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2024-06-12 06:42何璇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教师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打破学科边界,将其他学科知识与地理知识交叉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思维,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简要分析了学科融合对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两个学科角度讨论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实践。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何璇(200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地理的课程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初中地理的课程内容与众多学科之间有着紧密联系[1],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科融合对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使其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学科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往往需要多门学科共同交互协作[3]。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拓展地理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增加地理学习的趣味性、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看待地理现象,认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学校教育应向“素养本位”转变,强调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而学科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现实中不同学科知识、理论、价值观的关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主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或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探究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认识人类生存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素养、人地协调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二、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需要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现并选择学科融合的切入口,补充适当的教学材料。本文列举了地理学科与部分学科融合的教学情境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坚持地理学科的主体性,不能反客为主。

(一)与自然科学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

1.与数学学科融合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许多知识需要经过推理演算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将地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获得有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结论。

例如,同等图幅情況下,在对中国地图和江苏省地图的比例尺大小及其表示的实际范围进行比较时,学生较难理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的规律,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分数知识进行讲解,即比例尺=分子/分母(分子:图上距离;分母:实际距离)。图幅相同,则分子都是1,因而实际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反推亦成立。由此,学生对比例尺与实际范围关系比较的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并能根据公式自己进行推理思考。

再如,在学习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会提到通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进行讲解:某山山脚的海拔为500米,山脚温度为20℃,山顶温度为14℃,那么该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计算解题:温差=山脚温度-山顶温度;相对高度=(温差/0.6℃)×100;山顶海拔=相对高度+山脚海拔。教师根据答案可进一步补充图片说明山地物种海拔分布的不同景象,帮助学生强化理解。

2.与生物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与地理学两门课程联系密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它们都强调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倡导探究学习。此外,生物学科与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存在许多交叉知识点[4]。

例如,在描述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时,用俗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思考新疆瓜果香甜远近闻名的原因,引导学生用在生物课中学到的“昼夜温差大,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有利于糖分积累”这一知识点来回答[5]。

再如,在学习“走科技强农之路”一课时,提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大,离不开杂交水稻研发等生物技术的提高。此时,教师可补充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4]。

3.与物理学科融合

地理学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地理学科理论实质上就是某个物理规律的应用和展现。例如,在探究“同纬度情况下,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气候差异”时,教师可依据物理学中的比热容概念,设计地理探究实验,如表1。

实验结果 ①经过“太阳”暴晒,沙子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得多 同纬度,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比热容”概念,在同时段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沙子因比热容较小,温度提高较快,而水升温较慢;在同时段释放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沙子降温较快,水降温较慢

②相同时间内,沙子降温速度比水快得多 同纬度,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通过水和沙子来类比地理中的不同地表形态,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为何沿海城市大多气温日较差小,而内陆,尤其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在探究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思考题: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们,一天中何时能够感受到徐徐海风,何时能感受到陆风的吹拂?

(二)与社会科学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

1.与语文学科融合

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分析地理现象、思考地理问题,依赖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地理教师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语言美感,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章节内容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如“我是天气预报主持人”“保护极地,人人有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6]。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诗句中描述了常见的地理现象,教师可将学生已知的语文诗句与地理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学习“天气与气候”一课时,通过列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地理现象,如海拔高度差异对于山区气候及植被的影响;在学习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欲渡黄河冰塞川”等诗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具有哪些水文特征;引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植物的生长、分布受到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影响。

2.与历史学科融合

我们当前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在一系列历史阶段中不断演化而来的,许多历史事件也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学习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蕴藏了许多地理知识,与历史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具有真实性,易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联系[7]。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举例“诸葛亮巧借东风”,以赤壁之战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周瑜为什么烦恼,诸葛亮又是如何借东风的。赤壁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当时盛行西北季风,对孙吴联军作战有影响,而诸葛亮通过地理知识推测不久后风向将发生变化,因而得以“巧借东风”[8]。

再如,在学习聚落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结合历史实例,学生合作探究聚落的形成和选址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最终得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涉及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矿产、交通、农业等社会经济类因素。

3.与政治学科融合

在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课题融入政治思想教育,是落实学科育人,促进学生不断树立全球意识、区域认知,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现国家建设成就及我国的山川江河,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和繁荣昌盛的美好光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要比简单说教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工业时,除了介绍当前中国工业的基本概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感受中国工业早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这是一代代人卓越奋斗的伟大成果。强调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特点和现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认知,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技术。

在学习中国的疆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体会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观察中国地图时,教师要说明南海群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以增强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乡土归属感。学科育人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正确认识国家发展情况,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成为祖国栋梁。

三、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扎根培养目标,找准融合切口

首先,在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了然于心的前提下,学科融合要求教师研究相关学科在知识结构上的关联性,寻找不同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共同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建构,这需要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基于同一现象,鼓励学生从不同知识角度,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总结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9]。例如,在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时,可选择“气候变暖”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利用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二)精心设计,避免流于形式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强调学科融合的实用性,切忌流于表面、简单敷衍的形式主义。学科融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内化其他学科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度融合,强调解决真实问题,强调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同时,也要注意地理学科的主体地位,不可盲目交互,导致课堂主题偏移,花费大量时间在其他学科内容的讨论中。

(三)符合学生实际,指向终身发展

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与实施教学。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探究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主题融合性作业、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美好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的终身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融合跨学科知识,既是对地理教学资源的补充,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又是一种能满足学生知识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拓宽地理学习眼界,促进学生思维综合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实现学科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同利.《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標准(2022年版)》的新变化与亮点[J].地理教育,2022(11):3-7.

[2]林超东.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95-97.

[3]张航,杨建红.地理教学中学科融合的深层意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9):61-64.

[4]胡丽坤.初中生物学与地理教材交叉内容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5]刘艳,杨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65-66.

[6]毕金玲.浅谈学科融合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7):84-85.

[7]沈珍康.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2(7):88-90.

[8]宋立荣.初一历史课本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19):39-41.

[9]周永明.学科融合教学的三维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4):23-25.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教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最美教师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