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冉 宁雯雯
摘 要:作为一种较以往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养老能够有效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基于SWOT的分析方法,对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现状的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回顾。研究发现,这种养老模式的发展受到资金、服务、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拥有发展建设成本低、服务支付成本低、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和机会,也存在资金筹资渠道窄、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传统养老观念影响的劣势和威胁。针对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劣势和威胁,从资金、服务、政治、社会四方面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以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化及农村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SWOT分析;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技术促进老年健康的社区支持机制研究”(21CRK004)
作者简介:王玉冉(2000- ),女,河北邢台人,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人口;通讯作者宁雯雯(1988- ),女,山东聊城人,武汉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一、引言
在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互助养老成为乡村社会的有益尝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已有多种实践形式,根据血缘关系和空间距离将民间互助养老分为宗族型、姻亲型、邻里型和社区型四种[1];根据互助养老建设主导者的区别,将其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自组织主导和家庭主导三种类型[2];根据推动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主导、民间支持和精英带动三种[3]。
互助养老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农村互助养老发展进行分析,将已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模式的发展情况,从而有效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理论框架
SWOT分析模型,即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教授韦里克提出,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制定针对性企业战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商业领域,在养老服务领域也同样适用。这里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针对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优势、机会和阻碍其发展的劣势、挑战进行全方位地分析,从而不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三、农村互助养老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资金层面
互助养老服务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同时在发展中也突出其在资金层面的优势。一方面,对于互助养老机构而言,发展建设成本低。农村互助养老可以将村内现有闲置房屋、学校等建筑改建为互助养老中心或农村幸福院[4]。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闲置土地增加,可以为互助养老提供充足的场地,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土地,可以降低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建设成本。同时,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入住的老人互帮互助而进行的养老,减少了在服务人员的成本支出[3]。另一方面,对于老人及其家庭而言,服务支付成本低。公共物品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老人或其家庭只需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一般的就医费用。
2. 互助服务层面
在服务人员上,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提供服务。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农村留守群体增加,部分人员可以为互助养老提供服务支持[5]。同时,已退出生产领域的低龄老年人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照顾高龄老人[6]。
(二)劣势分析
1. 资金层面
虽然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优势,但目前互助养老在资金上仍有诸多问题,如资金筹资渠道窄、资金可持续性低等。在外部资金方面,村集体投资、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社会捐助和企业募捐的参与度不够高,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缺乏稳定资金供给渠道和足够资金支持。农村互助养老“造血功能不足”,没有固定的收入渠道,资金多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第三方的支持[7]。
2. 服务层面
在互助服务的内容上,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互助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在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心理服务等方面短缺。具体而言,一是医疗相关服务短缺。现在的互助养老主要以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为主,无法满足老人在医疗服务、康健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服务缺乏可持续性[8]。二是文化和心理互助不足。农村互助养老在服务内容提供上较少涉及文化互助,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互助和心理互助服务的机构数量也是微乎其微[9]。三是服务层次较低。目前农村互助养老的服務只能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高层次养老服务短缺[10]。
在服务人员上,尽管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可以提供支持,但在服务和管理专业性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一方面,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专业水平较低。目前仅限于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缺乏专业的日常照料护理,无法满足老年人在医疗卫生康复服务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11]。互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的缺少、负责该事业的专业性人员稀缺和高校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12]。另一方面,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村委会工作人员由于时间紧张,只能通过文件资料学习专业知识,经验缺乏,管理能力有限[13]。同时,相较于机构养老的管理者和服务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大都是村内成员,由于自身学历和技术的局限性,在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上存在不足[14]。现有的村委会、老年协会等发展滞后,管理专业性水平不高,在互助养老服务中出现形式化,对政府的行政依赖性强的情况[15]。
(三)机会分析
1. 政治层面
在河北肥乡互助养老模式取得成功后,国家也开始大力支持该模式。在国家和政府积极推动下,各省市如河北、湖北等也纷纷采取了地方性政策,制定了促进互助养老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运作机制[16]。具体政策内容包括资金支持方面、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和相关人才培育方面[17]。
2. 社会层面
互助养老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养老需求的增加、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我国互助养老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实践基础。一直以来的互助养老文化为现代农村互助养老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除了互助养老的文化,我国早期的宗亲式养老到集体养老,再发展为现在的社会养老,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8]。
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同时,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也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9]。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成为实现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20]。该模式的发展得到了多方资源的支持,并且由此获得了发展的机遇。这不仅增强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内在能力,还有效地利用了养老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养老模式和养老体系的进步和完善[21]。
(四)威胁分析
1. 政治层面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并参与其中管理,但在实际效果上有诸多问题,包括基层政府执行不力、政策规范不明晰、实施不到位等。
由于政府包揽责任[22]、基层政府执行不力[23],仅敷衍了事,出现重量轻质、以GDP为导向等问题,使得互助养老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在政策支持上,一是政策仅仅存在于文件中,对互助养老的运作模式、资金支持和法律规范等方面没有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3];二是互助养老组织在土地、税收、社会激励等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三是互助养老的政策存在广泛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互助政策缺乏合理性,同时对于互助养老对象界定模糊不清的问题[24]。在法律法规层面,对在互助过程出现意外时的责任归属问题缺少制定,使其在意外发生处理时缺少法律依据。
2. 社会层面
一方面,传统观念制约。由于传统养儿防老思想和“面子”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互助文化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乡土社会面临冲击,出现“半熟人社会”,导致互助养老观念发生变化,以及在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人认为在提供服务之后,应获得物质精神补偿,来代替互帮互助,偏离了互助养老的初衷。
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事业面临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巢化的双重压力,但也蕴藏着发展机遇。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危机,显得至关重要。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互助养老开展研究后,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的优势和机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从政治、资金、社会、服务层面对学者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治层面
一是完善农村互助养老的相关法律。通过完善法律,明确农村互助养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各主体在农村互助养老中应承担的责任,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25]。二是政府部门出台互助养老服务标准和机构管理办法。政府可以在总结互助养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互助养老服务标准和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互助养老的性质与地位等。
(二)资金层面
资金是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基础,没有资金的支持,针对互助养老的管理和服务将无法开展。面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资金困境,要构建多元筹资渠道,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提高互助养老资金链的安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分类补贴。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分类补贴的方式,以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经济贫困地区,加大补贴,鼓励慈善资金的捐赠;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鼓励自筹经费。二是构建多元筹资渠道。在外部资金方面,鼓励民间资本的加入,如鼓励爱心人士和企业成功人士捐赠或直接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服务等方式[26~27]。特别是鼓励那些从本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返乡创业,这不仅可以增加互助养老的资金,还有助于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28~29]。在内部资金支持上,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拓产业扶贫渠道,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并将资金投入到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中[16,30]。三是加强资金监管。政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相关管理机构对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行过程中资金、管理和服务的监督,使各项工作可以规范运行。
(三)社会层面
尽管农村互助养老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对互助养老的不认可和怀疑。因此,必須改变老年人及其家庭等人群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偏见,正确看待这种养老模式的发展,并认识到其优势。
第一,引导家庭成员树立互助观念,鼓励老年人融入社会,从而在互助养老中发挥自己价值[31]。第二,结合农村老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宣传互助养老的优势,并进行多元化建设,满足入住农村幸福院老人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老人的幸福感,并吸引更多老人的参与[32]。
(四)服务层面
不管哪种模式的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是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和规范工作,才能使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使老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目前农村互助养老还是存在互助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高质量服务的问题,日常管理也缺乏规范性,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善服务内容,才能推动互助养老长效发展。
首先,尊重老人养老差异化需求,做好服务供给精细化管理,提升养老服务水准[33]。其次,发挥农村空闲人员的价值,组织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其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34]。再次,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制定工作规范准则,既可以加强工作管理,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的规范性,又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定期举办专业培训活动,让互助服务人员了解更多医学知识,并建立养老产业的多元评价机制,以便激励改进工作[35]。
五、结论与展望
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对乡村社会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为了农村互助养老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利用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克服困境、迎接挑战。
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学者在农村互助养老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定位研究;第二,农村互助养老的可行性研究;第三,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存在的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第四,农村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农村互助养老开展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
在互助养老研究领域中,以往学者做出了诸多贡献,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缺少关于互助养老政策支持方面的深入研究;第二,尽管提出在服务内容上要提供多樣化服务,但缺少针对性和个案研究,例如对于不同地区在服务提供方面会更偏重哪方面;第三,对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某一主体切入来开展研究;第四,缺少对不同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第五,目前关于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偏少。
因此,互助养老领域仍存在较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首先,可以加强对互助养老政策支持的研究,例如对互助养老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其次,加强互助养老主体之间的研究,明确各主体在互助养老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最后,可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度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高和荣,张爱敏.中国传统民间互助养老形式及其时代价值——基于闽南地区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14(4):42-46.
[2] 刘欣.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J].现代管理科学,2017(1):88-90.
[3] 李俏,刘亚琪.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发展走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72-78.
[4] 赵成云.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模式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30+33.
[5] 成伟,黄俊辉.代际关系变化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101-105.
[6] 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8.
[7] 王辉.农村互助养老长效机制: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2):65-75.
[8] 聂建亮,曹梦迪,吴玉锋.村域社会资本与农村互助养老实现——基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意愿视角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52-66.
[9] 祁玲,杨夏丽.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20(8):137-152+192.
[10] 纪春艳.农村“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势、困境与应对策略[J].理论学刊,2020(5):140-148.
[11] 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31.
[12] 韦安,何玲玲.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2(4):52-57.
[13] 袁书华.供需视角下农村幸福院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以山东省LY县幸福院调研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06-113.
[14] 岳云峰.互助养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J].人口与健康,2022(9):29-32.
[15] 齐鹏.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困境与转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5-116.
[16] 杜鹏,安瑞霞.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7.
[17] 王辉,刘芝钰.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政策支持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2(6):38-51.
[18] 文丰安.农村互助养老:历史演变、实践困境和发展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5-113.
[19] 陈功,赵新阳,索浩宇.“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行政管理改革,2021(3):27-35.
[20] 郭剑平,王彩玲.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困境及优化策略——以“H村老年关爱之家”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1(19):196-199+211.
[21] 张志元.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1):1-7.
[22] 刘妮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的定位、模式与进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33-141.
[23] 纪春艳.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J].农村经济,2018(1):90-96.
[24] 万颖杰.村庄本位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州学刊,2021(6):86-91.
[25] 刘艳,于阳.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肥乡县互助幸福院为例[J].山西农经,2020(22):34-35.
[26] 刘晓梅,乌晓琳.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经验与政策指向[J].江汉论坛,2018(1):46-50.
[27] 郑雄飞,吴振其.孝而难养与守望相助: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2):147-154+2.
[28] 储灿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路径探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1(3):71-76.
[29] 杨康,李放,沈苏燕.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内涵及其实践逻辑:基于合作生产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2(4):118-132.
[30] 王静,马晓东.新时代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路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幸福院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5):78-83.
[31] 王立剑,杨柳.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51-162.
[32] 杨立春.农村空巢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农业经济,2019(8):81-83.
[33] 孙永浩.我国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基于对S省B市调研[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5):102-108.
[34] 周鹏.以互助养老补齐农村养老短板[J].人民论坛,2019(29):92-93.
[35] 魏鑫.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