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树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由此可见,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更直观、具体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这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具有显著意义。
从实践性教学本身来看,其以体现实用主义为切入点,实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教育职业化背景的紧密融合,是当前积极推行的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强化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还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使高校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由此可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推行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能够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由于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能够充分凸显现代教育理念,因此其有助于顺应教学改革并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开展具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过程中,高校需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结合他们的基本学情及成长需要,灵活调整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向及实践路径,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由此提高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明确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而围绕高校思政新课程来看,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三个面向”目标,需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创新改革工作,充分贴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和全面性的引导。具体来看,通过强化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围绕社会实践这一角度来创新优化思政教学模式,实现对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学体系的创新升级。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概念,因此更多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理论性教学,未能使学生近距离参与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使得他们在思政课的学习方面只停留于理论层面,无法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再加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他们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等同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调研和参与,这导致一些学生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久而久之会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活动,但是却未能结合自身教学规划以及学生学情树立完善的教学标准和考核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具体来看,目前在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计划学时、实践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等方面都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也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例如,部分学校将思政实践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有部分学校未能纳入;有的学校设置的学时较长,而有的学校设置的学时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效果。
相较于理论性学习,在引导高校学生参与思政新课程实践性学习过程中,需要使他们走出课堂,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而这一环节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虽然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每年都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但是目前明显存在经费划拨不到位的现象,也有部分高校因经费较少而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社会实践需求,从而影响到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
为了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同时为了丰富高校思政新课程内容,需要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加快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明确在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总体要求及目标,同时要了解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来做好新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来看,当前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过程中,明显存在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学校支撑力度不够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保障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及教育方向一致,提高他们在实践性教学中的目的性和导向性,由此来进一步规范课堂内容并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大学生学情来看,高校在开展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角度,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情况及喜好情况,尽可能围绕他们的实际需求来探讨更优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个人理念并提高个人修养。
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体验活动,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期间可以采用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这两种方式,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来调整优化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要发挥实践问题作用,做好对相关教学改革工作的调整优化,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一创新改革活动中。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的内容单一和形式固化问题,高校教师需要明确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的及方向,能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来丰富这一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究意识。
例如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们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除了需要进行理论性教学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及网络实践活动,进一步挖掘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思政元素,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创新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还可以提高在相关主题教学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需要围绕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这一内容开展创新改革工作,更好地发挥相关教学活动作用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同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实现理论结合实际,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且有助于在高校内部构建更为系统的思政新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实现理论内容与社会实践的高效连接,以及学校与实践基地的紧密互动,这些都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容并提高教学实效性。中国军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