,2007,07:77-82+88.

[11] 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01:12-15.

[12] 梁冬婷.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9:13-14.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