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2020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并对我校临床教学医院办学条件充分评估及遴选的前提下,经过多次沟通酝酿与充分论证,改革原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与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试点工作,响应了新时代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趋势。改革与试点以来,以“1+1+1”临床教学班为抓手,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纵深发展的同时,双主体育人效应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得以体现。本文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对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依据、路径、问题与不足、优化策略的探讨,旨在为高职临床医学“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提供参考与依据。
1.1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在院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完善“医教融合,分段共育”的育人机制,“医教融合”是改革原先校企合作的模式,从临床顶岗实习模式转变为“1+1+1”临床教学班的培养模式,实施从医教协同到医教融合的深度转变。“分段共育”是将人才培养分为“1+1+1”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教学,第二阶段为医院内的临床教学,第三阶段为医院内的顶岗实习教学。
1.2 制定符合“1+1+1”临床教学班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与目前普遍采用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不同,“1+1+1”临床教学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第一年学校教学,第二年医院内临床教学,第三年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因此需制定符合“1+1+1”临床教学班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依据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结合“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实际,多次组织召开院校专家开展“1+1+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讨与论证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融入职业拓展模块及职业核心技术模块,让学生掌握最新临床技术与方法。
1.3 重构“1+1+1”临床教学班实践教学体系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训课、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及顶岗实习组成,该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是在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之后进行临床顶岗实习,因此存在校内实训课与临床顶岗实习之间的脱节。“1+1+1”临床教学班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课、医院内实践教学及医院内顶岗实习组成,在医院内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医院真实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根据理论教学需要随时开展临床见习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统一。
1.4 修订“1+1+1”临床教学班的课程标准 作为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多次组织专家召开针对“1+1+1”临床教学班的课程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共同组成团队的工作模式,每门课程至少有3名成员组成团队,其中至少1名为医院一线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中,充分考虑到理论与临床结合便利条件,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功能。
1.5 加强“1+1+1”临床教学班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对接学校教研室设置,医院成立相应的临床医学大教研室,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细化出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妇科教研室、儿科教研室等。教研室成立后,“1+1+1”临床教学班教学管理办公室开展教研室教师遴选,遴选出能胜任教学任务、责任心强的一线中级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在临床医生正式走上教师岗位前,由学校组织牵头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对接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由医院组织开展岗前教学能力培训,主要从本科医学院校邀请一线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大学校教师与医院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交流,备课活动中,校企发挥各自特长,同步提高学校教师与医院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1.6 加大“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力度 在“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力度,以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内外妇儿临床科室的临床优势,以学生临床需要为前提,采用“时时临床、处处临床、充分临床”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解,需要进行临床教学配合的知识点,即时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或者相关临床科室开展临床教学;对于学生在医院内自学中所遇到的难题,由医院内班主任协调临床医生开展针对性临床教学;对于无法直观开展临床教学的教学知识点,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遇到的病例难题,开展床边真实病例交流讨论会。
1.7 完善“1+1+1”临床教学班学生管理机制 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管理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日常管理要求,构建“1+1+1”临床教学班的管理体系。成立校内班主任与医院内班主任相结合的“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全面负责“1+1+1”临床教学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与医院联合定期召开学生管理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医院内教学管理的动态情况,及时化解与处理学生出现的矛盾冲突,依据座谈会座谈内容,细化学生管理内容,通过利用微信群、QQ群、习讯云等先进管理手段,全面、动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1.8 健全“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校企协同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采用“双教学秘书”“双教研室主任”“双任课教师”的“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做好教学安排、备课、考核安排等工作。建立“学校、医院、学生、社会”四方评价主体参与,涵盖“教学运行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类别的“四方参与,两类评价”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督导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采用医院与学校联合成立教学督导组的方式,不定期进入课堂督导,将督导内容在医院与学校内通报,对于督导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整改。
1.9 打造“1+1+1”临床教学班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基地 为服务于“1+1+1”临床教学班的实践教学,大力打造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基地,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为重点,以省级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内、外、妇、儿等各科室的临床诊疗条件为补充,构建“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让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服务于临床教学的作用。
2.1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完善 在“1+1+1”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二学年将学生的教学在医院内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改革与创新。但学生进入医院进行第二学年的学习后,与传统的“2+1”教学模式的学生相比,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健全至关重要。经过广泛交流与研讨发现,目前,“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构建,其中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仍不够完善,学校对于医院内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仍以粗放式模式,院校双方未能充分走入课堂进行教学督导,医院的临床医生由于自身业务繁忙而对于课堂教学投入度不够,部分医生仅能完成自身的授课任务,而无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不高的问题。
2.2 学校参与度与水平较低 研讨发现,在学生进入医院学习后,临床教学班的教学变成了以医院为主,学校为辅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也反映出学校参与到“1+1+1”临床教学班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参与水平较低的现状,这与“三全育人”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这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共管的理念是不符合的,并且医院通常存在教学水平受限的情况,因此会进一步影响到临床教学班的教学质量[1]。
2.3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1+1+1”临床教学班的教师从医院内的一线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护人员进行遴选,虽然临床教学班的任课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教学中可以将理论和临床实践融合得更好,但临床医生作为任课教师开展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组织不够规范,课堂教学存在着随意性、课堂管理松散等问题。同时,由于对最新教育教学前沿的掌握不足,不能将最新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这些问题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4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配套措施欠缺 医院内的教育和学校的教学在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教育上还存在区别。学校教学过程中会通过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文艺竞赛类活动、知识竞赛类等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医院由于忙于各种临床工作,缺乏专门的机构与部门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2]。调查发现,“1+1+1”临床教学班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医院内教学存在各类活动太少,无法锻炼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生在医院内开展教学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得不到其他锻炼的情况。
3.1 围绕课堂教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在医院内开展的临床教学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决定着协同育人的成效,为此院校双方应该共同承担起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院校双方应该成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小组,在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医院内开展临床教学班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质量评比、课堂教学督导等相关活动,由学校及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等活动;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教学管理办公室综合评价的方式,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整,让真正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医生担任任课教师。将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发任课教师的教学潜力与热情。教学督导小组不定时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督导,每周进行教学督导通报,对于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整改[3]。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质量座谈,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将座谈发现的问题与内容通过与任课教师沟通、研讨及时解决。
3.2 围绕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参与度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育人,指挥棒仍然是学校。对于在医院内开展教学的模式,要改变将学生送入医院后以医院教学为主,学校为辅的理念,学校要积极参与到临床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在临床教学班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岗课赛证、三全育人、三教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探索产教融合的深层次融合机制,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同时,应将“1+1+1”临床教学班教学过程中的特色做法、育人成效等积极进行总结与宣传,充分发挥临床教学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卫生发展事业提供示范与样板[4]。
3.3 围绕教学全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线医生走上讲台担任任课教师,从陌生到熟悉到成熟需要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前,进行临床教学班教师遴选,通过组织试讲,选拔出真正热爱并且有教学潜力的医生担任任课教师。对拟确定的任课教师建立与院校教师“结对子”的帮扶模式,让学校优秀教师对口帮扶医院医生,让医生尽快进入到教师的角色中。同时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应该围绕教学管理、教学能力、教学备课、师德师风等多项内容开展,并与院校共同组织新任教师教学技能交流会,充分做好上岗前的准备[5]。对已经开展教学的任课教师,采用教学督导的形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采用学生、同行、社会、院校“四位一体”考核的形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个人业绩的重要条件,作为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采用组织集体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6]。
3.4 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配备相关活动 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求为导向,以对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为目的,以医院实际条件为参考,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作为重要教学辅助,由医院教学部门、社工部、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制定“1+1+1”临床教学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活动方案制定后报经院校同意后,定期开展临床教学班的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文艺汇演、义诊活动等。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档案,采用“一人一档案”的方式,通过制定符合学生个人意愿与实际情况的计划,全面提升临床教学班学生的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