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1]因此,本文以粤教版必修二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中的项目“剖析微信读书系统”为例,从真实的情境出发,通过构建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及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活动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0-0051-03
背景与现状
1.背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习内容以单元为模块,因此,教师需要以项目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解决为导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针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并提供脚手架以及评价,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情境让教师和学生产生联结,问题是学生和内容的联结,问题情境则让三者均产生了联结,所以,情境化学习能够为学生素养养成搭建复杂情境,便于学生自主参与,促进高阶复杂心智的发展。[2]
2.现状
根据罗日叶对“情境”与“真实”之间的阐述,教学中的情境可以分为四种(如下页图),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境源于真实的生活需要,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境为人为构建的情境。[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所以单元项目的问题情境构建应强调情境的真实性。
在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中的“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章中,选取的项目主题为“剖析网络订票系统”,项目情境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利用网银系统和手机银行系统可以轻松实现转账和账务查询等银行业务,网络订票系统实现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购买自己所需的车票”,介绍了网络订票的普及,从而让学生剖析网络订票系统。但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中学生利用票务平台购票出行的次数很少,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购票操作,大多数是利用手机APP进行购票,因此教材的项目情境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体验网络购票系统,并剖析网络购票系统,但没有具体的问题导向,没有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发生,此情境属于模拟解决问题的情境。
解决方案
笔者结合校园特色读书活动,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确定项目主题为“剖析微信读书网站系统及其组成”。项目情境为:学校始终秉持“唯阅读、艺术与运动不可辜负”的生活理念,一直在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希望阅读和学习可以陪伴学生终生。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纸质版的书刊和报纸已经不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大家更愿意在网络上浏览读书网站阅读电子图书,现在的读书网站系统如微信读书信息系统正变得越来越丰富、便捷、个性化。因此,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进行剖析,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具体的分课时活动设计如下:
1.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体验微信读书系统,并补充微信读书系统功能实现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对微信读书系统的服务功能流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事务流、物流的感知。
学生活动1:体验微信读书系统,完成以下体验活动:①找到一本你想要阅读的书籍,描述找到这本书籍的操作过程。②检查你阅读的书籍是否整本书可读。
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思考微信读书系统正常运行下是否需要设备与网络,并对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微信读书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主要服务功能流程图,感知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事务流、物流。
学生活动2:分析微信读书系统,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教师活动3: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框架,协助学生对本组所选信息系统进行组成要素分析;分享部分小组的组成要素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3:体验或感知本组选择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程,了解系统运行时的要素流动;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本组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提交本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
2.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1:提问:“你平时是如何选书的?如何判断这本书值得一读?”,接着播放“微信读书top200”视频片段,引出本节课要剖析的信息系统——你知道“微信评分”吗?平时会写书评吗?请上网浏览“微信读书”网站系统,自由体验“微信讀书”网站的各个功能模块。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电子学案,了解本节课的任务——以“微信读书”系统的功能分析为例,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展示图。展示出各小组需要分析的问题分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填写电子学案。
学生活动1:打开微信图书,体验微信读书系统的功能,理解任务要求。
教师活动2:提问:“微信读书系统具备哪些输入、处理、存储、控制和输出功能?请每个小组尝试回答针对微信读书系统提出的一个问题,并在班级里进一步交流分析。”
学生活动2:领取小组任务,分析讨论“微信读书”信息系统的功能。
教师活动3:选取小组分别介绍本组整理出的“微信读书”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
学生活动3:分小组介绍本组总结的“微信读书”系统的功能模块,深入理解信息系统五项功能的含义,根据分析交流进一步修改本组的功能展示图。
学生活动4:自主阅读学案,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学习使用Xmind绘图软件。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组内沟通交流,改进本组的功能结构图,形成最终作品并提交。
学生活动5:完善功能结构图并提交。
教师活动5:展示各组提交的作品,重点展示内容完善丰富的小组,给出改进的建议。
学生活动6:观看各组的作品情况,获得改进的启发和建议。
3.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1:以学生熟悉的智能手机为例,引出移动终端,并观看可穿戴设备视频,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
学生活动1:打开微信读书,体验微信读书系统的功能,理解任务要求。
教师活动2:以具体的信息系统为例,如微信读书、12306、网上购物等,选1~2种应用对比在计算机中使用有何不同,理解移动终端对信息系统应用带来的变化,以及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2:通过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体验微信读书信息系统。
教师活动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微信读书系统中的智能手机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自主学习。建议步骤:①阅读智能手机硬件组成的相关知识,在提供的主板图片上找到各个部件;②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主板中相同功能部件在不同设备中的特点。学生根据提供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和观察,并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讨论,用图示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3: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形成图示,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4.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成果汇总,评价小组汇报成果。
学生活动:完成项目汇报书,完成可视化剖析报告,各小组进行项目成果汇报。
成果与反思
为检验情境化教学的可实施性,笔者在高二年级进行对照实验,将6个班级分为两组,一组按照教材的项目案例实施教学,一组按照本文的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教学。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活动投入度、项目完成度等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并对上课教师及听课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按照本文活动设计教学的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投入度和项目完成度要明显高于教材原本的活动设计,此结果与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访谈反馈结果一致。
学生在本文设计的课程活动中,能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真实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脚手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指导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核心素养。本章活动设计的重点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以及项目活动具体问题设计,从设计的实际教学结果反馈来看,学生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的接受程度很高,能够快速理解情境,并进入问题解决的环节中。但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往往强调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结,即知识间的逻辑性,这导致学生在缺乏脚手架的情况下,很难自主、连贯地完成项目任务,所以在设计情境問题时,要尽可能细致,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方向的教学脚手架,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2]于泽元,那明明.情境化学习:内涵、价值及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1):89-97.
[3]徐显龙,张琦慧,张昱瑾,等.如何设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境化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0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