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我国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初百万大裁军开始后,中央军委就决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成立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从组织上保证他们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
从目前看,军休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它即是我国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治国强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 年新修订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并提升。在现有的国家保障基础上开展社会化服务,是提升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按照总书记指示要求,军休机构构建以军休干部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体系,以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为重点,以实现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提供优质服务、高效管理、社会化保障,满足军休干部基本生活及个性化需求,努力实现军休干部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军休干部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新时代国防事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更加注重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关系,增进友谊,凝聚力量。挖掘老龄人口,特别是军休干部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发挥老年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军休机构内部更加注重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党建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荣誉疗养制度等等,以巩固服务管理效果;不断增添硬件设施,重视文化氛围。在军休干部养老服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解决了部分养老服务的社会问题。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接收任务的持续加重,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正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难题。最显著的是服务对象数量迅速攀升,与军休工作人员比例不对等,医疗康养迫切需求,出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储备短板。实际情况是很多机构现有服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开发力度不够,并且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加上军休干部安置政策不断地调整,军休干部的居住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军休干部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成为常态。最直接的影响是日常管理和活动制度落实难以经常化。从政治待遇方面,军休机构组织的“三会一课”、重大活动邀请、送学上门等活动没办法参加;从生活待遇方面,组织集中体检、住院慰问、生日慰问、节日慰问等活动都不能及时保障完成,对服务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反面作用。
军休干部退休后待遇普遍较高,对养老服务存在较高期望。目前部分军休机构社会化程度有限,存在服务意识僵化、手段简单、工作方法陈旧的情况,与军休干部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军休机构由于人员、资金、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有限,多数都在固定场所进行。同时还要受到现有服务承载能力、服务器材、服务设置项目、服务人员的限制,仅仅能满足于部分军休干部的需求。
要推动军休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找准军休干部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点。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使军休干部和党员普遍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性。
要依托基层社区,才能破解军休干部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集中组织生活的难题。不仅要“眼睛向内”,强化军休支部引领,更要“眼睛向外”,借助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拓宽学习路径,强化红色阵地建设,做好社会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
探索扩大服务供给范围,搭建平台,吸收养老服务领域相关企业、机构、协会等,并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军休干部融入,提高活动频率,切实丰富军休干部业余生活。
联合市委党校,积极参加党课培训班,同时开发军休干部红色资源,双向互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走出去”“领进门”“宣传好”等形式,助力红色基因传承。依托老年大学,利用现有教学场地、资源、师资力量为军休干部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融入“康养学游”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银发经济”。以“互联网+”赋能老年教育,使军休干部能够及时充分学习优质课程,满足他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持续推进线下线上同步开展,做到学习全覆盖。
积极组建军休干部宣讲团,发挥自身红色资源优势,讲好党的故事。携爱国教育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机关等单位,通过党课、老兵故事、回忆录等形式,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搭建起新时代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新平台。鼓励军休干部党员发挥“模范长者”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培训功能培养讲师团,实现老有所教。同时团结凝聚更多年轻人发挥作用、服务社会。
建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军休干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驿站,组织开展走访贫困户、慰问孤寡老人、关心教育下一代、清洁家园、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服务活动,满足他们贡献余热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切实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使得军休干部对健康的期望大大提升。与地方医院、社区医院构建更加优质的医疗待遇尤为必要。协调专设时段无障碍体检;专设无障碍住院治疗;离退休干部病房等等。协调当地医保机构,简化办理更加便利更加快捷的转诊异地就医手续。
同专业性强的三方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提供优惠牙科、眼科治疗项目,满足饮食指导、中医按摩、理疗、康复治疗等,提升保健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全面摸排军休干部档案,特别是获得的荣誉,展入荣誉室;通过实地走访、与军休干部谈心谈话,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访谈战友、部队领导和身边亲属等形式,侧面挖掘军休干部身上的故事,撰写回忆录、访谈录,录制宣传片,打造爱军荣军的氛围。积极组织“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军休榜样”等活动,通过参与彰显荣誉尊崇的活动,提升军休干部满意度,让军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是军地双方共同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军队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军队离退休干部合法权益的需要。军休安置工作已经进入“随退随审、即交即接”阶段,还需要政府多部门、社会多方面配合联动。协调当地住建部门有关解决安置住房政策;咨询当地医保部门医疗个人账户构成、住院报销比例;异地就医政策;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政策规定。协调办理跨省调整服务管理关系工作,简化流程,真正从军休干部需求出发,解决后顾之忧。
推进“开门办所、融入社会、资源共享、购买服务”军休服务新模式,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军休服务管理机构为支撑、社会公共资源参与的多元供给、共建共享服务保障新格局,对于提升服务的功能、质量和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军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