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和发行等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编辑只有着力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学类图书编辑提升“四力”,不仅是提高编辑水平、增强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还是推出新时代精品力作、宣传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编辑;“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美好生活是多元素、多层面的,既包括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包含精神需求的满足。作为图书的常见类型之一,文学类图书不仅受众面广、关注度高,而且能深刻反映时代的发展脉络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出版往往也承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表达。
进入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和发行等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文学类图书编辑只有着力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更丰盛的精神食粮,为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文学类图书的价值及其出版意义
文学类图书包括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剧本和报告文学等,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古今中外的客观现实,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文学是艺术之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3]。文学类图书具有凝心铸魂的作用,能够正向地熏陶与影响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等受众群体。经典的文学类图书在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真善美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
二、文学类图书编辑提升“四力”的路径
编辑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其要以编辑出版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能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为己任。作为文学类图书广义上的生产者之一,文学类图书编辑从策划、组稿、编辑、设计、营销到宣传等环节都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文学类图书编辑着力提升“四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打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出版物。
(一)增强脚力,多途径寻找、策划项目
对编辑来说,所谓脚力,就是要在出版行业和图书市场中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具体到文学类图书编辑,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守正创新。在策划和申报选题之前,文学类图书编辑只有摆正位置,正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唱响主旋律、歌颂新时代这一准则,才能娴熟地驾驭涉及民族复兴、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主题和内容。
其次,要常常走市场、进基层、找作者和项目,做好选题策划,出版高品质的文学类图书。只有这样,文学类图书编辑才能发现贴近人民生活、富有泥土气息的图书选题。新时代的文学类图书编辑不仅要担当起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还应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真心与真情去感悟民情与民意,深入挖掘那些富有价值的题材,精心塑造生动鲜活的形象,讲述触动读者心灵的动人故事,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最后,要增强在网络世界中的脚力。文学类图书编辑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媒体和线上平台,积极寻找合适的作者和内容資源,与作者保持密切沟通,并倾听读者的心声。同时,文学类图书编辑也可以借助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入挖掘文学类图书出版项目的价值。例如,借助网络平台,文学类图书编辑能够密切关注中国作家协会以及所在省级行政区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项目,从中筛选出具备出版潜力的优秀作品,甚至发掘和培养新生代作家,进行长远规划与布局。这使得文学类图书编辑可以有效掌控并灵活调动作家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所在出版社在文学类图书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在必要的时候,文学类图书编辑还应勤跑作家工作单位、设计师工作室和印刷厂等地,与作家、设计师和印刷厂工人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增强眼力,善于发现问题
对出版社的编辑来说,眼力即观察力、发现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和处理其他类型的书稿一样,在对文学类书稿进行编辑加工时,文学类图书编辑要严控编校质量。此外,其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从而辨别出有问题的书稿或书稿中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恰当的处理。
一是关注文学类书稿的题材和内容是否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的文学类书稿会从各种角度或明显或隐晦地阐述各类观点,文学类图书编辑应该基于自身明辨是非、澄清谬误的能力正确处理原则性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文学观点问题,坚决不让有导向问题的文学类图书出版。
二是关注文学类书稿是否体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文学类图书编辑应积极策划,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某些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许在某个时间段有不少受众,但存在格调低下、基调灰暗、取向不健康等问题,文学类图书编辑应审慎面对和处理。
三是关注文学类书稿是否存在历史虚无、抹黑英雄、低级庸俗等问题。对有以上问题的文学类书稿,即使其作者影响力再大、能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学类图书编辑也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杜绝这类图书的出版,以免危害国家安全,污染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此外,“眼力”还包括“眼界”。文学类图书编辑长期与作家打交道,终日浸润在文学气息中,其应不断提升文学修养,开阔眼界,具备与作家站在同一高度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文学类图书编辑必须成为文学方面的“杂家”。新时代的文学类图书编辑应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当代文学作品及文学思潮,掌握各时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风格与文学观念。同时,文学类图书编辑也应具备西方文艺理论知识,并对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的作家及其作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文学类图书编辑才能在处理加工文学类书稿时有的放矢,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增强脑力,运用创新思维
文学类图书编辑的工作属于脑力劳动,而创新性是脑力劳动的一大特点。为了使自己的脑力劳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文学类图书编辑需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文学类图书编辑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对原有资源的形式进行创新性转化以及对原有资源进行创新整合运用[4]。
不少人认为,文学类图书是出版行业中策划和编辑难度相对较低的一种,一是因为文学类图书的作者一般是文字水平较高的作家,不需要编辑进行过多的编辑加工;二是因为文学类图书涉及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较少,不需要编辑做过多的核查、核实等工作。
其实不然,做好文学类图书的编辑工作并非易事。在做好基本的审稿、编辑工作之余,文学类图书编辑还要对手上的短期项目、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了解名家大家、中青年作家和新锐作家的最新动态,熟知文学类图书的各种门类,把握好文学类图书出版的各个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这需要文学类图书编辑具备开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头脑,创新性地对文坛现状和文学的未来进行深入思考。
融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广大读者群体,如何有效地进行营销,成为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编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精准、及时地传递有效的文学类图书信息,还是找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契合点,都需要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编辑使用脑力,运用创新思维。例如,文学类图书编辑既要静得下心来,根据不同的文学品类、作家特点和作品亮点来编好手中的书,又要面向广阔的市场和广大读者群体,学习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只有增强脑力,运用创新思维,文学类图书编辑才能让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最有效的方式进入读者视野,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增强笔力,勤写不辍练功夫
顾名思义,笔力指笔头功夫,即编辑所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进入融媒体时代,并推动出版行业深刻变革[5]。在融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只有输出的内容精良且无可取代,出版社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好的内容无不以文字为基础,文字的表达离不开笔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笔力,文学类图书编辑才能在审稿和编辑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修改和润色,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从编辑加工作家的作品,与作家针对作品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到审稿意见和其他编辑应用文的写作,再到书评和新媒体推文等的写作,无不考验文学类图书编辑的笔头功夫,可见笔力之关键。
为了增强笔力,文学类图书编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多读书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增强底气,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文学类图书编辑需要对文学流派的脉络与源流、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了如指掌。唯有如此,文学类图书编辑才能熟练运用自身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对文学类书稿进行恰当的处理。
其次,向优秀的作家作者学习。文学类图书编辑拥有与杰出作家接触的机会,这些作家不仅拥有丰富的阅历,还具备广博的知识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是文学类图书编辑学习的重要对象。在工作上,文学类图书编辑和作家是合作的关系,作家提供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文学作品,编辑对其进行加工,使之成为更有质感的精神产品;在工作以外,文学类图书编辑应持虚心之态,向作家学习,以汲取精神养料,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通过勤加练习写作,文学类图书编辑能够提升写作意愿、增强写作能力,并克服写作恐惧,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文学类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无论是写图书选題报告、约稿函、审稿意见,还是退改意见、出版说明、营销文案、活动方案、书评、书讯等,文学类图书编辑都应秉持出版人的工匠精神,对每一字每一句都进行精心推敲,确保表达既规范严谨又言之有物。同时,文学类图书编辑也不应囿于自己擅长、熟悉或偏爱的领域,而应广泛涉猎各种文体和文风,做到博学多才、全面发展。
笔力是编辑的基本功,是衡量编辑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笔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获得和提高的。文学类图书编辑应将笔力的锻炼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立志做既能编又能写的行家里手。为此,文学类图书编辑要多阅读、观察、思考、学习、总结和练笔。
三、结语
“四力”是新时代文学类图书编辑应该具备并不断打磨的基本技能,既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又紧密关联、相辅相成。文学类图书编辑只有以工匠精神和敬畏之心对待文学类图书、对待出版事业、对待广大作家和读者,将“四力”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才能对提高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2]新华社.人民日报评论员: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EB/OL].(2018-08-23)[2024-01-04].https://www.gov.cn/xinwen/2018-08/23/content_5316006.htm.
[3]石一宁.卷首语[J].民族文学,2023(01):1.
[4]管士光.论图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04(10):8-16.
[5]曹卓卓,郑艳.增强编辑“四力”打造出版精品:以《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为例[J].传媒论坛,2021(17):80-82.
[作者简介]卢悦宁(1987—),女,广西桂平人,广西民族出版社主题出版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