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化研究

2024-06-07 15:46:12殷一珂
科技风 2024年14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标准化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来临,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对于以往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推动教务管理标准化,契合互联网发展主旨,有利于高校教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务管理主要任务及内容,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积极意义,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走向标准化。

关键词:互联网+;教务管理;标准化

前言:高校的教务管理与院系的领导、参与授课的教师和全体的学生有着极为频繁的联系,是各部门间沟通的桥梁,在协调等方面有着一定价值,是承上启下的纽带。“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教务管理开始凸显出诸多的问题,虽已有所改进,但仍无法及时满足时代的需求,故高校及时反思,结合当前社会的环境,转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思维,认识到教务管理是高校得以前行的关键环节,与教学质量和校园的秩序直接挂钩,开始探究多种能够提升教务管理的途径,做到高质高效。

一、高校教务管理任务及内容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高校办学水平,优秀的教务管理可以调动高校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展,教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重视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

(一)教务管理任务

首先,教学组织是教务管理的核心任务,作为高校办学核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展开。在教务管理任务中,有序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展开,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实施,从高校学生成绩考核到教师的教学评价,一切教务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展开。教务管理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任务管理模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行,避免教学各个环节陷入无序,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

其次,要重视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工作的管理。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管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才培养中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于教师来说,则可以规范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对教学环节与内容不断优化,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学管理,可以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教师创造更为公平开放的上升空间,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晋升。

最后,教务管理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当不断适应社会变革需求,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地。高校教务管理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使教学改革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当前,我们身处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频率快,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有危机意识与创新意识,不断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在教学硬件上,要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教育系统信息化,在教学理念上,注重知识的分享与质疑,推动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将高校从知识的学习场所转变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二)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务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质量管理、协调服务、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可以说教务管理涵盖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教务管理者来说,推动标准化管理,可以更加准确衡量教务管理的质量,在提升教务管理水平上也有了明确目标。

教务管理中的课程管理,既要与高校的办学主旨相一致,关注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与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体现高校办学的社会责任。课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展开,同时又与高校其他部分关系紧密,需要周密部署安排。考试管理是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专业性强、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的特点,对于教务处工作人员来说,考试管理往往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命运,因此不能有一丝马虎。学籍管理往往被人所忽视,学籍管理对于学生的转学、休学、毕业证书等直接挂钩,大部分学生很少意识到学籍的重要性,随着高校学籍管理走向信息化,学籍管理工作也逐渐更加高效。此外,教材管理、质量管理、协调服务、质量建设也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务管理工作来说,任何一件小事都足以影响高校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教务管理应当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注重标准化建设,这样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教务管理工作失误,使教务工作服务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互联网+”对教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教务管理的良好助手。对于教务管理人员来说,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与处理至关重要,能够通过快速反馈实现教务管理及时响应。教务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大量工作安排,小到课程制定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大到学校行政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实行,这些都离不开教务处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熟,借助微信等即时通讯工作,通过建立工作群的方式,可以将各项信息及时发送给各个管理部门,各部门在第一时间协助教务处完成工作内容,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学校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绩效考核等环节,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实时互动。

(二)“互联网+”为教务管理标准化提供便捷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涵盖内容众多,不仅涉及到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还包括质量管理、协调服务、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向着标准化方向迈进。以往教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标准化,导致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衡量无从谈起,要想改进,也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这就导致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停滞不前。互联网+的推广,使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化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积极利用互联网,可以推进教务管理中诸多工作标准化。以学籍管理为例,以往高校学籍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在学校各部门之间由于学籍信息不统一、数据标准与格式千差万别,导致学籍管理信息共享较低,特别是不同高校之间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不统一。互联网+背景下,学籍管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可以实现信息化,各高校之间实现了学籍信息共享,这大大加快了高校学习信息管理效率,推动了学籍信息管理标准。

(三)“互联网+”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与学生互动

以往教务管理工作虽然与学生聯系紧密,然而学生却很难与教务管理人员直接交流,这就导致教务管理工作有时会与学生产生脱节,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教务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更为高效,与学生之前产生积极互动,解决教务管理僵化保守的问题。以课程管理为例,以往学生对高校课程安排虽然有意见,但是很难正常反馈,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课程安排更便捷通知学生,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以与教务处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反馈自己对课程安排的意见,以便更好获得学习体验。此外,在考试管理、质量管理、教材管理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程度表达学生的诉求,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而拉进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教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互联网+”下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高校管理信息化成为建设重点,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务管理也成为信息化建设领域之一。目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更多体现在基础应用上,在教务管理深层次上,信息化水平建设明显不足。一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简单将信息化理解为即时沟通软件,忽略了底层生态建设。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到高校教学、后勤、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由此衍生出的信息化才能具有高效性。一些高校各个部门之间标准不统一、数据杂乱,这就导致教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信息化推进缓慢。此外,现有的教务管理机构在转向信息化过程中,还面临管理体制与部门的制约,需要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信息化。当前,高校信息化工作主要由学校信息管理部门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话语权较弱,而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对接部门众多,不仅技术复杂,而且协调彼此关系难度也高,单纯依靠教务管理部门推进信息化,实际作用有限。

(二)教务管理系统面临互联网人才缺乏问题

高校教务管理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无论是在日常办公还是学校管理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然而,这也要求教务管理系统有互联网人才储备,以便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信息问题。一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由于软件或者硬件问题,导致高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也反映了当前教务管理部门互联网人才缺乏的现实。一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运行依赖于外来网络服务商提供,一旦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学校自己不能解决,只能寄希望于外部技术团队,造成学校教务管理工作被动的局面。一些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中将重点放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购买上,对于自主研发重视不足,而在人才招聘环节,主要侧重于教师的聘请,对于互联网人才招聘较少。对于教务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背景下,IT人才的薪资待遇与发展前景都要高于高校普通人才,因此必须考虑加大自由人才培养力度,增加外来人才招聘,以便弥补目前教务管理系统互联网人才匮乏的问题。

(三)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蕴含着高校科研与教学大量数据,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高校教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高校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学校互联网建设的重点。一些高校对于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重视不足,在网络防火墙建设上缺乏重点投入。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包含着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等数据资源,如果这些数据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数据泄露,不仅会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国家安全,造成重要信息泄露。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体现在没有设置单独的信息安全部门对校内重要数据源监管,遇到网络安全时,没有与国家互联网安全监管中心联网,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遇到网络黑客攻击时,缺乏应急预案。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化实施路径

(一)建立以标准化为体系的教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要走向标准化。要对现有的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梳理,确定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务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各种标准的制定与实行,要在教务管理中做到有准可依,将标准化作为教务管理的首要目标。积极推动教务管理者建立标准化意识,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要从数据种类、数据统计范围、数据来源上进行标准确定,这样可以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的水平。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则可以采用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管理方式,加强沟通与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并在条件合适时建立同一区域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实现教务管理从校内标准向区域大学标准转变。

(二)注重教务管理标准化人才培养

教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需要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线教务管理经验,这样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需求。“互联网+”背景下,教务管理迎来信息化,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互联网素养,又能有标准化管理意识。长期以来,高校教务管理缺乏标准化意识,因此现有管理人才需要经过培养才能适应标准化需求。应当积极与其他院校开展合作,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用于标准化工作,同时,考虑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还可以积极利用市场力量,与咨询管理公司合作,开展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化实施工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标准化意识的教务管理人才,从而在后续教务管理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校教务管理扁平化

传统高校教务管理层级过多,在管理方式上实行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可以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扁平化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化繁为简,降低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量,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在管理工作中,层级过多容易导致信息传递失真,而要想推动教务管理标准化,就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简便快捷,实现信息直达。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高校教务管理者与学生的直接对接,无论是在学籍管理还是课程安排上,只要明确标准,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这样可以降低教务管理的工作量。通过微信、qq等软件,最大程度实现教务管理者直面学生,降低中间不必要环节,实现数据信息的精准对接。

(四)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标准化应用意识

教务人员需有着新时期下的理念,不仅要懂教育,更应注重标准化管理方法的运用,从而提升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务管理人员要有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在日常管理中推动教务管理系统化。高校应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针对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对于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虚心改进,从而改变目前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要大胆创新,对于教务管理标准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妥善解决,在后续工作中熟练运用,对资源分享、信息整合和反馈的收集等操作更为熟练,业务能力提升。

总结: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形式下,教务管理工作对于教学秩序重建、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直接促进作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巧用信息技术来调配各部门的职能。推动教务管理标准化,使管理工作新颖有效,保证教务管理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健.“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标准化研究[J].知识经济, 2020(4):96+98.

[2]游潇扬.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内江科技, 2022(4):20-21.

[3]曾群.“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006):20-22.

作者简介:殷一珂(1984— ),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标准化互联网+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36:40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1:57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5:30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1:40:33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