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舒在习 王平坪 刘小丹
[摘 要]我国高校工程学科现阶段普遍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课题组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以毕业产出为导向,以食品添加剂这门课程为例,将课程目标和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一一对应,确定每个课程目标下的教学内容,对武汉轻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9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评价每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以此分析找出课程目标达成的短板,提出课程持续改进的想法和措施,计划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课程;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6-0023-03
现阶段,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工程学科都在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我国制定了12条可明确衡量的毕业要求[3-5]。武汉轻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分解细化毕业要求指标点(1个毕业要求分解为2~4个小指标点),每门课程对应2~3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对应1个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其中除了明确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应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并明确教师责任。学期结束后,通过合理的考核判断每一名大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 [6]。
食品添加剂是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四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熟悉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知识,掌握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技术理论、应用原理和发展趋势,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过程、使用意义以及最新标准,认知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或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校食品添加剂教学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经反复考量、多次讨论后确定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对应的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并选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9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达成度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措施。对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教学质量,以达到课程目标对应工程认证要求的毕业指标点要求。我们期望通过每个学期末对学生各个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科学合理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食品添加剂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一)食品添加剂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确定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知识要求、解决工程复杂问题能力、通用能力和态度要求”四个方面的要求。知识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和4(研究);通用能力——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9(个人和团队)、10(沟通)和11(项目管理);态度要求——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和12(终身学习)[7]。我校食品添加剂教学团队根据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和性质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将3.4、12.1作为该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食品添加剂的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学习了食品添加剂课程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具体见表1。
(二)食品添加剂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3.4和12.1,我们设计了课程目标及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三者的对应关系见表2。
(三)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确立
针对本课程的两个课程目标,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章节知识点数量对应各个课程目标,考核范围覆盖大纲全部章节,两个课程目标对应的考核内容与方式见表3。
二、食品添加剂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评价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
本课程分别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各部分成绩占比为3∶7(其中过程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随堂练习,各部分成绩占比为2∶1)。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901、1902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共43人。课程目标1满分为55分,包括单选题(10题,20分)、判断题(10题,20分)、名词解释题(5题,15分)。课程目标2满分为45分,包括简答题(3题,30分)和综合分析题(1题,15分)。根据得分计算两个自然班全体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具体见图1和图2。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全体学生在课程目标1上的达成度很高,实际达成度为0.87,说明这些学生总体上能够分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体系中的作用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课程目标1达成度最低的学生样本(0.71),其课程目标2实际达成度也低于期望值,反映出该生对两个课程目标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都掌握得不好。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总体上偏低,实际达成度为0.75,说明这些学生在分析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以适应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方面的能力不高。
三、结论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必修课,在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技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上述每名学生在两个课程目标上的达成情况,特别是课程目标2出现的达成度总体偏低,甚至个别学生出现两个课程目标达成度都偏低的情况,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进行如下持续改进措施:(1)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过程、使用意义、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涉及众多食品添加剂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唯有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方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引入更多的实际加工生产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的问题,增加讨论环节,提前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充分查阅资料,依据所学知识对讨论方案进行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食品添加剂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2)个别学生上课缺勤、学习主动性差、上课不认真、不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对这些学生给予必要的关注、谈话提醒并想办法提供帮助,促使这些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锁荣,刘凯磊,康绍鹏,等.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6):158-161.
[2] 郭倩,张凯兵,李云红,等.工程認证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学刊,2020(7):169-171.
[3] 夏英,徐静,赵秒,等.基于工程认证下的“塑料材料学”课程评价构建及分析[J].山东化工,2021(50):176-178.
[4] 高圣伟,刘晓明,李龙女,等.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设计与优化[J].高教学刊,2019(11):23-26.
[5] 陈旭,李薇,刘玲,等.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J].沈阳农业大学生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605-609.
[6] 吴海涛,唐越,阎佳楠,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达成度评价的食品化学课程改革[J].农业工程,2019,9(2):85-89.
[7] 孙晶,张伟,崔岩,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7):71-73.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