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胡作友 张章
[摘要]文章对当当网目前在售的2012—2022年学术英语教材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在出版总量增长的趋势下,不同年份的出版数量呈现波动; 其二,专业出版社的出版数量最多,承担出版的主要任务;其三,教材分类日趋细致。笔者发现,学术英语教材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实践性不足、文化和交际差异信息不足、教材立体化建设不足。因此,对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机构应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出版立体化建设,加强出版管理建设,推动学术英语教材出版。
[关键词]学术英语教材;当当网;出版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学术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这使得学术英语教材的需求持续增加,对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研究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高质量的学术英语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增强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但教材在编写和出版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实践性不足、文化与交际差异信息不足、教材立体化建设不足等。另外,学术英语教材出版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的竞争机制,教材的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因此,加强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保证教材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提升编写水平和出版质量,是当前出版机构在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方面的迫切任务。
一、当当网上学术英语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文章通过收集和分析2012—2022年当当网销售的学术英语教材数据,包括教材的种类、出版社、编著者等信息,探讨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当网是中国最早的在线图书零售商之一,目前在售图书品类有60多万种,排名第一。由于当当网的数据会实时更新,为了解学术英语教材的出版现状,笔者于2023年2月12日以“学术英语教材(教程)”为关键词在当当网进行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按照网站的分类选择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选项,再将选项按照公共课和其他学科分类,其中其他学科分类包括文法类、经管类、理学、农学,医学,并将搜索结果按照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度和作者分别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最终在排除重复搜索结果后确定78本教材,其中通用学术英语教材66本,专业学术英语教材12本。
(一)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数量
2013—2015年是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数量较多的阶段,共有19本。这些教材聚焦读写教学,尤其是写作。在2013年的9本教材中,有8本关于写作,有1本关于听说,其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用学术英语读写系列教材”,按照写作类别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划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2015年出版的《学术英语情境口语》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剑桥大学合作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强调语言在真实学术情境中的使用,如国际学术会议的英语学术交流。这标志着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开始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套系列教材也成为国内学术英语教材出版领域中外合作的优秀范例。
2019—2020年出版的教材有20本,笔者通过对这些教材进行筛选,提取核心信息,确定关键词有研究生、大学、写作、口语、思维、国际交流、新时代、视听说、EAP英语规划等。上述关键词表明这一阶段的教材开始细分目标读者群,突出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国际交流等特定领域的学术英语使用能力。
(二)学术英语教材出版机构分布
学术英语教材的出版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分为专业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
第一,专业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近10年出版学术英语教材最多的出版社,在66本通用学术英语教材中有14本是该社出版的。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成为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龙头。第二,大学出版社。相比专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拥有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更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主力军。一些重点大学的出版社基于教学需要,相继出版了学术英语系列教材,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通用学术英语读写系列教材”“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教材”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系列教材全面覆盖学术英语的各个领域,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同时,也有部分大学出版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国外知名出版社开展合作,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剑桥、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或引进读写教程与听说教程,将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国内学术英语教材。可见,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也有助于国内出版社学习先进的出版经验和技术,提升出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学术英语教材类型分析
笔者根据教材的名称、前言和目录的文字表述对收集到的学术英语教材进行类型划分,即依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范围不同分为通用学术英语教材与专业学术英语教材;依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分为本科生學术英语教材和研究生学术英语教材。
第一,通用学术英语教材专注于通用学术语言特点与技能。在培养阅读技能方面,其主要是介绍有效阅读策略,批判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论证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其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写作规范,使学生掌握转述和摘要的写作技巧,提升加工、整合信息以及清晰表述个人观点的能力。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通用学术英语读写系列教材”以提高学术英语读写能力为目标,以读促写、读写并重为原则,并结合语言输入与输出,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规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专业学术英语教材以特定学科领域为基础,重点教授该学科领域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文体和交流技巧。这类教材更适合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生使用。例如,由季佩英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英语系列教材”包括综合、人文、社科、理工、管理、医学分册,并系统地介绍专业类论文的语篇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通过各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技能训练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学术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三,本科生学术英语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学术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学术文体特点,掌握学术规范,学习学术性语言的风格和基本要求,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类教材内容范围通常涵盖较广泛的学术话题和领域,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术兴趣为目的,对实际操作和应用涉及不多,如学术文献阅读、学术语篇体裁与学术英语词汇等。第四,研究生学术英语教材专注于某一具体的学科或方向,探讨相关领域内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如批判性阅读、学术论文写作、数据分析等能力。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和《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前者按照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基本流程设计内容,讲解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各个方面;后者涉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备、会议主持和发言等实用性内容。总之,针对不同的类型,学术英语教材在内容深度、语言难度、学科特定要求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
二、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不足与反思
(一)内容实践性不足
学术英语能力与实际学术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部分学术英语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中忽略了内容的实践性,将大量篇幅用于学术语法和词汇的介绍,较少提供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和学术文献的实际应用训练,对学生而言,这种教材缺乏足够的适用性。另外,部分學术英语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范文过于理论化,提供的练习缺少学术写作任务,使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学术写作的技巧和规范。学术英语强调真实学术环境下的语言使用,重视语言材料和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旨在提升学生在学术场景中的语言交流能力[1]。因此,学术英语教材的内容要真实,能够让学生通过练习使用文本信息去完成“真”任务,解决“真”问题。廖雷朝、蔡基刚认为部分教材虽直接引用原版专业文献作为课文,但未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求来设计课后的练习,依然沿用传统通识学术英语教材的阅读理解及英汉互译题型,既脱离了专业学习或工作场景的真实性,又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工作的需求[2]。
(二)文化与交际差异信息不足
文化背景是学术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元素,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学者之间的交流方式、观念和价值观。现实中的学术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还涉及学术礼仪、表达技巧、学术合作等方面。作为非母语语言的学习者,我国学生在学习学术英语时普遍面临来自文化与交际差异引起的学习困难。然而,部分英语学术教材对这种文化和交际差异重视不足,缺乏有关文化与交际差异信息的介绍和相关案例的讨论。这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对文化或交际差异感到困惑或不适。特别是面向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材,如果缺乏对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的介绍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最终影响学生运用学术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教材立体化建设不足
根据现代教育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立体化教材出版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纸质、多媒体教学材料和互联网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内容和媒体之间的互动,为高校教学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3-4]。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不足将阻碍教学的高效运行和课程目标的实现。以研究对象中的12本专业学术英语教材为例,其中5本教材拥有一种或多种配套的数字资源,如电子课件、音频、视频资源、在线课程等,占比42%。另外,这些立体化教材在课程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立体化功能开发尚不到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等。
三、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的建议与展望
(一)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学术英语教材评价机制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5]。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教材评估不仅对教学来说极为重要,对出版机构了解教材市场需求、改进教材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关注教材评价的本土标准,如常远、郭剑晶、龚亚夫、文秋芳都提出教材评价的模型和框架,但目前为止我国学术英语教材评价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指标与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教材生产主体的出版机构应在建立教材评价机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出版机构应通过组建专家评估团队,引入专家评审制度或第三方评估制度,并吸纳学科专家、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队,对教材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使用语境以及学生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通过统计算法对教材中语言要素的难度和文化内容的复杂性进行定量测量,对教材进行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价。最后,出版机构应优化现有反馈机制,建设开放的评价平台,通过定期的需求调查、在线反馈等方式,收集一线师生对教材的使用感受和改进建议,定期对教材进行修订、更新和优化,不断提升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保证时效性和前瞻性。此外,专业的评审团队、多元的评价指标、定期反馈还有助于出版机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保证教材评价的科学、有效、客观。
(二)加强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立体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术英语教材的出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立体化教材建设符合信息化发展新需要、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学术英语课程体系新要求。立体化教材是多模态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深度融合,加强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立体化建设需要出版机构和编者树立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纸质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网络化设计与重构[6],打造数字教材,以数字化、智媒化教材为主来组织教学活动,创造沉浸式学习、教学环境[7]。首先,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立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内容、硬件、场景和师资培训融合,打造数字一体化的教学与教研解决方案。立体化教材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如电子书、在线课程、互动软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同时,教材内容也应当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增强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其次,出版机构应借助大数据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数字画像”,帮助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在课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后通过课堂数据进行效果分析。最后,出版机构应帮助学生通过立体化教材所提供的开放多元数字平台进行自适应的认知和学习,帮助教师利用平台数据做校本分析,甚至通过互联网做全国学情大数据对比分析。立体化教材的智能化、便捷化、互动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朱琳、徐鹰、韩金龙对华南理工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英语立体化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及综合能力[8]。
(三)加强学术英语教材出版管理建设
首先,加强学术英语出版管理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编写教材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编者需要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并了解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出版机构应通过人才培训计划、引进国际化人才等措施,培养一批懂得学术出版规则、具备“立体化跨界与融合出版的专业精神”[9]的高素质出版人才队伍。其次,出版机构要注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出版效率和质量,如采用数字出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出版效率和准确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再次,出版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合作,打破单一编写视角,进一步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并重视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以便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师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使教材更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专家、学生、教师等多维度编写视角的建立,有助于形成更加多元、更加专业并满足教学需求的整体教材框架。另外,出版机构还应对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并定期收集教材反馈意见,以此为契机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合理修订或改进,始终确保教材的内容与前沿知识和教育趋势保持一致,从总体上提升教材的出版与编写质量。最后,出版机构应重视与国际学术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学术出版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质量,加强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推动我国的学术成果“走出去”,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当当网目前在售的2012—2022年国内正式出版或引进出版的78本学术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学术英语教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提升。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学术英语教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术英语教材出版不仅要类型多样化,而且要内容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术研究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学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教材的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学术英语教材的质量提升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中国学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环。提高学术英语教材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出版机构、学术界和教育界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英语教材,从而为我国学术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CAPLAN N A.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Demystifying writing assignments across the discipline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9(41):1-8.
[2]廖雷朝,蔡基刚.超越GE:高校ESP教材编写原则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7(04):17-24.
[3]庄智象,黄卫.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3(06):8-14.
[4]杨港.“立体化教材+互联网资源”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9(01):23-29.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4-03-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6]张小曼,沈青青.学术英语网络化教材的开发与打造[J].出版广角,2019(15):58-61.
[7]胡玉玺,云柏凝.大学“四新”教材出版的兴起及其智媒化转型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2(07):107-116.
[8]朱琳,徐鹰,韩金龙.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外语界,2021(02):46-53.
[9]孙保营.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出版社人才队伍建设困局及破解[J].中国出版,2020(16):46-50.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线下精品课程《英语学术写作》(项目编号:2020kfkc403);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課程培优建设课程项目(项目编号:KCSZ2022040);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项目(项目编号:KCCX 2102)。
[作者简介]李翔(1979—),女, 安徽合肥人,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胡作友 (1969—), 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张章(1982—),男,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