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庆 黄立鹏
摘 要:音乐艺术极具生命力,它蕴含着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彰显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音乐课程的特征和生活化教学的多重价值,决定了从生活化视角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即教育”理念,立足现实生活开展音乐教学。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生活元素;音乐魅力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和情感上的熏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即教学过程要发挥生活的教育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联结起来,让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促进生活化课堂的全面构建。显然,立足生活开展教学符合音乐课程的特征,同时契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让生活化教学有效落实,教师要广泛挖掘有意义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其真切感知音乐、体会生活,从而发展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体现
1. 体现音乐课程特征
音乐创作的源头是生活,每个音乐作品中都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创作者立足生活进行艺术实践,最终把现实生活以听觉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让人们从音乐视角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得良好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由此可见,音乐课程具有生活性、人文性、审美性等特点。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也是对音乐课程特征的体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融入多样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对音乐形成具体认识,学会联系生活演唱、欣赏、创编音乐,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符合音乐课程的育人要求。
2. 提高音乐教学成效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具有启蒙性。课程内容相对基础,旨在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其萌发音乐意识,激发音乐兴趣。但是,音乐课程整体上仍然是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而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音乐的抽象性,引领学生具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同时,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把课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合理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优化音乐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思想、情感和认知方面受到启迪,充分体现音乐的启蒙作用。
3. 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而开展音乐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讲,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全身心参与音乐实践,从中唤醒积极情绪,直观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获得美感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审美素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去传递生活之美和个人情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 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
(1)融入生活元素。
生活化情境可以为学生深入参与和体验音乐学习活动搭建载体,促进音乐课程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生活中包含形形色色的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元素架起了现实生活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主要资源。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需要,广泛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为创设生活化情境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可以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出发,发现、搜集和整理有价值的生活元素,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生动地呈现音乐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乐理知识,体会音乐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简谱)》(以下统称“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清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对话,调动其生活经验。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清晨做的事情,教师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清晨做的事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其次,延伸对话,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清晨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绘声绘色地描述清晨之景。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调动,其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迅速活跃了课堂氛围。最后,教师因势利导,顺利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与歌曲描绘的情境结合起来,入情入境地感受歌曲描绘的美好景色,体会作者借助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2)应用信息技术。
生活化教学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范畴,要求教师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整合有效资源为生活化教学服务,使生活化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教学活动更加科学、高效,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其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创设视听情境,以生动且立体的方式呈现生活化情境,把生活元素置于音乐课堂上,拉近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助力生活化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直观的画面凝聚音乐知识和生活元素,巧妙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音乐内容,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有关家乡的图片,并以“家乡风光”为主题制作微视频。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对画面产生熟悉感,从“主人翁”的视角欣赏自己的家乡,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家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家乡”氛围。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多媒体同步呈现“青山、白云、梯田”等图片,把歌曲中描绘的“家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走进音乐,对比自己家乡的风光与作者家乡的风光,初步体验音乐情绪,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3)引入流行音乐。
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并不局限于音乐课堂,他们在生活中同样有很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尤其是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补充教材内容的空白,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融入音乐课堂,创设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地参与课堂学习。流行音乐融入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做好前期的筛选工作,所选流行音乐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又要具有正向教育意义,让学生熟悉音乐内容的同时,理解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教育意义。如此,不仅拓展了音乐教学路径,还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自由、高效。例如,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飞越彩虹》这首歌曲的主题与“梦想”相关,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引领,张开梦想的翅膀,勇敢追逐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化视角拓展教学资源,选取《隐形的翅膀》这一贴合主题的流行音乐,并在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向学生讲述隐藏在这首歌曲背后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了解那个失去双臂却依然自强不息的女孩,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学唱这首歌曲,用心感受每一句歌词所蕴含的深意,感受自己所拥有的“隐形的翅膀”。如此,学生对歌曲主题形成了更准确的理解,而音乐的育人价值也更加突出。
2. 优化教学方式,增强生活化体验
(1)设计音乐游戏。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音乐教学的首要关注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乐于参与音乐学习活动,进而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与提升。音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承载音乐知识,可以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演唱、欣赏、律动、编创等学习目标。教师需要从生活化视角设计音乐游戏,把生活元素融入音乐游戏中,转变学生的常规认知形态,使其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参与游戏,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音乐游戏要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包含自然、生活中的音樂元素,利用趣味化的游戏带给学生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让生活元素潜移默化地发挥教学作用。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生日快乐变奏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音乐游戏,让学生根据生日聚会的情境自主设计几个动作,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随机确定表演的学生。表演者要跟随这首歌曲的旋律展示自己编创的动作,并说明动作设计的含义,表演结束后扮演“击鼓者”,确定下一位表演者。如此,现实生活情景反映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学生以律动的方式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游戏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在兴趣支撑下完成律动活动。
(2)开展合作学习。
在生活化教学中,以多向互动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话题讨论和生活实践,从而对音乐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生活与音乐的联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合作学习活动,并把自身情感迁移到音乐实践中。为此,教师要生活化设计合作学习主题,注意融入适宜的生活元素,为学生探索、体验和创造提供空间,使得学生之间的生活经验相互渗透,音乐认知共同提升。另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作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者,需要注意互动交流的生活化,确保音乐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增强音乐课堂上的生活气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五彩缤纷的大地》这首歌曲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祖国大地相关的资料,既可以整理有关衣食住行、大好山河的照片,又可以采访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从中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祖国大地五彩缤纷的特征。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图谱感受歌曲各部分的旋律、音色、节奏、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合作探讨美丽、神奇的祖国大地,使之与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此,将现实生活与音乐教学主题衔接起来,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完成学习活动,体会作者赞扬祖国大地的美好情感,拓展个人认知的同时,也增进了对音乐的理解。
(3)组织角色扮演。
小学生的表现欲旺盛,他们乐于以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音乐认知。基于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音乐内容进行编创和表演,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锻炼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和体验,教师可以把音乐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情境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视角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指引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探索和体会不同角色的活动和情感,从中学习或运用音乐知识,体会音乐的生活性和艺术性。此过程极具戏剧性和趣味性,可以渲染音乐课堂的生活氛围,让学生调动身体感官,增强情感体验,自觉接受音乐知识,升华个人内在情感,增强音乐教学实效。例如,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魔法故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故事背景,再组织学生聆听歌曲,在课堂上营造神秘的氛围。随后,组织学生联系看过的动画片和童话故事,想象魔法师的动作和一支被施了魔法的扫帚的样子,以歌曲为背景展开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魔法师”“魔法师的弟子”“扫帚”等不同角色,生动演绎魔法师念咒语的样子和扫帚干活的样子,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具象化、生活化。这种表演方式建立在真实的生活经验和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创造力,充分感受交响音乐的魅力。
(4)宣传音乐文化。
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艺术文化自主宣传活动,鼓励学生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弘扬经典音乐文化,提高其文化传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京腔京韵”相关京剧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校园宣传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学生需要先组成宣传小组,选择一段京剧片段,运用适合的途径进行文化宣传。有的小组选择了《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在宣传过程中,此组学生利用音乐视频展示了《沙家浜》京剧剧情及背景故事,让其他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抗日英雄事迹,同时感受了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总之,音乐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立足生活的音乐才有生命、有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活即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将生活元素与音乐内容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重视学生的生活化体验,使其通过生活增强音乐感知,通过音乐丰富生活认知,让小学音乐教学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梁素梅. 挖掘生活元素 灵动音乐课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J]. 名师在线,2022(29):80-82.
[2]骆明星. 小学音乐课堂如何展开生活化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