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方法研究

2024-05-29 13:29郑琳峥
考试周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大单元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郑琳峥(1984~),女,汉族,福建厦门人,福州英才中学,研究方向:大单元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文言文教学展开研究,以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并且针对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进行构思,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希望通过任务驱动文言文大单元学习、依据数字手段剖析文言文及对比单元文本内容的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单元学习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2-0033-05

在教学视野下,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方法广受师生青睐。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具有融合性、系统性特点,能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潜能。目前,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形式。教师积极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推动文言文教学工作,将多篇文言文加以整合,以促进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构建文言文知识结构,切实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确保学生文言文素养和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意义

(一)有益于加强历史知识整体理解效果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需关注其在促进学生整体理解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作用。从初中语文教育角度出发,可将此过程类比为复杂知识的系统整合过程,需要学生形成语文学习“大观念”。同时,对这些多篇文言文篇章进行综合分析,学生能获得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获得清晰的全局视角。

(二)有益于丰富学生文学修养

教师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开展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文本分析、话题讨论、文化探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与审美特征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不但能透彻阅读文言文文本,还能提高其文学鉴赏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各种文言文文学作品的对比与关联,还能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对文学差异的认知与理解。可见,大单元教学既能充实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能力,为其终生学习与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批判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依据分析、解构文言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初中文言文大单元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已有知识,还要能独立地提出问题、构建论证并进行验证,养成批判性阅读思维。实践中进行单元整合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日后解决更复杂的文言文学习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现状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学整合不足、学生学习兴趣偏低以及文言文知识应用能力不高等方面。以下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现状进行具体阐述。

(一)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整合不足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碎片化教学策略,即侧重于单独文篇的逐句讲解,忽视文篇间的内在联系和跨文化、跨时代的综合比较。此种教法相当于是文言文教学的“语篇解析”,而非“语篇综合解析”,导致学生难以在“文化积累”和“历史情境”中形成对文言文知识的宏观把握意识。同时,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缺乏“文化导入”和“情境模拟”教学环节,致使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难以迁移知识,影响学生文言文学习有效性。

(二)文言文大单元学生学习兴趣偏低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当前,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普遍缺少“情感共鸣”和“生活联系”环节,未能有效进行“情感熏陶”和“价值引领”,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文言文的“审美情趣”,文言文大单元思考深度不够。此外,教师忽视互动探究,无法突出学生主体本位,导致学生学习动力有所下降。

(三)文言文知识应用能力不高

学生在文言文知识应用方面表现不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侧重于“知识讲授”和“语法解析”,而忽略“思维训练”及“创新实践”,导致学生在“语言运用”和“文化理解”方面的能力提升受限。同时,教师缺乏对“跨文化对话”和“时代意识反思”教学内容的解析,使得学生在应用文言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可见,当前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维度进行全面反思和创新,以期提高教学整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三、 依托核心素养浅谈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构思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认同感、审美和人文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維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构思可从以下几点展开(表1)。

四、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聚焦单元主题,任务驱动探究文言文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聚焦于单元主题,采用任务驱动策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根据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四篇古诗文,教师可设计以下3个学习任务,旨在促进学生对大单元文言文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

1. 任务一:探究历史文化背景与作者意图

(1)任务目标:使学生能分析文言文文本和探究文言文背景,理解各篇古文历史文化背景及作者写作意图。

(2)活动设计: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篇古文。首先,学生需要结合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收集其背景信息,如朝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成书时的社会状况等。其次,学生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和写作目的。最后,学生采取PPT或视频报告形式,向全班展示文言文研究成果。

2. 任务二:比较分析文风和审美特色

(1)任务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深入探究不同文言文作品间的文风差异和审美特色。

(2)活动设计:以《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为例,让学生探讨两篇作品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使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同时,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对比分析报告,指出两者在文风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异,并尝试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此外,学生还可以探讨《湖心亭看雪》与《诗词三首》在审美情趣上的相通之处。

3. 任务三:创作启发与实践应用

(1)任务目标: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将文言文学习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文言文知识的能力。

(2)活动设计:鼓励学生基于对这四篇古文的学习,创作一篇现代意义下的“记文”或一首诗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代主题,如描述现代城市景观、记录一次难忘旅行经历或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思考等,用文言文或古典詩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采用此种创作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表达方式,还能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语境,促进传统与现代“对话”。

上述3个文言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过程中,不仅能深入理解文言文文化背景和审美特色,还能运用比较分析和创作实践的方式,提升文言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视域下文言文学习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数字手段剖析文言文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运用数字化手段分析文言文大单元内容,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深度。数字化教学工具能提供丰富资源和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大单元内容、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文言文,涉及《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如下数字化方式剖析文言文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实效。

1. 依托互动式学习平台剖析文言文

教师利用互动式学习平台,创建与文言文相关的互动题库和学习小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篇文章主题和核心思想设计问题集,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以加深其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深层次理解效果。例如,针对《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局的智慧这一点,教师就可设计问题探讨曹刿策略对今天解决问题的启示。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陈涉世家》文本而言,教师则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文章描写的历史人物如何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这些故事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依托数字化文本分析工具剖析文言文

在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使用数字化文本分析工具可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探究不同作者对战争的描述方式和情感态度。例如,教师利用Voyant Tools分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频率和分布,指导学生探索不同作者对“战争”“智慧”“勇气”等主题的关注度和表达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每篇文言文传达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 依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剖析文言文

教师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历史场景体验。此种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如教师开发或利用现有的VR/AR教学应用,基于VR技术重现《曹刿论战》中的古战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战争策略实施效果或AR技术展现《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起义原因和过程,感受陈涉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此种沉浸式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更生动地感受到文言文中的历史情境,从而促进其对文言文内容和深层意义进行有效理解。

以上3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大单元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对比文本内容,深化文言文单元理解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利用对比文本内容的方法深化文言文单元理解,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思想情感。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单一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还能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其比较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岳阳楼记》与《桃花源记》,对比这两篇名篇,让学生文章的不同文风、作者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观描绘方法。《岳阳楼记》与《桃花源记》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但其在内容、主题及写作目的上各有特色。《岳阳楼记》由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撰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文中描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出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个人政治抱负的表达。此篇文言文文风雄浑,充满壮志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比之下,《桃花源记》讲述隐居者偶然发现的理想世界——桃花源,那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纯朴幸福的生活,完全不知外界的战乱和生活变化。此篇文言文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逃避现实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文风清新脱俗,具有浓郁的田园诗风和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又如,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中,可让学生对比《出师表》与《诫子书》这两篇文章,理解作者在面对不同场合时的言辞选择、表达方式,以及各自的情感和忠诚观念。

(四)依据单元内容,分解文言文学习活动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初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为核心内容,分解文言文学习活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师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包括字词解析、句式理解和篇章结构分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意义和作者情感。在进入文化背景探究环节中,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和图书资料,探究文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意蕴,如《岳阳楼记》背后的岳阳楼历史、《醉翁亭记》所反映的作者生活哲学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境理解。此外,进行主题思想和价值观的探讨,根据小组讨论或辩论形式,让学生探究每篇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传达的人生哲学,如《湖心亭看雪》所体现的超然物外的境界,以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跨文化比较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文言文作品与其他文化中类似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探索不同文化对相似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态度,以此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最后,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和表达,以文言文形式描述现代生活场景或自身思想感悟,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效果,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上述分解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更广泛的文化和思维层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五)关注素养培养,注重整合多篇文言文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初中文言文大單元教学,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认同感、批判性思维、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1.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意识

在教学《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以及《唐雎不辱使命》大单元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这3篇文言文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历史事件。《鱼我所欲也》反映了孟子的仁学思想,《送东阳马生序》展现了友情之深和对理想的追求,《唐雎不辱使命》则是忠诚与勇敢的典范。在大单元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选择和行为,思考并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规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古代的文化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乃至其他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此对比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加深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古代场景,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模拟《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唐雎忠诚勇敢的精神,从而在情感和行动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当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文言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中华文化的内涵,反思古人的行为和思想,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变革性,增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人物行为和价值取向探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会和历史场景重现等,让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2.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

教师基于《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进行对比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领略不同作者的文风和审美,还可分析两者在描写手法、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同样是表达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两位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文风会有所不同?这背后反映了其各自怎样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运用此种教学探讨和分析的形式,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审视和评价文学作品。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大单元教学策略旨在深入比较两篇名作,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从文本入手,教师指导学生详细解读两篇文章的文言文原文,注重字词句的讲解和篇章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及其深层意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历史,深化对文本创作背景的了解,如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范仲淹的政治理念,滕王阁的建筑特色、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等,进一步学习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效果。此外,教师开展文风对比分析活动,让学生探讨《岳阳楼记》的平实与哲理和《桃花源记》的辞藻华丽与意境深远之间的差异,作出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多个层面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能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视野,有效地融合文本解读、文化背景探究多元化学习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大单元教学驱动下,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可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深远影响,在比较和创作中发现自我,构建对现代社会的独到见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在日后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仍需探讨及创新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范雪威,范亚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汉字文化,2024(3):135-137.

[2]张春旺,郭茜.部编本初中文言文联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议题选择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2):75-76.

猜你喜欢
大单元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