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教材高质量出版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出发,充分论述其发展价值和内涵,分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义教新课标课改要求、优化教材数字化资源服务、推动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等相关要求,说明教材编辑在教材编写、出版、资源服务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教材编辑亟待提升的五大编辑力,为一线教材编辑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出版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大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出版;教材建设;编辑力;新课标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出版是国家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关系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教材编辑作为教材编写、送审、出版、使用等教材整体建设工作的重要参与群体,是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者。因此,探究新发展格局下教材编辑力的应有之义和提升策略,对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建设出版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高质量教材出版体系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高质量教材出版是建设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教材出版中,教材编辑必须坚持政治导向,紧抓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必须坚持素养导向,贯彻落实课程改革,深入转变教材体系建设发展方式,健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智库,把课程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为教材产品;必须坚持智慧导向,全面提高数字化教材资源服务建设水平,满足一线师生的教学需求,利用先进科技、丰富资源促进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根,不断增强师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融合导向,努力推动教材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让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工作。
(一)政治导向: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凸显了教材建设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2]。教材编辑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高质量教材出版体系建设工作。教材编辑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找准教材出版的方向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切实担负起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的职责和使命,确保教材真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素养导向:全面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目标新要求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指导性回答。全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为新时代的义务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課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导向,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并突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3],“聚焦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素养立意成为新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因此,在高质量教材出版中,教材编辑要贯彻新课标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坚持素养导向,遵循教与学的逻辑,充分发挥教材五育融合作用,让教材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可以用起来的教学之材,学生可以学起来的学习之材。
(三)智慧导向:着力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着力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集合全国优势和力量,推进平台建设,加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4]。2022年,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正式上线,教育部出台文件在全国100多家国家教材出版社征集电子教材、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课后作业等线上课程资源供中小学教师及学生免费使用,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新思路,走出了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新路径。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积累4.4万条资源,总量覆盖各年级、各学科课程,涉及30个教材版本[4]。
数字教材、数字化教材配套资源已成为高质量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例,在新发展阶段,其紧紧围绕主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优化“数字教育+数字媒体”产品集群的资源配置,加强对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好全省1600万中小学生,优化建设优质数字教育内容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数字化“内容+服务”的传播力、适应力、影响力,加速企业运营从数字化逐步走向数智化[5]。
(四)融合导向:加速促进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出版在政策支持、内容资源、价值导向等方面的优势上。教育出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赋能,经过有机整合和创新重构,全面激发出版主体、出版资源、市场需求、出版过程等出版生产要素的潜力,实现内容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精准、高效地满足读者需求,以高质量出版供给传播知识信息和主流价值,弘扬优秀思想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6-7]。
自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来,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逐步进入从“相融”到“深融”的发展新格局[8]。在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教材编辑需要始终坚持“以内容为本、应用为先”,以教材建设为基石,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发挥内容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教育出版精品特色项目,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构建教育出版融合共生共赢新发展生态,同时,教材编辑也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形成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合力,助力实现教育出版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高质量教材出版视域下教材编辑亟待提升五大编辑力
近五年来,有关编辑力的研究逐渐呈现具象化、实务化、精准化的特点。唐小春探讨编辑在融媒时代需要具备的编辑力[9];李琳从选题内容、内容变现形式、主题出版新业态三个方面分析了编辑力的新要素[10]。周国清、唐永亮认为编辑力是编辑主体核心素养、创造性劳动、综合能力的集聚、引领和体现[11];欧大伟提出编辑力应包括时代领悟力、信息应用力、技术掌握力、互动交流力、终身学习力[12];林青松提出全媒体时代下编辑要在巩固、提升选题策划力、文字加工力、图书把控力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培养新媒体感知力、网络沟通力和影响力等[13]。针对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力,即编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探讨,成为近五年来编辑力研究的热点方向。文章讨论的编辑力范畴主要聚焦于教材编辑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学科配套资源及服务建设以及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即教材编辑在高质量出版视域下,开展出版生产系列活动时彰显的核心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义务教育高质量体系和出版文化强国时体现的核心驱动力。
(一)强化政治底线思维,提升政治判断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教材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14]。教材建设事关国家利益,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先进知识文化的基本载体。因此,教材编辑应充分理解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深刻内涵,坚持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本遵循,贯彻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实践要求[15]。教材编辑要时刻强化教材工作是政治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和树立主人翁意识,强化导向危机意识,警惕意识形态入侵,明白政治底线是教材的生命底线,在教材出版全流程、教材建设全方位中牢牢地树立起政治导向思维。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教材编辑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政治属性,认清政治底线是教材出版的生命线。教材编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及时、深入学习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等和教育发展、教材建设相关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视教材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教材出版为追求。
2.坚持教材质量为首,完善导向监督管理机制
固化政治底线思维指教材编辑不仅在教材文字内容上提升传统的编辑加工力和政治辨别力,还要在教材的整体版式设计、封面设计、插图绘制等各个方面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以中小学教材插图为例,教材编辑要全面判断其功能性、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图文相关性等,彰显插图的“五育”功能。对一些艺术类教材中的插图,教材编辑不能只注重艺术性而忽视其科学性和功能性,对理科类的教材插图,在注重其科学性、功能性的同时教材编辑也要紧抓其艺术美观性和育人价值。另外,出版企业还要完善教材插图专项审核管理机制,而教材编辑要在实践中思考教材插圖专项审核管理机制的适宜性,为出版企业的教材送审、出版导向管理及质量监督流程健全、质量审核体制机制改革献言献策。
(二)细化课标导向思维,提升课程研究力
中小学教材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写应建立在对新课标、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等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此,教材编辑要细化课标导向思维,主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深度参与教材编写研发全过程,深入研究最新课程教学理论,提升课程研究力。
1.深度参与编写过程,深入研读课标思想
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材编辑必须深刻理解“义教新课标”的顶层设计,读懂弄通“义教新课标”的修订背景和意义、内涵和价值,以开阔的视野面向教材建设高质量创新改革。教材编辑要掌握新旧课标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上的主要变化,理解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整体阐述,明确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内涵和各学段目标,弄懂学科任务的要求,研究学科活动的呈现方式,真正在教材中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程构建内容。
教材编辑要努力成为教材编写全阶段的深度参与者、引导者、把关人,宏观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引导帮助教材编写团队理解新课标,自主研究学科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材送审工作中快速成长。例如:在教材编写前期,教材编辑要与教材主编一起统筹规划并引导教材编写团队高效编写教材内容,深度参与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内容框架的确立过程,根据新课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教材编写中期,教材编辑要深度参与教材单元任务、活动内容的设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向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等教材编写人员“取经”,为提高教材质量、建设精品教材做出应有贡献。
2.了解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课程研究素养
教材编辑必须具备教学专家思维,能引导专业的教材编写团队理解课标,帮助教材编写团队基于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特征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编辑要立足于学科知识体系,从专业的专家视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系统性地呈现相关领域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
教材编辑要从课堂实施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规律,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指导教材编写。另外,教材编辑还要关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引导教材编写团队打磨教材,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内容,优化教材配套资源,以增强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系统性、时代性。
教材编辑要充分利用企业及社会公共资源平台,通过专家论坛、调研、培训学习等形式,不断积累学科课程、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例如,教材编辑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研读国内不同的学科教材版本,研究国外具有学科研究价值、教学参考价值的教材,研究学科教材建设规律和方式方法,提升自身在编辑出版业务和学科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
(三)优化产品经理思维,提升资源整合力
教材编辑是最熟悉教材编写和出版全流程的人,因此其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不断优化产品经理思维,确保教材出版全流程的畅通性,在保障教材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出版效能,以效率变革推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同时,教材编辑也要提升教材资源整合力,深挖教材作者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整合教材出版过程中可二次利用的图文及音视频资源,推进教材数字化建设,延伸教材出版价值链。
1.把控送审出版节奏,统筹出版生产资源
基于出版企业的企业属性和教材产品的复杂特殊属性,教材编辑要明确自己是教材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做好教材送审、试用、出版、宣传、培训、调研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例如,从教材策划立项开始,教材编辑必须明确教材出版的方向和目标,规划好、安排好、统筹好送审各环节以及出版全流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材的编写团队组织、框架搭建、版式设计、审稿校对、插图绘制排版、送审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中,教材编辑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统筹规划教材出版的各项流程,主动担当起教材资源建设环节中的各项任务。
2.密切联系编写作者,创新整合专家资源
教材编辑要立足出版企业资源优势,积累整合教材编写过程中积攒的包括学科专业教授、教育理论专家、一线教学工作者等在内的作者资源,建设学科专家库、一线名师库、教育理论顾问库、跨学科研究学者库等专家库。例如:教材编辑可以定期拜访作者,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与联系,从而获得新鲜、前沿的学科教育信息;整合已有作者资源,将作者资源进行分类,明确不同作者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库中不同领域人才的智力与资源优势,以增强出版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提高教育服务功能;通过体制机制的规范化促进工作内容的体系化、常态化,完成专家资源和学科信息的效益转化,实现专家资源与出版企业互惠共赢。
3.融合各类资源,推动数字教材建设
新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新常态,这势必对教材出版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智能终端的融合,数字教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数字教材的建设一般包括数字教材的内容研發和平台建设两个层面。数字教材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阅读器功能,还具备阅读支持、教学支持、教学管理与学习评价等功能。对此,教材编辑需要组建包括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作者与技术开发人员在内的数字教材研发队伍,基于纸质教材的体系化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体现数字教材的核心特色。教材编辑需要在教材出版策划伊始树立教材数字化的思维意识,在教材出版全流程中有序分类、整合教材相关图文及音视频资源,积极成为数字教材建设应用的推动者,与各方协同配合,有序推进以数字教材为基础的数字化教材内容资源及平台开发、推广,给广大师生提供具有便捷性、交互性的智能型高质量数字教材。
(四)深化全媒传播思维,提升综合服务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教材编辑要深化全媒体传播思维,增强用户意识、创新意识和守正意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教材培训需求调研、使用情况调研、资源升级调研,做好、做实、做精教材出版综合服务。
1.调研师生需求,精准开展培训服务
教材正式出版并送达师生手中标志着教材编辑工作进入新阶段。教材编辑作为连接出版企业、编写团队和教材使用地区的纽带,应努力成为教材培训、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活动创新开展的指导者、推动者、实施者,其可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线下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加深对教学实际和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掌握师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于此策划组织教材培训、教学教研等多种形式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为师生理解好教材、使用好教材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
2.利用全媒传播平台,丰富服务活动模式
现如今,提供线上培训及资源服务已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对此,教材编辑要维护好教材使用地区的私域流量,充分利用自有全媒教育平台或公共合作平台,开展和教学教研相关的直播活动等,扩大教材品牌的影响力。例如,教材编辑可开展线上时事课堂观摩、课后座谈交流、换位教学体验等活动,掌握教材在各地市的使用情况及当前学科教育的切实需求,根据反馈进行教材建设业务分析,基于此调整优化产品内容和服务规划。
(五)实化深度融合思维,提升学科建设力
一套教材在以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为核心,教材配套资源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为两翼的教材“三位一体”建设过程中[16],需要出版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教材编辑必须在这场教材建设持久战中成为全方位的“发动机”,立足教材的长远发展,整体统筹规划,提前部署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服务建设,推进教材建设的内容质量管理、资源品牌提升与市场服务优化,高质量推动学科教材融合出版工程建设工作,让教材出版逐步走向“深融”阶段。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精神的应有之义。
1.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激活学科出版生态圈
在教材建设中,教材编辑应发挥自身的创新力、策划力、组织力、协调力,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高校、学科研究协会等单位协同创新,深入了解学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发展动向,调动各方力量,整合教材建设的优质资源,推动教材出版深度融合项目有序、有效运转。例如,教材编辑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教师教研社群,通过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教育教研活动维持社群活力;深入调研一线师生教学需求,综合时代发展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健全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通过和一线教师、高校教授、学科专家等的协同合作,把走在时代前沿的省级、国家级教育教学课题转化为学科教育学术出版成果,激活学科出版生态圈,引领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2.拓展服务链,构建教育出版工程体系
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时代,教材建设是一项持久且立体的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教材编辑需要明确自身在教材建设全流程中的角色定位,主动作为,创新内容技术、体制机制、产业管理等,探索不同业态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教育出版工程体系,充分利用出版融合平台实现内容资源整合、出版技术共享、传播价值共创、服务模式交互等,以教材高质量出版为核心,打通教育出版产业链,拓展服务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构建教育出版融合共生共赢发展新生态。
三、结语
中小学教材的一线编辑在高质量教材出版建设中责任重大,其自身的编辑力素质与教材的内容质量、教材数字化资源及服务建设、教材深度融合出版等工作密切相关,基于此,新时代教材编辑必须强化五大思维,提升五大编辑力,即强化政治底线思维,提升政治判断力;细化课标导向思维,提升课程研究力;优化产品经理思维,提升资源整合力;深化全媒传播思维,提升综合服务力;实化深度融合思维,提升学科建设力。综合来说,编辑力依然是教材编辑乃至教育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此,教材编辑要在项目实践中做好做优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深度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细节,全面提升编辑力素养,在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出版文化强国贡献时代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志军,王鑫.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三[J].教育研究,2022(03): 4-14.
[2]王日春.新时代高质量教材的本质特征及其实现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23(07): 24-29.
[3]郑桂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之名与实辨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23(02): 24-29.
[4]智慧教育“国家队”赋能数字化变革:写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周年之际[EB/OL]. (2023-03-28)[2024-02-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3/t20230328_1053044.html.
[5]张竞艳.广东省出版集团:打造岭南出版新高峰,助力人文湾区建设[J].出版人, 2022(04):24-27.
[6]本刊编辑部.专家解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J]. 科技与出版,2022(03): 94-104.
[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出版融合[EB/OL].[2024-02-24]. https://www.termonline.cn/wordDetail?termName=%E5%87%BA%E7%89%88%E8%9E%8D%E5%90%88&subject=3f73e39926b511eeab86b068e6519520&base=1.
[8]杜方伟,方卿.从“相加”“相融”到“深融”: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历程与展望[J].出版广角,2022(05): 6-11.
[9]唐小春.融媒体时代编辑力构建[J].编辑学刊,2020(05): 110-114.
[10]李琳.淺析主题出版编辑力的新要素[J].出版参考,2021(01): 58-61.
[11]周国清,唐永亮.论编辑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136-142.
[12]欧大伟.图书编辑的编辑力提升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0): 204-206.
[13]林青松.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J].中国出版,2023(13): 25-27.
[14]罗生全.论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J].课程·教材·教法,2019(08): 4-11.
[15]郑富芝.尺寸教材 悠悠国事: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J].人民教育,2020(Z1): 6-9.
[16]黄强.新时代教材建设:理念与实践[J].中国出版,2018(09): 5-10.
[作者简介]渠汛(1991—),女,河南南阳人,广东教育出版社国家课程事业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