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民 许雅洁 杨欣
摘 要:从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过程出发,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为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抓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构建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先进性培养。通过实验的方法,在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示范。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建设;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量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2 — 0029 — 05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得好不好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达成的重要依据[3]。朱爱胜[4]提出新时代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突出“导”,强调价值引导的重要性。郑洋[5]指出,高校党建应该注重价值引领,突出政治性。长期以来,党员发展都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在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庞大,党员发展数量不断攀升[6][7]。然而,目前高校在发展党员时,对于“成熟”的衡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怎样更好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使得“成熟”更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且符合党性,是高校党支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量化考核,希望可以强化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引导、考察教育作用。
一、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的含义及意义
(一)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的含义
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应参照党员发展要求,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重点考察指标,并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根据个体在各方面现实表现赋值,累计相加并积分,以积分为参考实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量化考核评价。
(二)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的意义
1.缓解党员发展中程序和数量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发展程序层面,与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要求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时间矛盾,二是人力矛盾[8]。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要求,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才能递交入党申请书,而未来三个月即将离开学校的也不能发展,以上两点决定了高校本科生党员吸收主要集中在学生入学后的第四至第七个学期,也就是吸收党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两个年级,除去中间的几个假期,发展的窗口期实际上仅有4个学期。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一般对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和材料归档,时间紧、任务重,对党支部来说具有很大挑战。在人力上,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一般由党建组织员、辅导员、党员班主任组成,学生中的正式党员要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或大四才会出现,数量不多,且刚转正的党员在党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考察,为了保证党员发展的连续性,一般也不会将其安排作为培养联系人或入党介绍人。按照全国平均8.8%左右的毕业生党员比例来看,每个培养联系人要发展17名学生党员[8]。而入党培养联系人一般继续担任入党介绍人,也就是说每位入党介绍人需完成20余名党员发展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发挥足够的培养考察作用。因此,通过建立一套量化考核体系,用制度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有利于缓解时间和人力上的矛盾。
2.提升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全面性
传统的培养考察通常是以党小组、培养联系人、所在班级同学的日常观察意见作为参考,主观性、片面性较强,对照党员标准界限模糊,确定发展对象过程难免存在不规范现象。高校党员发展一般都会按计划发展,在按照指标数量分阶段发展党员时,上述方法可操作性较弱。量化考核将培养考察的内容进行量化,用数据将宽泛模糊的考察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降低了人为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有利于提升党员发展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同时,可以根据量化考核的结果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情况进行分析,将一些暂时不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的入党积极分子清理出去,凈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始终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发现一些入党积极分子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利于强化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一)量化考核指标的选择
近年来,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体系指标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张磊[7]总结出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五个“着力”,即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强化思想引领、着力培养责任意识,着力提升品德修养。王正坤、庞翠[1]提出引入“KPI”管理理念,将“政治表现、理论学习、专业水平、工作实践、明德守纪”五项作为关键参数,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管理机制。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9]实施大学生党员精细化管理,从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素质、工作实践、定期汇报情况等三个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彭杰、王建东[6]提出可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学业能力、遵纪守法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作为考核党员的一级指标,通过设置二级指标观测点开展党员的定量考核。汪茜[10]从思想觉悟提升度、支部活动投入度、社会工作贡献度、校园活动参与度、院校志愿服务度,五个维度考核入党积极分子,从而提高党员发展工作效率。学者们对于指标选择各持观点,对定量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操作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实施后效果也没有相关论证。笔者通过查阅《党章》等其他党内规范性文件发现,量化考核的指标确定是有章可循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1)规定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规定发展党员要强化发展质量,强调要在确保政治合格的同时,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可以看出,政治性是首要前提,同时综合素质上应该要体现足够的先进性,这和《党章》总纲中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所体现的政治性、先进性完全契和。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表现、社会实践能力表现作为一级指标,根据需要再细分出相应的二级指标。
(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设置了13个二级指标,考核满分为100分,这些观测指标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基础评分指标、加分指标、扣分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在实际操作中,由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填写一次《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表》,得到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分数。
1.思想政治表现
(1)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是否纯洁,意志是否坚定,思想品德是否优秀,能否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主要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并顺利结业。
(2)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是否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提交思想汇报,并按要求完成入党过程中应填写的所有材料。
(3)党支部为每名入党积极分子指派了2名正式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应每季度至少1次主动找培养联系人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请培养联系人审阅思想汇报,并及时上交《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情况登记表回执单》,考核小组将对谈话情况进行考核。
(4)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通知以考核小组成员发布的为准。考核小组将对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5)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集体活动,活动通知以考核小组成员发布的为准。考核小组将对入党积极分子参与集体活动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6)鼓励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开展学习,以线上平台后台统计数据为依据,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线上学习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2.学习成绩表现
(1)对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学分加权平均分的考核,由考核小组根据每学期教务系统中的数据下发加分依据,入党积极分子如有疑问应在规定时间内反馈。
(2)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取得各级、各类奖学金的情况,由考核小组每学期初整理加分依据并下发核对稿,入党积极分子如有疑问应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并对错加、漏加的项目及时提供证明材料。
(3)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取得各级、各类技能证书的情况,由入党积极分子提供证明材料(粘贴在自评表中,扫描件、照片均可),没有证明材料的不予加分,不在考核学期内取得的证书不予加分。
3.社会实践能力表现
(1)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校、院两级学生干部的工作成效及履职尽责情况。
(2)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受到院级以上团内荣誉表彰的情况,由考核小组每学期初整理加分依据并下发核对稿,入党积极分子如有疑问应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并对错加、漏加的项目及时提供证明材料。
(3)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在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在校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的情况。在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由入党积极分子提供证明材料(粘贴在自评表中,扫描件、照片均可),没有证明材料的不予加分,不在考核学期内取得的证书不予加分;在校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的情况由考核小组每学期初整理加分依据并下发核对稿,入党积极分子如有疑问应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并对错加、漏加的项目及时提供证明材料。
4.扣分或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资格的情况
(1)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未能结业,应重新参加下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如参加第2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仍未能结业,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2)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欠佳,受到院内通报批评2次及以上,在所得基础分上扣10分;因寝室不文明行为受到校级通报批评1次,在所得基础分上扣20分,受到校级通报批评2次及以上,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资格;除寝室不文明问题外受到校级以上违规违纪通报或处分的(以下发文件为准),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3)考核学期学分加权平均分≤70分,在所得基础分上扣10分;学分积欠(补考后仍不合格)≤5分的在所得基础分上扣20分;学分积欠(补考后仍不合格)>5分的,由黨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4)不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填写量化考核自评表,或个人业绩材料弄虚作假,在所得基础分上扣10分。
(5)不按时提交思想汇报或不按时上交入党期间所需材料的,出现1次在所得基础分上扣10分,2次及以上的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6)不主动找培养联系人汇报思想表现,不能按时上交《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情况登记表》回执单,出现1次在所得基础分上扣10分,2次及以上的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7)连续两个学期量化考核排名在本专业同年级积极分子中处于倒数30%范围内的,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8)其他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后,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三)以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为例
为了验证此套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体系的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某年级2019年上下半年两批入党积极分子四个学期跟踪考察情况为例,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对30名入党积极分子实施了此套方案,实验结果如表1,表中用序号代替了具体的人名。
从量化考核结果来看,随着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大部分学生(序号1、3、5~12、15、18~21、23、25~27、29、30)自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考核的结果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量化考核对入党积极分子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能够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少部分学生(序号2、4、13、16、17、24)存在量化考核结果上下波动的情况,说明有部分学生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对自己存在时而松懈时而严格的情况,这部分学生需要更长的考察期甚至清理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极少部分学生(序号14、22、28)量化考核结果一直处于较低值,甚至有出现负值的,说明也存在极少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思想懈怠,针对这部分学生应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并清理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生自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每学期的综合表现,掌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整体状况,并结合当年党员发展计划对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综合表现不符合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学生,在经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后,可清理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实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调整,始终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
三、积分制量化考核的思考
1.有利于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管理
起到思想政治工作抓手作用,考核体系的二级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定期更新完善,可将一些新政策新规定纳入考核。而学生群体当中出现的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也可通过设置二级指标来加以引导,这既体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示范作用,又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导向性,能够很好地发挥抓手作用,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中。
2.有利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意识
高校学生直接参与政治的方式较少,但是党员发展强调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这要求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应该突出政治性,注重培养其政治意识。通过将一些涉及政治的小事件,诸如是否积极参加院校两级组织的活动、是否认真使用学习强国APP学习等作为量化考核指标观测点,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参与政治,营造讲政治氛围,达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政治意识的效果。
3.有利于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
专业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两大方面,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传统的量化考核方式需要通过填表的方式进行,需要考核小组定期收集学生的各项数据,考核过程相对繁琐,可以将此套考核体系结合互联网模式,作为智慧党建框架下的模块,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登录个人账户填写申报考核表,再由考核小组线上审核,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形成电子存档。
如前所述,從实验的情况来看,对入党积极分子实施量化考核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整体质量,量化考核也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抓手。但是,本文中的量化考核结果学生分数普遍偏低,跟积分制的定义还有所差距,考核系统的积分规则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量化考核指标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调研。
〔参 考 文 献〕
[1]王正坤,庞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积分制管理探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45-47.
[2]孙毓蔓.以“微党课”为载体加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05):140-144.
[3]尚冰聪,周丽杰,张贝.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培养教育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1(12):74-75.
[4]朱爱胜.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27-28.
[5]郑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05):147-152.
[6]彭杰,王建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42-43+77.
[7]张磊.关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着力点的思考[J].理论视野,2020(06):78-82.
[8]周琳,王振宏.基于统计数据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82-89.
[9]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员精细化培养方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2.
[10]汪茜,张香港.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考核体系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24-26.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