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英
教、学、评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三个教学环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在内容上保持高度一致才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当下的教学目标已经变得多元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学生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配合,才能够保障教学评的一致性。因此,如何开展教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评一致,是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概述
教、学、评一致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上的一致,即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内容、评价机制检测的内容要统一,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另外,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目标变得多样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变得更加丰富。基于此,在评价环节,所要检测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内容相比,当下的教、学、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既要涵盖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又要涵盖新课程标准中的各种核心要素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学环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协作意识、团体意识等,也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探索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学评一致将有利于督促教师落实好各种教学目标,不再围绕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助推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评一致性使得教师不再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而是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为一体。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其他的能力,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不再单一,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推动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革。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一致使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教学目标的引导、有教学活动的实践、有评价机制的检测,三者融为一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教师将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学生也将重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各项表现。
三、当下高中政治“教學评一致性”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安排的教学内容还不够统一,往往是设计的教学目标中涵盖了比较全面的元素,但是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活动无法体现所有的教学目标,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形式化。第二,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评价内容依旧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没有进行有效点评,导致评价内容的片面性。第三,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不一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将评价集中在课后的习题评价环节,评价滞后,无法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课后评价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高中政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中要想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需要教师意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要保障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一致、评价内容与教学过程一致、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一致、教学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致、课堂结尾与课堂开头一致。
(一)设计完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引,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梳理好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才能进行高效对接。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所要完善的教学目标需要参照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这三个维度确定:
梳理清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掌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普遍规律。
明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发展过程存在曲折。
尝试用唯物史观分析时政热点,理解社会生活,增强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同,培养科学精神。
最后一个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升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中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得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进行落实。
如针对前三个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先预习,或者在课堂上将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确保学生能够一一落实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而针对最后一个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搜集当下的时政热点信息,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习知识进行分析。如果教师仅围绕教材上的案例进行教学,不挖掘新的时政热点内容,让学生实践,那么最后一个目标就无法达成,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全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无法达成一致。
由此可见,要想促进教和学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时要参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要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中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将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思考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四单元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三框的“社会历史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目标:
知道并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及其表现。
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地位,懂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政治认同。
能够列举实例说明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通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家国故事分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家乡情、母校情,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具备辩证能力,说明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在高二阶段,学生经过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品质,能够辩证地看待一些问题,但是学生掌握的课本知识较多,社会实践偏少,感性认识多,理性思维少,而这五个教学目标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辩证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辩证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来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意识,对于同一个问题出发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会有所不同。在不断的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辩证能力,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也可以进行辩论。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增加学生的见识,通过真实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进行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阐述,使自己的观点有扎实的理论支撑。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相辅相成的,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良性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评价内容要与教学过程一致
教学评价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内容十分重要,对于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1.评价要具有及时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学习问题,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且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量较大,长期处于紧绷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效地学习,教师除了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督促,而评价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表现及时点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重视,将精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而在当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教授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不够。
例如,在上文提及的讨论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没有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可能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如果教师及时与其互动,了解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讨论效果,当学生的讨论方向出现偏差时,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就这样可以起到督促和辅助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认真讨论。所以,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要将评价进行有效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适当点评,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索。
2.评价要具有一致性。
教学目标既涵盖了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又涵盖了学科素养培养目标,以及其他的一些能力培养目标,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一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思自己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符合教学需要。
例如,上文提及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进行点评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如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完整、陈述是否合理等。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点评时需要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出发,然后围绕学生陈述时的逻辑性进行点评。如学生在阐述“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看学生陈述的内容是否完整、理论是否可以支撑自己的论点。这样的点评才与教学目标符合,才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综合能力发展情况。
3.评价要具有全面性。
教学评价不仅要具有及时性和一致性,还要具有全面性,即评价主体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
如班級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课题的效率和质量会有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尽可能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互动、提问、习题等都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不同的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发展自身的其他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同学是朝夕相处的学习伙伴,对于彼此的了解会比教师更熟悉。因此,在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点评内容丰富的评价表,让学生互相评价,了解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成长为一个综合素养更高的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有效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多维度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深入研究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