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使用自主编制的中学生环境教育调查问卷,测评目前中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教育四个方面的情况。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初中化学学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加强环境教育:强调环境知识的融入,关注环境行为的养成,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尝试环境教育方式的拓展。
关键词:环境教育;化学教学;调查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教育就被赋予这样一种特性,即将科学、技术、经济、政策、人类和环境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1]。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
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关。化学学科内容为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安排环境教育,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发展学生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我们开展了中学生环境教育的调查,并根据结果分析,得到了一些教学启示。
一、 调查对象与工具
(一) 样本情况
我们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中)、南京市旭东中学(初中)、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学(初中)这三个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学校发放32份问卷,共计96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6.88%。
(二) 问卷内容
本次调查使用自主编制的中学生环境教育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教育四个方面的情况。问卷共36题,第1—10题调查环境知识,第11-20题调查环境态度,第21—30题调查环境行为,第31—36题调查环境教育(其中,第36题为主观题,让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方式提出建议)。
调查环境知识的为10道客观选择题,每题正确作答得3分;调查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试题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个选项赋予不同得分(调查时不呈现)。
1. 绿色食品是指( )
① 绿色的营养食品
② 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③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 做实验的废液处理方法是( )
① 留在容器内
② 倒进水槽
③ 倒进指定的回收容器内
3. 世界环境日是( )
① 5月6日② 6月5日
③ 5月31日
4. 据科学家们的探索和研究,发现天竟然“漏”了。指的是( )
① 臭氧空洞② 温室效应
③ 光化学污染
5. 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 )
① 沙漠和荒漠
②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③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使地球充满生机
6. 洗洁精的使用直接影响( )
① 河水 ② 土壤
③ 大气
7. 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① 二氧化碳② 二氧化硫
③ 一氧化碳
8. 我们回收一次性电池是因为一次性电池含有( )
① 镉 ② 汞 ③ 铅
9. 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的交通工具是( )
① 自行车② 汽车
③ 火车④ 飞机
10. 下面的自然灾害中,与人为破坏有关系的是( )
① 水灾② 沙尘暴
③ 火山爆发④ 地震
11. 如果让你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你( )
① 非常愿意(4分)
② 其他同学参加, 我也参加 (3分)
③ 没想好(2分)
④ 不愿意(1分)
12.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你认为( )
① 没有考虑过(2分)
② 有必要 (3分)
③ 没有必要(1分)
13. 对日常卫生习惯(如穿戴整齐、饭前洗手、房间收拾干净)等方面的要求,你的态度是( )
① 太麻烦,不愿意做(1分)
② 随便(2分)
③ 认同,愿意做(3分)
14. 再生纸是用废纸再造的纸张,你对使用再生纸制品的看法是( )
① 质地粗糙,不想用(1分)
② 用不用都行(2分)
③ 很想用(3分)
15. 你的家人亲朋有人吸烟,你的态度是( )
① 个人私事,不应多管(1分)
② 吸烟对吸烟者有危害,对环境影响不大(2分)
③ 吸烟对人和环境都有危害,应劝其戒烟(3分)
16. 对于周围花坛里的动植物和景观一年四季的变化,你( )
① 只是偶尔注意一下(3分)
② 很注意觀察自然界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无穷乐趣(4分)
③ 就是那些东西,没什么可看的(1分)
④ 学习任务重而没时间关心(2分)
17. 为了防治空气和噪声污染,在城市和人口稠密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你的态度是( )
① 失去了节日气氛,不同意(1分)
② 无意见(2分)
③ 同意(3分)
18. 对于有严重污染问题的企业可以允许其适度排污,你的态度是( )
① 政府行为,百姓无权过问(1分)
② 应当先发展经济,同意(2分)
③ 要重视绿色GDP,不同意其排污,必须限期整改(3分)
19. 对于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你的看法是( )
① 为促进经济,同意采伐(1分)
② 在不破坏风景的情况下,适当采伐(2分)
③ 停止采伐,保持山区原有风貌(3分)
20. 对于环境保护,你认为( )
① 其实我们的环境还没到非要刻意去保护的地步(1分)
② 应该先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谈保护环境(2分)
③ 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3分)
④ 确实很紧迫,环境保护应从我们自身做起(4分)
21. 走在大街上,在没有发现垃圾桶的情况下,你会将食品包装袋、废纸( )
① 随手扔掉(1分)
② 找个角落扔掉(2分)
③ 放在包里,带回去处理(3分)
22. 对于校园里的草坪或广场上的草坪,你( )
① 偶尔走一下(2分)
② 没有从草坪上走过(3分)
③ 经常走(1分)
23. 你有没有浪费自来水的情况?( )
① 没有(3分)
② 经常(1分)
③ 偶尔(2分)
24. 当看到大街上有人乱丢空易拉罐、废纸时,你会( )
① 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3分)
② 覺得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2分)
③ 当场站出来劝阻(4分)
④ 觉得很正常(1分)
25. 在日常生活中,你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况是( )
① 不用(3分)
② 偶尔用一下(2分)
③ 经常用(1分)
26. 你在学校的通常喝( )
① 饮料(1分)
② 学校水房供应的热水(3分)
③ 学校供应的桶装矿泉水(2分)
27. 你看见其他同学或老师有浪费自来水的情况吗?( )
① 没有(3分)
② 偶尔(2分)
③ 经常有(1分)
28. 关于家庭垃圾处理,你( )
① 很希望知道一些有关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知识(3分)
② 只偶尔想到过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2分)
③ 曾主动或协助父母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尽量使家里的物品充分利用后再扔掉(4分)
④ 从未想过这些垃圾的去向(1分)
29. 看到学校里有飘落的树叶、纸屑,你会( )
① 觉得有各个班级包干区的学生,与我无关(1分)
② 马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4分)
③ 在轮到我值日时清理(3分)
④ 想捡,但没行动(2分)
30. 对于我们生活城市的空气质量,你( )
① 很少关注(2分)
② 经常关注(3分)
③ 从未关注过(1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分别统计了各项内容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一) 环境知识
环境知识的试题总分为30分,学生分数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数据显示,学生环境知识总体掌握情况较好,平均分都达到了24分以上。男生环境知识的平均分略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略好于女生。男生分数的标准差稍大于女生,说明男生对环境知识的离散程度稍大于女生。
试题中错误率比较高的是第3、第5题。第3题,女生的错误率达24.5%,男生的错误率达29.6%;第5题,女生的错误率达93.9%,男生的错误率达86.4%。可以看出,学生对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正确率较高的题目是第1、第4题。第1题调查绿色食品的概念,女生的正确率达93.9%,男生的正确率达98.0%。第4题调查有关臭氧的概念,女生的正确率达95.5%,男生的正确率达97.7%。可见,学生对化学知识、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以上统计说明,学生目前获取环境知识的渠道比较窄,大多数是从课堂上获取的。
(二) 环境态度
环境态度的试题总分为33分,学生分数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数据显示,男、女生的平均分都达到了29分以上,最高分都达到33分,说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可度很高。男生分数的平均分略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环境态度略好于女生。男生分数的标准差略大于女生,最小值也比女生低,说明男生环境态度的离散程度大于女生,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即有个别男生的环境态度较差。
(三) 环境行为
环境行为的试题总分为33分,学生分数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数据显示,在环境行为上,男生的分数高于女生,但男生分数的标准差大于女生,说明男生环境行为的离散程度大于女生,男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情况比女生严重。
比较环境态度分数可以看出,环境行为的平均分明显较低,学生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性。这说明,虽然学生的环境态度好,但是不一定都能转化为良好的环境行为。53.1%的女生和45.5%的男生看到大街上有人乱丢空易拉罐、废纸时,会觉得很不好,但是不好意思出来劝阻,说明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碍于他人的眼光和自身的面子,并没有把这种环境态度转化为环境行为。仅有46.9%的女生和54.6%的男生表示,在看到校园里有飘落的树叶、纸屑时,会马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想捡但是没行动或者与自己无关。仅有22.5%的女生和25.0%的男生表示,从没看到其他同学或老师有浪费自来水的情况。这些都说明让环境态度转化为环境行为需要一个过程,而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其中的关键。但是,目前社会和学校中并没有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把保护环境行为的种种“小事”忽略掉了,并没有做到自律。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生很难把环境态度切实转化为良好的环境行为。
(四)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试题不计分,根据具体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学校环境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学校的环境教育,学生还提出了一些意见,比如:让环境知识融入课堂,并且渗入不同的课程中;在掌握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程;等等。这些都说明,目前学校的学科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并且学生是认可这种教育形式的。
第二,学生渴望环境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61.2%的女生和52.3%的男生认为,中学环境教育的最好形式是外出参观,说明学生希望教育形式不只是单一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课外活动,即在实践体验中掌握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第36题(提出建议)中也指出,希望学校可以多一些切实的教育宣传,不要只有“国旗下讲话”这一形式。
第三,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渠道比较窄,课
外宣传需要加强。目前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渠道大多是课堂教学,从课外获得的途径比较少。数据显示,在课外,学生大多数是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获得有关环境污染及保护知识的。有65.3%的女生和52.3%的男生表示会看《人与自然》等环保节目,但是看课外书和环保宣传的学生很少。
第四,学生对政策和法规的关注较少。仅有4.1%的女生和4.6%的男生表示仔细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也与之前环境知识试题的调查结果相吻合。所以,学校和社会在环境政策和法规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关于这一点,也有学生提出建议,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观看影片的方式加强对政策、法規的学习。
第五,很多学生都提出,应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亲身实践,多关注健康方面的知识,多读有关环境知识的书,从点滴入手,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
三、 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针对本次调查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初中化学学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加强环境教育:
(一) 强调环境知识的融入
环境知识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化学教材中包含很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化学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挖掘环保教育内容,“链接”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详细列出中学化学教材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化学教学在环境教育上的作用。
例如,在“空气”和“水”的教学中,提出环境问题,介绍污染方面的知识;在酸、碱、盐知识的教学中,介绍化学肥料的正确、合理使用方法及化肥的任意施用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污染;在“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教学中,强调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关注“酸雨”的形成及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及防治。此外,在硝酸、盐类的水解、硬水软化、石油炼制和煤的综合利用等知识的教学中,也可以融入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时作业、单元练习等,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编入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化学题目,强化学生“环境与化学密切相关”“环境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二) 关注环境行为的养成
调查表明,学生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性,即虽然学生的环境态度好,但是不一定都能转化为良好的环境行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环境行为的养成。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具有直观性较强的优势。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课堂演示实验中的环境行为,助力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会正确处理环境问题。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存在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了防止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要强调按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提倡尽可能地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要将实验废物尽可能回收利用,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应放到规定的地点,以便统一处理。这样,不仅节约药品,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 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让环境态度转化为环境行为需要一个过程,而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学校要注意对环境氛围的营造。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节约能源,并且建立规范的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嘉奖,对有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严肃处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促进良好环境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行动中。
(四) 尝试环境教育方式的拓展
调查表明,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渠道比较窄。因此,采用多样的环境教育方式也是学校亟须加强的一块内容。
化学教学方面,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举办化学与环境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环境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多接触自然环境,体验自然。比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调研等。
参考文献:
[1] 杨国锋.关于美国环境教育的几个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9.
(李婷婷,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