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4-06-10 11:46陈俞江
传播与版权 2024年9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职业素养融媒体

[摘要]融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科技图书编辑的角色,强化了科技图书编辑的内容把关人、核心用户服务者和媒体融合践行者角色。因此,科技图书编辑要紧抓融媒体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自身信息质疑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和技术筛选的能力,并通过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和树立科技结合实践的全局性思维,不断推动科技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科技图书编辑;职业素养;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不仅重塑了传统媒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而且对科技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图书的编辑与出版必须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版阅读需求。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出版媒体提出了“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要求[1]。尤其是科技图书承担着传播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对此科技图书编辑更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融媒体出版思维。文章探讨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素养提升思路,为提升我国科技图书出版质量提供参考。

一、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内容把关人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和媒体形式日益多样化,科技图书编辑不仅是文字的组织者,更是质量控制的首要责任人。在信息爆炸时代,科技图书编辑不仅要确保图书内容的准确无误,而且要关注信息的深度、广度和新颖性,还要注重如何有效地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这些内容。作为内容把关人,科技图书编辑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科学性和前沿性,确保出版内容既具备高水平的学术价值,也符合普遍的伦理标准[2]。此外,科技图书编辑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识别并选择有潜力的科技成果或知识转化为易于用户理解和接受的图书内容。在此过程中,科技图书编辑不仅是内容的筛选者和加工者,更是科技知识普及的桥梁和纽带。当前,融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是跨平台、多形式的内容分发,这也要求科技图书编辑不仅要处理文字和图像,还要涉足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内容制作与编辑。这既提高了科技圖书编辑工作的复杂度,也要求其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3]。

(二)核心用户服务者

科技图书的用户群体极其广泛,从专业的科研人员到普通的科技爱好者,不同用户对科技图书的需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科技图书编辑在图书内容选题上必须进行细致的把关和针对性设计。第一,科技图书编辑要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科技图书编辑要深入分析目标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点、阅读接受水平等信息,以策划更为符合用户需求的科技图书内容和形式,确保图书内容不仅在学术上严谨,而且在阅读上也更亲民易懂。第二,科技图书编辑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的全过程,从图书的选题策划、结构安排到版式设计、图文配比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尤其在融媒体时代,这种体验不限于纸质书籍,还包括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形式。对此,科技图书编辑需要利用这些媒介来创新图书的呈现方式,提高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从而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

(三)媒体融合践行者

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整合,更是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这意味着科技图书编辑需要跳出传统的编辑框架,学会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科技内容以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从而提升科技图书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一方面,科技图书编辑需要具备跨媒体的思维和技能。其不仅要熟练处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还要够根据内容的特性和目标用户的偏好,选择最合适的媒介和形式进行内容的创作和编排[4]。例如,对复杂的科技理论和数据,科技图书编辑需要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解释,以便于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对需要深度阅读的科技论文或报告,科技图书编辑则提供电子书或PDF文件更合适。此外,媒体融合还要求科技图书编辑能够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能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为科技图书编辑提供直接获取用户反馈和需求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图书的质量。

二、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思路

严格来说,“技术”这一概念的内涵极为广泛,不仅涵盖劳动、生产、实践、工业等方面的内容,还包含工艺和分工等实践层面的内容。因此,在理解技术或科技时,科技图书编辑不能将其简化为某种新兴的工艺或技能,而应重新定义融媒体时代自身的角色,更深层地触及“技术决定论”的议题,对技术的价值和能力进行深思。在当前环境下,这种技术价值和能力往往隐藏在日常实践活动之中,为科技图书编辑应对技术变革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一)洞察力—信息质疑的能力

洞察力指识别事件本质,理解各要素间关系及其相对重要性的能力[5]。科技图书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关键观点、领域趋势、研究体系、学术逻辑等。洞察力不仅反映了科技图书编辑个人的技能水平,也是编辑团队职业特质的重要体现。同时,广义层面的洞察力还包括对情绪、动机的认识和理解,如编辑对研究领域价值的理解、对稿件被退稿处理的作者情绪的认知和观察等都需要依赖长期的培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融媒体时代,洞察力仍是科技图书编辑不可被机器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海量信息时代,这一能力的内涵也随之变化—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不仅会分散科技图书编辑和用户的注意力,还会导致一些虚假、碎片化的错误信息更易于传播,使人们难以辨别学术内容的真实性。因此,科技图书编辑亟须提升自身的信息审查和辨别能力,如评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核查数据来源的可信度、分析研究逻辑的清晰度、核实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评估理论框架的适用性、检验思维逻辑的连贯性以及审查模型构建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剽窃或重复投稿行为。

(二)协调力—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不同媒体资源的跨领域整合成为可能,这为科技图书编辑提供了探索不同媒介领域和发掘跨学科资源的机会。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需要不断提升整合、协同不同领域和专业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制作科技图书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素材,不断提高科技图书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力。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实则就是通过政策工具对政策受众加以约束和影响的过程。而科技图书编辑既是国家政策的受众之一,也受出版社管理规章制度和行业规定的限制,这规定了科技图书编辑的职业行为资格、范围和权限。而在融媒体的影响下,很多领域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因此在相关政策还未对这些领域边界加以明确界定的情况下,科技图书编辑应积极利用融媒体相关技术工具,从多元化的媒介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作者、制作内容和平台资源,从而为科技图书的策划出版打造丰富的资源库。

(三)互动力—技术筛选的能力

在科技图书影响力建构过程中,编辑常常作为独立个体出现,他们的个人定位、价值观念和内容偏好可能与出版体系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随着融媒体的发展,这些出版标准体系会变得更为多元化:一些科技图书编辑更喜欢策划科普性的图书主题;有些科技图书编辑喜欢编撰具有学术前沿性知识的书籍,甚至有的科技图书编辑重视围绕量化研究获得的数据和实证结果来确定圖书主题和内容。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对学术价值标准进行激烈讨论的背景下,科技图书编辑需要认识到不同的研究范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更多地关注研究范式与选题之间的技术性互动,即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否与选定的研究主题和内容相匹配。这种研究超越了对图书定位、偏好或价值的争议,而强调一种技术筛选能力—科技图书编辑需要掌握如何判断技术和方法、主题及内容的适配性[6]。

三、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应将工匠精神视为自身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科技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科技图书内容的精确把握和修订上,以确保图书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准确性,还体现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丰富知识储备,主动适应出版社的战略转型发展,在编辑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展现个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质量,从而紧跟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预见和引领行业未来发展,为我国科技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提升数字出版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应具备高效利用数字编辑、数字出版的能力,熟练掌握数字编辑、审校及出版全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工具,从而提高科技图书出版工作效率与内容质量[7]。首先,科技图书编辑必须掌握与出版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以确保图书内容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科技图书编辑需要熟悉现代出版流程,包括科技图书的编辑处理、资料收集、出版发行的时间安排以及图书的销售动态和读者反馈等,基于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现代出版流程。最后,科技图书编辑应保持对各种新兴技术的敏感性。以2022年引发全球广泛关注的ChatGPT为例,其出现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对出版界提出了新的挑战。《自然》杂志在2023年1月24日的声明中提及,因为人工智能无法对其创作的内容承担责任,故不允许将其列为作者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因此,未来科技图书编辑不仅需要掌握运用各种新兴技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辨别作者是否利用新工具、新软件违规创作作品的能力。

(三)树立科技结合实践的全局化思维

“科技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而科技的生产力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验证[8]。因此,科技图书编辑不仅要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将科技与出版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首先,科技图书编辑需要加强科技与出版内容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拥抱以智能算法为基础的智媒技术,构建数字化场景,实现科技图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其次,科技图书编辑应促进出版产业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科技图书的出版不能孤立于社会发展之外,而应与各行各业加强联系,形成“图书+科技”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此,科技图书编辑要探索跨界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创造具有强烈体验感、参与感和互动感的新型科技文化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9]。最后,科技图书编辑应推动出版内容生产与创新的融合。在宏观层面上,其要构建科技图书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协同一致的全媒体矩阵;在微观层面上,其要通过媒体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出版内容,全面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促进科技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持续繁荣发展,扩大科技和科普内容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通过这种方式,科技图书编辑能够在融媒体时代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引领科技图书出版行业向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彦,吴学兵,陈慧,等.融合出版时代科技图书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24):221-223.

[2]李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技图书出版社编辑队伍建设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20):209-212.

[3]孟楠.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注意事项分析[J].采写编,2023(03):154-156.

[4]冯颖.科技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时代的历史使命与担当[J].中国传媒科技,2023(02):108-112.

[5]张玉兰.新媒体时代科技图书编辑工作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23(01):205-208.

[6]曾媛.融合出版背景下科技图书编辑的思维革新与能力建设[J].全国新书目,2022(09):136-138.

[7]云剑.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路径重构[J].改革与开放,2020(19):34-39.

[8]房芳.浅谈融媒体出版时代图书编辑融合意识的强化策略[J].新闻传播,2023(15): 88-90.

[9]李阿盟,胡莉巾,张潼.精品科技图书编辑要点探究:以获奖图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08): 207-210.

[作者简介]陈俞江(1990—),男,山西运城人,山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图书编辑。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职业素养融媒体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