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路径

2024-06-10 11:46王专邹旭勇
传播与版权 2024年9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理念

王专 邹旭勇

[摘要]人才是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编辑人员的素养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和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编辑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协同培养与综合素养、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注重实践与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学历教育、职后培训、个人自学三个层面探讨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出版社与高校协同共育,构建编辑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继续教育部门与出版社综合培训,全面助力编辑素养提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补齐能力短板,以期助力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编辑人才培养;理念;路径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将质量强国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布局、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是党和国家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形势做出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均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全面建成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基础性支撑之一。

出版业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故从前端的选题策划、审稿,中端的书稿编校、设计制作到后端的推广营销,都需要编辑人员的判断、决策、审校、优化。编辑人员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精神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离开了提高编辑的工作质量,就谈不上提高出版物的质量”[2]。因此,出版社只有培养出一支热爱出版事业、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综合素质全面、业务能力突出、人文素养深厚、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编辑人才队伍,才能助推出版业的守正创新,实现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助推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为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习是能力进阶的永恒法宝。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既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多方、多元持续发力,“以更有力的公共保障与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推进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3],又需要编辑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如此才能真正提高编辑素养,培养壮大编辑人才队伍。

在具体探讨编辑人才培养和素养提升的路径之前,我们应首先明晰编辑队伍培养、人才成长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具体的路径应贴合这些特点和规律。文章从分析编辑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理念入手,重点探讨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的协同路径。

一、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的理念遵循精准、有效的培养理念是编辑素养提升的基础,是杜绝人才培养表面化、浅层化的前提,可为编辑人才培养提供明晰指向。

(一)协同培养与综合素养

一方面,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依赖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编辑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在与出版相关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第二专业学习课程等方面提供保障,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巡协同培养的理念。另一方面,编辑的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以判断书稿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必须具备传承和弘扬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出版情怀和人文理想,增强追求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素养,能够策划出思想深邃、内容优良的精品力作;必须熟悉和掌握行业规范知识、语言文字知识,保证书稿内容文从字顺、合乎规范。不仅如此,编辑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营销能力、数字素养等。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综合素养的理念。

(二)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

一方面,编辑的专业成长具有阶段性、持续性、动态性、发展性。编辑的职业知识、能力的学习及内化、转化,均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亦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持续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优秀的出版人,必定具有顽强的学习精神”[4],因此,编辑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打破学习知识的边界,关注出版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从对出版业陌生的出版新人到资深、卓越的出版人,编辑的成长永无止境,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注重实践与精益求精

一方面,编辑的出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要在出版实践中提升[5]。编辑工作操作性强,编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实践方能有所体悟。例如,对书稿中的标点符号、章节标题、书眉页脚、表格公式等内容的处理,编辑需要在工作中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注重实践的理念。另一方面,编辑需要深刻体悟并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正如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所深刻阐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对书稿质量的打磨,编辑除了要杜绝知识性差错、语文性差错,还应追求章节布局合理、语句表述清晰严谨以及图书的装帧设计美观等,而这均需要编辑独具匠心、发挥匠智。从书稿的形式到内容,编辑对每一个细节都应精益求精。因此,编辑素养的提升必须遵循精益求精的理念。

二、質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

随着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强编辑队伍人才建设不只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需要,也是出版行业层面的现实需要。对编辑人才的培养,相关主体需要创新培养理念,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发,为高素质编辑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出版社加强校企联合和职后培训,综合运用国家、社会与行业等多方资源,充分借力外部培训与激发内生学习动力,加快建设符合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一)学历教育:出版社与高校协同共育,构建编辑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中宣部、教育部指导推动一批重点高校,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共建高水平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6]。出版社具备丰富的出版实践机会与出版资源,高校则具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优势,因此出版社应与高校出版相关专业院系加强合作,双方以共育出版人才为目标,构建权责明晰、协调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双向互动模式,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联动发展。

一方面,高校具有更系统化的相关课程,出版专业的学生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自身实际进行有效的学业规划,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各式资源进行学习,充实自身,成长为优秀出版人才。另一方面,出版的实践性较强,对此高校要重视和强化出版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增强对出版的认知。出版社可为出版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其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枢纽(如成立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并提供实习机会)健全编辑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出版社也可以通过为出版专业的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并保证一定的实习时长,以促进出版专业的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提升实践能力。基于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出版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出版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出版社见习、实习中不断提升编辑素养。另一方面,出版社准确了解出版专业的学生在出版实践中的表现,并将其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反馈给高校,使高校基于此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优化调整。校企双方应依托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优勢,通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出版人才。

总之,鉴于出版学科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出版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应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高校与出版社协同共育、校企联合,促使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又有利于出版学科建设[7]。

(二)职后培训:继续教育部门与出版社综合培训,全面助力编辑素养提升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出版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8]。出版社应通过构建继续教育部门的系统性培训与出版社的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进行编辑人才培养,发挥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指导性、引导性、规范性作用,助力编辑素养的提升。

1.继续教育部门的培训

当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内容陈旧、未及时更新,同质化问题突出;实用性不强,与实践有脱节;培训课程内容分类分层不甚科学,培训对象有待细化;培训模式属单向灌输,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培训组织主体多样,水平参差不齐等[9-11]。因此,继续教育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首先,优秀编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策划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选题,且具备扎实的编校能力,善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如此才能提升图书的质量并促进高质量文化产品的传播。同时,继续教育部门也应加强策划理念和思路、审读和编辑加工方法、新技术手段或者新媒体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增强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时效性、衔接性、有序性。其次,对培训内容的设计,继续教育部门应注重加强对一线编辑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注重挖掘和解决编辑群体的“盲点”“痛点”,兼顾不同学科属性、不同资质属性编辑的个性化需求,使培训内容精准对接不同编辑人员的差异化需求,增强培训内容分类分层的科学性、针对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出版行业是大势所趋。因此,继续教育部门应与时俱进,积极强化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场景的内容培训,提高编辑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最后,出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继续教育部门的管理,“鼓励并引导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具备培训条件的社会办学单位参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8],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高质量。

2.出版社的培训

第一,加强新入职编辑的系统培训。首先,除了具体业务能力的培训,出版社应注重对新编辑的职业意识培养,使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其次,出版社应注重新编辑入职第一年的培训,给予新编辑足够的学习成长空间。当前,有的出版社的新编辑入职后,仅经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即开始承担审稿、编辑等工作,这可能导致有的编辑工作三五年甚至更多年后仍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因此,新编辑入职第一年要以学习各种知识为首要任务,不能过早地承担编辑任务,而应以核红、校对工作为主。入职伊始,出版社宜将资深编辑处理过的稿件给新入职编辑做核红工作,以帮助其快速掌握常见编校错误及处理方法;资深编辑在标注纸样时,应有意识地标注易错点,使校样成为新编辑入门学习的重要资料。最后,出版社要定期组织编审校实例分享会,安排经验丰富的策划、编审人员从思想认识、选题策划、编审技能、校对技巧、案例分享等方面与新编辑进行经验交流,从策划、编校实操入手,总结整个编辑流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供新编辑参考学习。

第二,加强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出版社可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为每位新编辑配备一名资深编辑。资深编辑对新编辑校对的稿件进行评价,并予以一对一的指导。这种贯穿日常工作的指导具有多重作用。首先,资深编辑可以单独针对新编辑的编校工作进行指导,激发和挖掘新编辑的潜能。其次,新编辑可以向资深编辑表达自己的疑惑或见解,与资深编辑形成平等、双向的互动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再次,这种双向交流的指导方式可让新编辑成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从而获得积极正向的学习体验。最后,资深编辑通过与新编辑的深入交流,可以准确评估每位新编辑的能力,从而有效发挥新编辑的专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总之,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新编辑的自我效能感、认同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个人自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补齐能力短板

编辑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继续教育部门以及出版社等的规范引导,还需要编辑自身层面的自学与自律、向学与勤学。一方面,学习的最终主体和落脚点是编辑个人,旁人难以替代编辑个人的学习;另一方面,知识更新和技术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学习也应永远在路上。对此,编辑必须具备自学、向学的意识,承担起学习的主体责任。

一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是学习的主体,外在的培训起引导作用,编辑要练就过硬本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编辑应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踔厉奋发,立志成为优秀出版人才;其次,编辑应积极向资深编辑求教,汲取专业知识;最后,编辑要善于“巧学”“巧干”,应依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急用先学”“依问索方”的策略,讲步骤、分重点地学习,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采取碎片化方式进行学习。编辑只有自主、自发地学习,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总结规律,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二是补齐能力短板,立志成为复合型高级人才。在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编辑往往存在必备能力方面的短板。比如:有的编辑善于选题策划,但不善于案头编校;有的编辑善于审校理科类书稿,但人文素养不足;有的编辑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但导向把关意识不强。作为编辑,任何一项职业能力的缺乏都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甚至可能因某项关键能力的欠缺而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因此,编辑应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的特长,注重积累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持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全方位地提升编辑业务能力。

三、结语

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助推国家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但人才队伍的建设、编辑素养的提升均非易事。基于此,文章从明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梳理编辑人才培养应遵循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历教育、职后培训、个人自学三个层面探讨编辑人才的培养路径。在国家或政策支持层面,相关部门应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出版社层面,出版社应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措施,尤其是通过开展新入职编辑培训,助力编辑素养的提升;在编辑自身层面,编辑应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补齐能力短板。总之,在新时代,出版社应遵循编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3-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戴文葆.多读书 爱交游 勤动笔:同青年编辑谈编辑工作[J].编创之友,1984(02):83-94.

[3]谢景海.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助力全民终身学习[N].光明日报,2022-12-05.

[4]聂震宁.我的出版思维[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5]袁亚春.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出版業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编辑,2022(08):52-55.

[6]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23-12-19)[2024-03-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3-12/19/c_1130035497.htm.

[7]于殿利.以科学的人才观建设现代化的出版队伍[J].出版广角,2023(02):11-19.

[8]国家新闻出版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EB/OL].(2020-09-29)[2024-03-25].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renshi/zcwj/zhuanyejishurenyuan/202009/t20200929_391929.html.

[9]田雪平.新时代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8(06):154-156.

[10]许艳玲.完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助力高素质编辑队伍建设[J].传播与版权,2023(02):71-74.

[11]陈汉轮,毛红霞.我国编辑继续教育政策演变、突破与建议[J].中国出版,2022(06):51-54.

[作者简介]王专(1987—),女,山东泰安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审读质检部二级专家,副编审;(通信作者)邹旭勇(1988—),男,湖南娄底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分社三级专家,副编审。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文化强国建设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意义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