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新对策

2024-06-12 06:42冉秀娟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单元设计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愈发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需求被忽视等问题仍待解决。教师必须勇于创新,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系统地传授生物概念。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可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新对策

作者简介:冉秀娟(1967—),女,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第四中学。

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高效学习、提高学习专注力的学习环境。通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师生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求知欲被有效激发的学生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种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生物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效果优化。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作用

“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首次提出,此后便迅速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学生需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打破了唯成绩论的桎梏,转而重视学生全面且均衡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倡导因材施教,通过精细划分学生素质板块,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薄弱之处,从而实现个性化、全方位的教育目标。这一创新理念展现了教育前瞻性,彰显了对学生深层次发展的重视与关怀,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材的关键所在。

二、教材单元的特点及单元设计的意义

(一)教材单元的特点

人教版生物教材在内容布局上极具系统性与层次性。例如,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开篇即从宏观角度引入生物圈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紧接着,巧妙地转向微观层面,深入剖析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功能与联系。特别是第二单元,既突出了植物细胞结构的独特性,又揭示了动植物细胞在活动方式上的共通之处。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编排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逻辑,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起对生物世界多维度、深层次的理解。生物教材各章节间过渡自然,逻辑严密,能够保证知识传授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为教师提供了坚实的教学支撑[1]。

(二)单元设计的意义

学科设计的核心在于深深植根于学科育人价值,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旅程中逐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的品格能力。核心素养是融合知识、能力、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的综合概念,它不是学生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实践逐渐培养且积累起来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单纯的知识积累并不等同于素养提升,这一认识要求教师重新思考传统教学模式。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已转向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趋勢,即从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关注。

这一转变鼓励教师从更宽广的时间维度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更深的认知层次挖掘教学的潜在价值,从更具创新性的角度评价教学成果。为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必须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积极推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中知识点零散、缺乏联系的困境,转为对学科教学进行长期、系统、全面的规划,通过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为学生提供更加连贯、深入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持续培养与引导中稳步提升。在完善生物课程教学规划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并提前进行整体性的单元教学设计非常重要[2]。

三、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业发展造成阻碍。其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难以将生物知识有效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其三,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备和辅导资料不足,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新路径

(一)做好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单元教学的基石,涉及对教材内容、课程资源及学生学情的细致分析与综合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追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要深入挖掘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准确提炼核心概念,并探寻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其能有机融入整体教学框架中。这种设计理念对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至关重要,有利于教师精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策略选择空间。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认知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3]。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例,单元整体设计可以围绕绿色植物的五大核心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展开。对于光合作用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以及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全面认识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理解光合作用与其他生命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呼吸作用的教学,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生物实验,让学生见证植物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产生,深化其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对于吸收作用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实例,如校园内的树木、家中的盆栽,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植物如何通过吸收作用获取必需的水分与养分。对于较为抽象的蒸腾作用与运输作用,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实验平台,为学生呈现直观、动态的学习材料,进行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以及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机制。

在这样的单元整体设计下,学生将对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框架,理解植物不同器官功能间的关系,从而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解释和解决一些与植物相关的问题。总而言之,做好单元整体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

初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生物知识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挑战,为克服这一困难,教师需要采用更为直观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4]。

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探究。例如,教师可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调查并记录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如眼型、发色等,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构建对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初步认知,在分析家庭成员遗传特征过程中深化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组织开展实地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生物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教学策略,以推动生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明确单元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以单元教学为基石,深入挖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明确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

以“了解生物圈”单元教学为例,部分初中生对食物链的理解停留在“吃与被吃”的表层关系上,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结构与功能,引出食物网、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知識点,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态现象入手,如“狼吃羊,羊吃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将动物按食性分类,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结合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食物链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5]。此外,单元教学还应注重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如将“生物防治”与食物链的知识相结合,介绍如何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将知识内容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工具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确定单元教学评价目标

在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任务时,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应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精准实施评价。以“人体的呼吸”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后,应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其生理机制,包括呼吸运动如何引导外界气体进入肺部、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过程的关系,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等关键细节。确定了教学重点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基于此制定相应评价目标,目标应涵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等方面。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评价应更加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评价的转变,从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与表现的全面关注。例如,某位学生在单元课后测试中出现失误导致成绩不佳时,教师不应仅凭这一次成绩就对该生做出片面评价。如果在日常观察中发现该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扎实,教师应与学生沟通了解实际情况。若存在突发事件影响考试发挥,教师应给予学生正面鼓励与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自信心,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评价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及发展。

结语

核心素养培养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至关重要,它聚焦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为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必须深刻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并紧密结合单元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全面的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创新,确保教育内容跟上时代步伐,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何丰.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方法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5-6.

[2]林溢琦.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探究:以“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27):122-124.

[3]苏志月.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2):119-120.

[4]马建,王云霞.中学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及基本操作[J].中学生物教学,2020(15):26-27.

[5]王海铭.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8.

猜你喜欢
单元设计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科教学特质的把握
基于FPGA与ARM的智能合并单元设计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